天天看點

“婦女”一詞的由來,東西方在這個詞語的概念上,有沒有不同處?

#女性##三八婦女節女神節##曆史##文化##文明#

“婦女”一詞的由來,東西方在這個詞語的概念上,有沒有不同處?

Origin and derivation of “woman” i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al background

婦女,英文的對等單詞是woman(複數形式為women),由于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背景之間存在着差異,是以這個詞在概念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所不同。

首先,英語對woman的解釋是:“一個成年女人”。但同時又說,woman也可以指一個女性兒童,或者是女性青少年。其複數形式women,在用于女性人群的時候,往往不論年齡,比如“女權”(women's rights),無論老幼,都應該享有。

在漢語中,“婦女”是一個合成詞,包括“婦”和“女”這兩個單音節語數素,即名詞與名詞合成,偏重于“婦”,成為偏義複合詞。中國古代的女性稱謂,沒有結婚的稱為“女”,結過婚的稱為“婦”。在漢語通用規範中,“婦”和“女”都是一級漢字。已婚的和未婚的女性加在一起,是以說“婦女”用于泛指女性人類。

“婦女”一詞的由來,東西方在這個詞語的概念上,有沒有不同處?

女權,無論老幼,都應該享有

“婦”和“女”都是象形文字,最早見于甲骨文。“女”的樣子,像是一個女人用兩隻手在胸前交叉,并且屈膝下跪。上面加一長橫,像是女人的頭飾,更顯示其女性特征。“婦”(婦)在甲骨文中的樣子,左邊是“女”,右邊是“帚”,像是一個女人拿着掃帚在做衛生,象征女性是做家務勞動的。

在現代漢語和中國的司法解釋中,“婦女”是成年女性的通稱,定義為14周歲以上,沒有滿14歲的叫做“兒童”或者“幼女”。在日常生活用語中,“婦女”一般用于指有孩子的女人。

“婦女”一詞的由來,東西方在這個詞語的概念上,有沒有不同處?

漢字“女”的演變過程

《禮記》中有一個“三不言”的規矩:“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兇,公庭不言婦女。”意思是,守孝期間不談論讓人開心的事,祭祀的時候不說不吉利的話,在大庭廣衆的場合不提及婦道人家。也就是說話要講究禮儀,注意場合。

歸納起來,“婦”在漢語中有4方面的意思,1是女性人類的通稱;2是已經結過婚的女人;3指妻子;4在古時候指兒媳,即“媳婦”。英語中的woman,也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在中古英語(即在1150年到1500年間,相當于中世紀後期所使用的英語)裡面,“婦女”叫wifeman,有wife(女人)和man(人)組成,是一個複合詞。後來wife因為發音的關系演變成了wo,于是在現代英語中形成了woman。

“婦女”一詞的由來,東西方在這個詞語的概念上,有沒有不同處?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女名人叫婦好

目前,中國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女性名人,叫做婦好,生于公元前1200多年,是王後、祭祀、諸侯和軍隊統帥。世界史上記載的最早的女性名人,是尼特霍特普(Neithhotep),生活在公元前3200年間,是古埃及的第1位女法老。

“婦女”一詞的由來,東西方在這個詞語的概念上,有沒有不同處?

尼特霍特普是古埃及的第1位女法老 尼特霍特普是古埃及的第1位女法老

咳嗽有幾種最常見類型,每一種都意味着具體問題,知道嗎?(上)

美女老司機,出遊,景點,打望,還有“香車美女”中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