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作者:中華網山東

“無論借用哪種形式實踐藝術創作,最核心的是探索其中的真理和真谛。不僅要創作、繪畫,同時還要修煉、生活、工作,讓自己的身心豐富起來,達到最終成為一個‘完人’的修煉目的。其文如其人,其畫如其人,隻有将作品和人緊密聯系、結合起來,畫的境界才能打開,才能展現出修養、格調、境界。”

  真誠為本

  我曾寫過一篇名為《真誠是起點、品質是生命、創新是靈魂、執着是階梯》的短文,标題所表達的四個論點基本可以概括為一位藝術家的追尋曆程,是以我也将“真誠為本”作為我此次講座的起點、第一個觀點。

  藝術有什麼用?我們為什麼要創作藝術品,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一位藝術家必須要回答的問題。從目前的創作環境來看,有些藝術家自覺地将自己的創作和國家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和民族、人類的發展結合得很緊密;有些藝術家注重修煉自我、獨善其身,藝術創作承載着強烈的個人意識;有些藝術家關注環保、關注科技,甚至讓自己的創作直接挂鈎最前沿的創新成果,等等,這些創作動機都是合理的,因為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切入,藝術總歸源于生活本身,是基于我們對社會、對人民、對國家、對整個民族的強烈情感。

  而伴随着切入角度的不同、題材的不同,藝術形式必然也會發生變化,當代藝術早已突破紙本水墨,逐漸趨于多元化。但我認為,無論何種題材、何種形式,核心隻有一個,就是發乎本心,不掩飾、不虛僞。發乎本心就是真誠,真誠之是以重要,是因為它是藝術創作的起點,沒有真誠二字,藝術創作走不遠,走不出自己的風格和體系,更無法走到創作的高峰上去。

  如今的藝術環境與傳統時期有巨大的差别,就像藝術形式趨于多元化,創作和生存環境也變得非常複雜,我們身處其中,極其容易被市場牽着鼻子走,為了名利去創作,創作出并非發自本意的畫,這便是離開了本性。受市場歡迎的畫不等同于好畫,藝術家在其間摸爬滾打,要有辨識能力。除了市場,現在許多全國性的美術作品展覽中也常常出現一些并非發自本心的作品,引起評委反感的,實際就是那些樣式、題材千篇一律的畫,這是“假畫”,不是“真畫”,它有抄襲嫌疑。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李翔《南沙天浴》177×263cm 國畫 2012年

文字是文學家的表達方式、樂器是音樂家的表達方式,畫家就是用畫筆來表達我們真實的心聲。生活中說假話、套話的人很多,藝術創作中畫假畫、套畫、大畫、空畫的作品也很多,如果我們首先不能感動自己,如何感動别人?即使是被動接受某一個題材,我們也需要去搜集大量的資料,在資料中找到觸動你的點之後再去創作,不要着急動筆。中國畫的媒材主要是毛筆和宣紙,毛筆和宣紙的表達實際就是直抒胸臆的表達,這是媒材特征和美學追求共同決定的,是以中國畫的最高境界是心手相暢,就是說心裡想什麼就能畫出來什麼,可惜很多水墨畫家達不到這個境界。達不到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主要原因是這一點實踐起來太難,沒有下真功夫。走不完從發現到再現,最終到達表現的過程,這是三個必然要經曆的創作台階。在當下,這個過程實作起來更難,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爆炸的資訊量、龐大的中外美術體系、複雜的表達種類,在這其中必須儲存那一點出于内心的真誠,才能堅定地站在自我創作的起點上,才有可能最終實作自我創作的高峰,而不是人雲亦雲,迷失在龐大的體系和複雜的種類以及爆炸的資訊量裡。

是以真誠太重要了,做不到這一點,很多藝術家走着走着就“夭折”了,走着走着就無聲無息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經曆、修養、學識、見識,這些對一位藝術家來說是比學哪位大師更重要的東西,藝術創作中個性最珍貴,意識到自己的個性并接受它、真誠對待它是創作的正路。當然,真誠一詞可以深挖的内涵還有很多,我此次隻講它在藝術創作中的價值。

融合取優

第二點我想講的是融合取優。在學習和創作中,我們常常面臨個人藝術語言與衆多藝術語言相沖突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必須解決。專業美術院校大學、碩士、博士培養出來的實踐型人才在基本造型能力上遠遠超過了傳統畫家,開放的社會環境也讓他們能夠見識到更多不同的藝術形态,擁有這樣能力和視野的藝術家一定不滿足于隻堅守傳統一類藝術語言,必然會學習和嘗試在原有造型基礎上進行創新突破。針對傳統中國畫來說,創新突破就是解決中國畫的弊端。傳統中國畫有一個最大的弊端是不能很好地對接現實生活,其對筆墨格調的要求非常高,審美追求也常常在現實生活之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種保守和個人化的傾向表現得非常明顯。

近現代以來,很多畫家開始嘗試在造型能力、色彩構成能力、黑白灰構成能力上進行改善和變革,黃賓虹晚年在臨摹印象派的畫,以至于他後來的很多畫上加上厚重的顔色,雖然不成熟但是初具面貌,如果再給他五年或者十年時間,他可能能把中國畫中關于顔色的問題解決掉,顔色與筆墨的協調是中國畫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在弱項和留待解決的問題處做文章,是我們這些藝術家的責任,這就是我要談的“融合取優”:古今打通,中西打通,山水、花鳥、人物等題材打通,不局限于某一個角度、某一個立場,而應該具有和這個開放的時代相比對的寬闊視野,才能真正明白當下的中國畫應該如何畫,向哪裡發展。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李翔《春來處處春》69×69cm 2017年

不拒絕是批判性地接受,不是全盤否定,況且批評的前提是足夠了解,隻有了解了才有辨識能力。例如西方當代藝術注重觀念、注重藝術的商品屬性,不重視基本功,自杜尚之後,美術館裡出現運用各種現成物來表達觀念的藝術樣式,從藝術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當然是好的、是進步的,但同時這類藝術作品求新不求品質也有缺陷,即想要表達的内涵不夠充分,不夠完整。中國的藝術相對來說更側重藝術的審美功能,審美功能是藝術最為重要的功能之一,所謂的真善美,就是我認為的藝術的底線,不應該推倒這個底線,很多美術理論家也有共識,良知做指引,止于至善,知行合一,該堅守的一定要堅守。

整個西方藝術發展史,先是解決造型問題、透視問題,随後解決色彩問題、光的問題,繼而沖破固化的形式,從繪畫的最偏激處“抽象”走到藝術的最偏激處“觀念”,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反而沒有了品質,藝術家們,特别是藝術理論家們把藝術引到絕路上去了。但寫實繪畫在中國卻方興未艾,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向來不以“實象”為目的,而以“心象”為目标,兩個“象”不一樣,我認為中國油畫即使畫寫實,和西方的評判标準也不同,油畫也應講究境界、講究修養和格調,将自身修養展現在畫面上達到心手相暢的地步,那它一定是中國式的油畫。當然,西方的很多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例如創新和原創、以雷同别人和雷同自我為恥、勇于追求真理的求知欲以及善于發掘媒材本身的内涵,将媒材内涵囊括進整體的藝術思考之中等等。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李翔《紅色沂蒙》200×160cm 宣紙設色 1991年

寫生悟道

藝術家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就領悟一些新的營養來補充完善自己的創作,例如看書或者在實地的山水當中去悟,大化悟道,這是好的狀态,我用我個人的一些經曆來為“寫生悟道”做解釋。四年軍藝學習曆程結束,我創作了畢業作品《紅色沂蒙》,《紅色沂蒙》背景是千軍萬馬一般的小推車,前景是三位具有雕塑感的人物形象:一位婦女、一位壯年漢、一位推着小推車的老頭。陳毅元帥曾說 :“中國革命的勝利,或者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我的創作就是為了表明這句話的思想。這件作品參展的過程頗坎坷,建黨 70 周年的全國美展落選了,後來我将畫送到北京市建黨 70周年的美術作品展,不僅入選,《紅色沂蒙》還被評為最高獎并給了我兩千多的收藏費。這樣的經曆給了我啟示 :畫畫不能為評委畫、不能為别人畫,要為自己内心獨特的感受而畫。也就是說,自己要在創作期間悟,畫家經曆的事情包括心理層面的經曆越多越是鍛煉,當然不要固執,藝術家的個性很容易發展成為固執,要糾正固執,或者說糾正自己的眼,眼頭首先要高,再談固不固執的問題。

剛畢業的時候,我為了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為了在衆多優秀的畫家中凸顯出自己的作品,嘗試過一些自創的方法。例如同樣是沂蒙山題材的《正月正》,我在高麗紙正面和反面來回塗顔色,再揉了之後變成造型形成新的形式,使紙張先有一些制作的效果,尺寸又很大,這種創作方式在整個展覽上很獨特,很引人注目。但後來逐漸覺得過于強調制作痕迹的方式與中國傳統的書寫性、寫意性背道而馳,寫意是中國畫的基礎,于是放棄制作,朝寫意的方向探究。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李翔《父老鄉親》230×200cm 宣紙設色 2004年

人物畫創作要在其中平衡寫意和寫實造型的關系,我在這個過程裡有自己轉折的痕迹,也有自己在其中的悟。90年代初軍隊美術界青黃不接,真正能夠把造型教明白的教師,全國畫家裡并不多,在每次全國美展之前組織的軍隊美術創作班以及各種形式的訓練班,如造型班、色彩班裡我确實學到了很多,于是開始在人物造型的表現上進行探索,直到創作出《父老鄉親》。《父老鄉親》是我抱着為記錄中國農村的時代景象為目的、基于現實的創作,人物是寫實的。如何讓寫實繪畫的價值凸顯出來,讓它相比照片更具有不可替代性,這是一個課題;如何源于現實又能和現實拉開距離,這是另一個大課題。我曾和學生講過自己的經驗 :一是畫照相機未能拍出來的曆史場景,展現繪畫的價值 ;二是在現實題材中注入自己的觀念,賦予作品精神性的内涵,就像冷軍的《五角星》,用鐵皮敲出五角星再畫就是他的觀念。

由于照片可以代替精雕細琢的寫生作品,是以寫實過程中的悟道就顯得更為重要。

最後表達我對顔色的思考。在傳統文人畫體系裡顔色基本是空白區,諸如随類賦彩的方式也是不太科學的色彩體系,這對現當代畫家來說無疑是有待耕耘的版塊。我當時考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所學生班和助教班的目的是為了了解顔色在整個西方繪畫理念中的使用方法,解決自己用毛筆和宣紙設色的問題,是以考上之後沒有拿過油畫筆,還是用筆墨和宣紙創作。三年收獲很大,雖然顔色幾句話就能講清楚,但要将理論真正轉化成手裡的熟悉程度,或者說融化在血液裡就比較難了,需要一個獨自去悟和實踐的過程。

建議橫屏欣賞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李翔《泰岱春晖》76×180cm 宣紙設色 2021年

論畫十法

藝術創作的方法論涉及到許多方面,我曾寫過一篇名為《論畫十法》的文章,基本将創作方法論概括為“十法”,原文裡每一“法”中還有更詳細的劃分,我在這裡先對十法做一下概括性的解讀。

首先是造型。造型不僅是寫實造型,還包括寫意造型,或者可以統稱為塑造形體的能力。寫實和寫意二者既有重合和相似的部分又有差別,甚至寫實和寫意常常難以分辨,也沒有必要厘清。但對于藝術家來說目标隻有一個,即以造型能力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無論寫實、寫意還是抽象、裝飾都有格調和水準的高低之分。

第二是我前述過的色彩。一般來說,色彩的水準高下在畫面上一眼即知,色彩寫實能力和創造能力是有标準的,即整體和諧是色彩的基本要求,色彩理論很簡單,重要的是實踐和運用能力。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李翔素描習作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李翔素描人像

第三是筆墨。筆墨是中國畫最核心的特征,也是中華民族審美标準的實際展現,更是中國畫美學追求當中極賦特色的本質。筆墨中隐藏的細節很多,濃淡幹濕焦、筆法墨法水法的運用程度、書寫性與造型色彩的關系等等。

第四是構圖。構圖基本與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等同,位置經營起來不容易,因為要顧及到的元素非常多:明暗、透視、黑白灰、點線面、大小、方圓、主次、虛實,甚至旋律、節奏、疏密、胖瘦長短、材料肌理、輕重厚薄、視覺路線等等皆是影響畫面構成的重要元素。

第五是氣韻。氣韻是中國美學追求的進階境界,是指作品當中、畫面之上彌漫着的一種氣息,此氣息的流動是否順暢?是否有生機?是否暗含靈動或高遠?都是我們對氣韻的判斷和把握。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李翔、楊文森、張蕊《龍騰大灣》 414×318cm 紙本設色 2021年

第六是創新。創新是開派大家的必備條件,由于藝術注重心理感受的表達,是以任何現成的藝術模式都不可能充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可以說,隻有創新才能充分表達自我,也隻有在創新的前提下,藝術家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所謂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是指前人沒有做過的,或者在前人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完全不同于當下任何一位藝術家的作品,這種面貌和風格的開創無疑是有價值的。

第七是思想。繪畫的精神性問題永遠是核心問題,思想,即是與這種精神性、藝術觀念有關的部分。這一部分比較複雜,指的是藝術家對當下社會和人類發展有深刻認識,具有超前的、敏銳的意識,對傳統哲學、近代至當代哲學有研究,對人生、社會、自然有自我認識和看法,并最終能夠通過作品将自己的認識、意識、看法表達出來,使觀衆在觀看作品的同時能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啟迪和陶冶。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李翔《食為天》205×183cm 宣紙設色 2009年

第八是格調。格調的高低與藝術家個人修養的深厚度、思想的高低有關系,也與個人的本性、才情有關系。總之,它是整體悟道和綜合修為的最終結果,亦是一種美學品格和思想情操的展現。

第九是修養。深厚的文化修養,例如文學修養對畫家來說就大有益處,優秀的詩詞歌賦可以提升和滋養作品的品質,所謂的書卷氣即是這個意思。當然,修道還是越廣博越好。

最後是人品。為什麼強調人品,因為其畫如其人,這正是傳統文化的高明之處,隻有作品與人品同步,才能讓大家趨向良知,趨向至善至美,趨向正能量。(李翔)

畫家簡介

真誠為本 融合取優——著名畫家李翔解讀“藝海探真​”

李翔,1962年10月出生于山東臨沂,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教授,中國美協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協第四屆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和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員,第四、五、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為全國宣傳文化系統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代表作品有《紅色樂章》《畫兵》《父老鄉親》《原鄉》《紮西平措上尉和阿爸阿媽》《南沙天浴》《母親·母親》《南海·南海》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