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作者:大城小鎮Living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

在成都,每一條街巷都不缺故事,但每一個地方的故事又是那麼與衆不同,因為相同的地方,也生活着許多不同的人群,寄存着許多他們不同的回憶。

這一次,我們将視線放到了東光小區上——那個“魔幻的霍爾格茨”、那個“第一代蓉漂的落腳點”,那個“鬼飲食聚集地”。

讓我們重新找回在東光小區的記憶,從他們真實的感受裡,從他們樸實的語言裡。

成都的魔幻霍爾格茨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不管外面修得再繁華,

都沒有像這裡一樣具有家的氣息!

隻要回到這裡,我就會徹底放松,因為回家了”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位于錦江區的錦華路上,周邊的學校、醫院、餐飲、公園等一應俱全,擁有絕佳地理位置的它在當年,也是個很不錯的地方。

那時住在那裡,出院門就能到小賣部買吃的,炒菜時沒有鹽就喊一下對門的鄰居,菜市場裡賣蔬菜和豬肉的人也都是熟悉的臉……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記憶裡老鐘樓的地表,是陳舊建築的縮影,那時,到處都是住宿的廣告燈箱,曾經的東光商場已不再是購物中心……”

大多數成都人可能不清楚東光小區的構成,但一定記得形似鐘表的地标。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雖是90年代的造物,但建築風格卻十分混搭,“鐘樓”,“尖頂”,“圓拱”,老紡織廠殘留的“大煙囪”,配合旁邊地鐵修建圍擋,窄小通道,潺潺沙河濃蔭,以及建立起的龐大高樓群,東光小區,構成了大城東裡一處小魔幻。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國小的時候搬進了東光小區6号院子,那時,東光實驗國小都還沒開張,每天去城裡上學好遠哦,趕公交都不知道轉了多少趟車……”

這裡分布的院落衆多,大多都是以門牌号來命名,比如1、3、5、7、9、11号大院。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住5号院的喜歡吃對面阿姨賣的洋芋,住9号院的喜歡吃楊姐串串和烤鴨、水餃,7、9号院的每周都在等賣缽缽雞的小推車。

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特别羨慕住在菜市場旁邊的11号院小夥伴……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第一代“蓉漂”的落腳點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一個蓉漂在成都的第一個落腳點,從此就再也逃不出這個東圈……”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在97年剛剛修起的時候,旁邊就是農科院的田,當院落漸漸升起,田壩漸漸消失,這裡也就漸漸湧來了越來越多的人群聚居。

而這批人,正是第一代“蓉漂”,這裡成為了一代土著的家,也是第一代“蓉漂”的家。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聽老一輩講,東光小區最初叫弄光小區,至于為何改了名就不得而知了。

當時的東光業主,大部分是由住東門大橋和三瓦窯的人搬遷過來的,後來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萬人小區。陳舊的老煙囪是當年的紡織廠,而現在卻獨留下陳舊的建築。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在最早一批的東光小區居民裡,還有一大部分是附近川師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院子不多,且房租便宜,他們便選擇留在這裡租房。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後來,他們的孩子在東光小區長大,在東光實小上學、在東光綜合市場購物、在東光美食街胡吃,一點一滴,開始彙聚成川,在日後便成為思念的湧泉。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鬼飲食聚集地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手提式串串,源源小吃、黃傘巷肺片、機器人刀削面、銻鍋麻辣燙、胡烤鴨、魏抄手、駱小小串串香、戴叔叔飯票……東光小區裡的美食多的真有點‘過分’了!”

手提式串串香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最不缺的就是十幾年,幾十年的老蒼蠅館子了,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漆媽媽手提式串串香是伴随着他們一起成長的味道。

一位東光土著的朋友跟我說,夏天的時候,一定要點牛肉,郡肝,腦花,毛肚和炒飯,還有,一定要趁熱吃!

源源小吃店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每一個吃過源源小吃店的人都說:好吃到懷疑人生!

面食愛好者絕不該錯過的一家口評不錯的“爛面館”,雜醬面,海味面,肥腸燒肉面等各種各樣鮮嫩美味,其中最受廣大寵愛的還屬排骨面,十二點左右賣完是常态。

胡烤鴨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一對夫妻開了二十多年的店,因為太好吃,每次都要專程開車去買,一隻吃不完,半隻有點少,是以每次都告訴老闆要半隻最大的!”

黃傘巷肺片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在我小的時候,這家店就開起了,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去買,也是我的秘密餐館,後來隔壁也開了家黃傘肺片,雖然就相差一個巷字,但我還是覺得這家老店才是東光小區的标志,雖不起眼,但它就是紅!”

東光小區,寄存了“蓉漂”不一樣的故事

人生,不可能永遠隻停留在一個地方,但曾經遺留過足迹的那個地方将會永遠被記在心中。

-End-

編輯丨老天野

圖檔丨網絡(感謝)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

了解小鎮更多資訊,請關注大城小鎮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