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讨:微信小程式應該如何設計

微信小程式公測後,開發者非常熱情,都有很高的期待,都想抓住這一波紅利。但是熱情背後需要冷靜,我們需要搞清楚兩個問題:

微信想要我們做什麼?

微信小程式可以做什麼?

首先來弄清楚微信的意圖。之前張小龍曾公開過對微信應用号的一些看法,再聯系到他總結的微信産品觀,大概可以總結出如下重點:

(1)服務使用者,不打擾使用者,用完即走

張小龍這種樸素浪漫主義情節一直反映在他的微信産品觀中,小程式也不例外。從人性出發,使用者被任何APP每天占據大量時間都是不合理的,微信也是——雖然它已經實作了。這個幸福的負擔也就成了微信的枷鎖(或者說是張小龍的枷鎖),一旦出現決策偏差或用力過度,影響範圍不可想象,穩健或許是微信最可行的方針。相應地,小程式也要貫徹這套産品觀。小程式的設計規範裡,不允許推送、不允許轉發至朋友圈、不允許誘導關注,一而再地強調服務導向,使用者主動尋找服務,用完即走。

(2)刺激微信生态

微信已經不年輕了。想想微信這幾年的發展,曾幾何時,搖一搖、群對話、朋友圈、搶紅包,幾乎包圍了我們的生活。然而現在,有多少人關閉了朋友圈提醒?有多少人對所有微信群設定了消息免打擾?又有多少人,在朋友圈裡已經看不到熟悉的人的名字?某種意義上,逃離碎片化時間幾乎等同于逃離微信。而與此同時,這些年又有大量的第三方應用,通過微信得到了巨大的流量紅利,比如臉萌、天天P圖、微信群助手、還有各種曾經刷爆朋友圈的H5小遊戲,等等。這份蛋糕,微信其實也可以自己吃掉……

無論出于防守還是進攻,微信都需要新的突破。小程式實際上是一種衆包行為,通過第三方共同塑造一個更完整的微信生态,提供更多新的可能,也提供更多試錯,根據使用者回報不斷調整政策。微信在設計規範中明确提出不允許開發與現有服務類似的功能,也印證了這一觀點。這對微信和第三方來說,都是一種雙赢。

(3)服務号未實作目标,小程式予以補充和提升

并不太具備存在感的服務号,顯然并沒有實作微信對它的期望。服務号上線之初,也是希望可以在消息清單中為使用者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同時也提供給那些低頻工具或商戶,一個連接配接使用者提供服務的可能,免除獨立開發APP的成本。然而受入口位置、推送頻次、互動展示、功能等限制,大部分服務号隻不過是企業多了一個消息推送号,并沒有拓展出新的領域。

(4)流量變現

對于變現,微信一直做得很謹慎。然而開放小程式,使得微信可以較好地保護現有的使用者體驗,同時又增加出更多向B端實作流量變現的場景。

考慮微信訴求的同時,也需要看看微信的能力。對我們這些應用者來說,微信小程式的實際價值在于:

(1)流量入口

毋庸置疑,微信的流量有多大意義,看看現在這些圍繞微信的商業模式吧。

(2)社交關系

微信作為最龐大的社交關系鍊,這對于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積澱在微信中的熟人關系、行業關系、社群關系,已經形成了極具說服力的使用者分層,這些圈子可以幫助任何一家公司直達目标使用者,尤其是自身尚未利用社交優勢的APP,完全可以借助微信的社交關系鍊助力自身業務。

(3)使用者資料

即便是對社交關系沒有太多期待,使用者資料本身也足夠有價值了。在使用者授權的前提下,如果能擷取到使用者的社交關系、社交内容、位置資訊、使用頻次等資料,無論是要精準獲客、精準營銷還是精準變現,都将帶來極大的幫助。

(4)提升體驗

比起之前的服務号,小程式支援更豐富的功能和互動,給設計者留下了更多發揮空間,無疑會給使用者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根據目前内測的小程式表現,小程式的體驗流暢度遠高于預期。

那到底該如何設計小程式呢?設計思路應該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

(1)不要局限于工具思維,而是基于服務做拓展外延

很多文章都在聊小程式目前最好做的是工具。話雖然沒錯,但不要局限于工具思維,最核心的仍然是服務。從目前你所在的業務大類出發,使用者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服務?使用者在進入APP前和離開APP後,場景上需要有什麼補充?可能分析下來和你的APP主營業務并不完全一緻,沒有關系,隻要能達到你對微信小程式的預期就可以了。

舉例來說,如果一家閱讀類APP隻是單純将内容聚類和搜尋的功能移植到微信小程式,并不能給使用者帶來更多期待,也很難做到讓使用者主動去喚醒小程式。如果跳出APP主營業務,回歸閱讀這件事本身,使用者在開始閱讀之前如何引起閱讀興趣?閱讀之後是否有摘錄的需求?這時候,或許深挖摘錄這個點會比直接做内容更有意義。

(2)融入微信生态

時刻記得微信小程式是在微信内,與微信的所有功能息息相關,要盡可能深入地融入微信生态,不要孤立地做設計。微信小程式是微信生态的一部分,更是銜接使用者、服務、資訊三者的重要載體,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生态的搭建和後續擴充。

繼續說閱讀類APP,如果确定要通過摘錄做切入點,那麼摘錄的來源可能是公衆号推送的文章、群聊天記錄、或者是自家服務号推送的活動資訊,讓你的小程式融入整個微信,并為後續服務更新、使用者體系更新、變現模式、或者是銜接微信的其他功能服務留好餘地。

(3)自有APP切入社交關系

微信的社交關系鍊是個大寶藏,從這個點切入和微信的使用場景做結合,使用者也更好接受。而更有意義的是,利用微信小程式擷取使用者社交關系,拓展自有産品的業務模式和服務範圍。

仍以閱讀類APP為例,假設上述的摘錄需求和社交做結合,在摘錄中可以二次批注,互相交流,不斷深挖,既能把主營業務和社交結合起來,又符合價值化、輕量化、略帶浪漫主義情節的微信産品觀。

(4)如果不能直接分享到朋友圈,那就換一個姿勢分享

相信擷取流量是各家都想實作的目标,分享功能依然重要。如果微信不允許直接分享到朋友圈,那麼就在聊天上多下功夫,一個群聊内的分享并不一定比朋友圈差。又或者,使用其他手段将你的微信小程式暴露在朋友圈裡,間接實作分享的目的。再次,還有掃一掃和搜尋可以利用。總之,在不觸犯微信規則的前提下,盡可能擴大你能接觸到的使用者範圍。

(5)勝在輕巧

微信小程式的設計方案需要遵從輕巧的原則。這兩個字要分開來看:一個是輕,即輕量,使用者能夠快速進入,快速享受到服務,快速離開,使用過程中沒有心理負擔;一個是巧,即巧妙,創意永遠是制勝法寶,僅僅移植web或app的功能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标,隻有為微信小程式量身訂制、富有創新、充滿心意的設計,才能穩穩把紅利抓牢。

「H5程式俱樂部」微信号:wxappclub 或者 微信掃一掃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