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聯賽要恢複企業冠名,就是打臉陳戌源嗎?

聽說J聯賽要恢複企業冠名,很多人都說,這不是啪啪的打臉足協主席陳戌源嗎?正是陳戌源力推的中超俱樂部中性名改革,讓中超俱樂部舉步維艱。

但其實,這是兩碼事。

中超俱樂部目前營運情況艱難,跟中性名改革有一定的關系,但不起決定作用。最關鍵的還是因為中超球隊仍舊是依靠企業輸血為主,自力更生為輔的經營模式導緻的。

而在中國經濟的整體境況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投資企業資金鍊壓力巨大,同時,疫情又導緻了俱樂部營運收入降至冰點,是以才會出現很多球隊難以為繼的情況。

比如說,2020賽季冠軍江蘇蘇甯和此前的冠軍廣州恒大,即便沒有中性名改革,他們也仍舊是如今的情況。因為出問題的是蘇甯集團和恒大集團,俱樂部叫什麼名字,也改變不了這兩家集團遇到的成百上千億的困境。

J聯賽要恢複企業冠名,就是打臉陳戌源嗎?

|一個是拿了冠軍立馬解散,另一個是昔日霸主如今苟且偷生

當然,中性名确實會打擊一些企業投資足球的積極性,但如果是經濟狀況良好的時候,比如在十年前,這些事情都好辦。而如今各方面都不景氣,企業連「賠本賺吆喝」都賺不到,自然更不願意投錢了。隻是,這畢竟還是在大的背景之下的,若是整體環境向好,不能賠本賺吆喝,也不算什麼大事。

是以說,中性名對于中超俱樂部如今營運的困難,要負多大責任呢?頂多也就是10%-20%,根本不起決定作用。

其實,要說起來,中性名的問題在于,時機不對和方式不對。俱樂部實施中性名,是足改方案的要求,不過這個方案已經有好幾年了。這兩年疫情持續不斷,經濟情況嚴峻,這個時候堅決執行中性名,肯定不是個好時機。而且,方式上一刀切,更是讓人無法接受。

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國安,雖然是企業名,但事實上在社會和輿論認可中已經是中性的名字,為了必須符合要求,隻能進行股權剝離,由多股東變成單一股東。中性名倒确實是完成了,但股權改革其實是走了回頭路。這本身也與足改方案的要求不符。

J聯賽要恢複企業冠名,就是打臉陳戌源嗎?

要說起來,中性名不是什麼不對的要求,但如果早幾年,或者從職業聯賽一開始就推出來,才是對的。

日本J聯賽就是從剛剛建立時實施了中性名的改革,企業退出了,球隊都有了自己的名字。什麼浦和紅鑽、大阪飛腳、鹿島鹿角、川崎前鋒、廣島三箭等等。應該說,日本J聯賽是在這方面做得一步到位,不僅僅名字改了,俱樂部的股權結構也調整了,基本上日本球隊都是多股東共同參股,而且還基本都是本地企業。

J聯賽要恢複企業冠名,就是打臉陳戌源嗎?

|浦和紅鑽球迷的Tifo

比如浦和紅鑽,他們有50.69%的股份是來自三菱重工及其子公司,剩下的股份則來自多家不同的企業,這樣基本能夠保證球隊的獨立性。

中超聯賽目前的足改也是照着這個方向去做的,多股東而且是要求最好是有本地國企入股。

但在疫情之下,日本J聯賽中的成員已經提出要進行調整,其中一項就是增加企業冠名。

疫情對日本聯賽其實也有影響,雖然J聯賽一直在踢,但觀衆開放程度受到限制,日本俱樂部的收入大幅縮水,很多球隊都出現了虧損的情況。要知道,日本J聯賽對俱樂部的營收審計非常嚴格,如果長期處于虧損狀态,俱樂部是可能會被勒令降級的。但現在一半以上的俱樂部虧損,法不責衆怎麼辦?

于是,日本球隊也開始自救,其中一項就是企業冠名。

很多中國球迷聽說日本俱樂部要重新企業冠名,覺得這是啪啪的打中國足協的臉。

其實不然。因為日本俱樂部的中性化名稱早就完成了,球隊的股權結構也早就固定了,球隊與本地的關聯已經非常緊密了,這種情況下的冠名,其實隻是一種增加收入的管道。

雖然目前日本J聯賽官方尚未同意這個申請,但從日本方面的消息來看,這種冠名不會影響到俱樂部本身的名字,而隻是在俱樂部原有的名字之上冠名。比如浦和紅鑽俱樂部,可能會被三菱集團冠名為浦和紅鑽三菱隊。

這種冠名方式有點像以前的北京現代。當初北京現代冠名北京國安,其實真正的冠名方式是: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北京現代汽車隊。國安兩個字仍然是保留的,隻是媒體為了省事,才叫北京現代隊。

J聯賽要恢複企業冠名,就是打臉陳戌源嗎?

J聯賽的這種冠名,與中超聯賽此前球隊的冠名有很大不同。中超的冠名是企業直接把名字加在球隊名字上,或者說球隊本身就沒有名字,誰是背後出資的企業,就用誰的名字。于是就有了恒大、富力、華夏幸福、權健等等一系列的房地産或其他行業企業的名字。

名字是出資企業的,股份也是出資企業占絕大部分。是以,中超球隊其實不是冠名,而是純粹的企業隊。這與日本J聯賽的冠名完全不一樣,日本球隊是俱樂部獨立存在,然後開放冠名給企業作為廣告視窗。

是以,不要看到日本J聯賽球隊冠名就覺得是在走回頭路。人家該走的路已經走完了,現在要走的路,隻是表面上的東西,說白了就是給球隊一個開源節流的視窗。

J聯賽要恢複企業冠名,就是打臉陳戌源嗎?

不能說一看見日本J聯賽打算重新給球隊冠名,就認為中性名是錯的,就覺得中超球隊應該有企業冠名。這種觀點其實是隻看到了冠名這個表面的東西,沒有考慮俱樂部獨立性和股權結構、地域理念等背後的東西。就好像我們學習日本足球,總是學皮毛一個道理。我們看到日本拿了亞洲冠軍,就覺得是因為他歸化了巴西人拉莫斯,看到日本足球發展了,就覺得是他聘請了一大堆知名外援外教。

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皮毛。日本沒有歸化之前,中國隊在場面上已經無法跟日本抗衡了(比如91年的戴拿斯杯),日本沒有請大牌外援的時候,人家聯賽已經搞得如火如荼了。

中國足球和日本足球差在了哪裡,差就差在,日本足球動的是骨子,中國足球學的是面子。

是以,日本足球即便真的重回冠名,也不代表中超取消冠名是錯的。中超的錯其實在于,時機不對,方式不對。要麼,當初職業聯賽初期就應該做,要麼等疫情基本過去了再做。

當然了,上司拍腦門子逼着要着急執行足改方案,也是面子和裡子的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