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青往事」三次聯考進了北大

作者:用三隻眼看世界

原題

三次聯考進了北大

作者:邵巍

沒進北大的,都是相似的;進了北大的,各有各的故事。

01

1977年,我在吉林市政府文教辦工作。得知恢複聯考的消息後,我沒有想去參加考試的想法。當時在政府部門工作多好啊,很多人想進都進不來,幹嘛要離開呢!我覺得自己年輕,前景一片光明。

可是父母不這麼想。他們認為趁着年輕就得去學習提高,不要留戀眼前的事情。我體會不到父母的用意,沒有考大學的動力,隻是父母催得緊,我隻好奉命,倉促上陣。

那一年,省裡命題組織聯考,妹妹考上了吉林醫科大學中醫專業,遂去長春讀書。我也報考了吉林醫科大學,分不夠,沒有被錄取。後來得到可以去延邊醫學院念書的通知,我沒去。

1978年,全國統一聯考。因機構調整,我到了市委宣傳部,每天忙于新工作,沒時間備考。父母照樣催我去考試。沒辦法,我二進考場,和全國考生競争,結果差了3分,不夠省裡的錄取分數線。弟弟從高中考入吉林大學經濟系,也去長春讀書了。

這時父母着急了,開家庭會議。父親說,你參加聯考,陪了妹妹陪弟弟,人家都考走了,剩下你怎麼辦,有什麼打算。我說,你們非讓我考理科,我數理基礎差,上班沒有時間準備,怎麼能考上?要是考文科,我肯定上大學。母親說,反正就你一個人了,那就試試考文科吧!

兩次聯考,名落孫山,丢人現眼。而時間一去不複返,年齡不饒人,再考不過就沒機會上大學了,由此産生出一股強烈願望,想通過考文科證明自己的實力。好在兩次“陪考”,有了臨場經驗,磨練了意志,加上妹妹和弟弟都上了大學,我也不用再陪别人考試了,自己成就自己吧!是以,工作之餘停止一切無關活動,萬念歸一,開足馬力,積極備考。

1979年,我第三次上考場,文科385分,考進了北大,于是皆大歡喜。

「知青往事」三次聯考進了北大

兄妹三人(一弟一妹)大約1979年在吉林市拍照

02

父母讓我考理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我讀中專學的醫學,他們想讓我從醫;其二,父母由業務轉崗做行政,深知其不易,是以想讓我轉行搞業務。第一個想法因我考砸了沒有實作,第二個想法就展現在北大專業選擇上。

當年實行的政策,先考試後報志願。聯考成績下來後,根據北大文科在吉林省的招生名額,我進北大沒有問題了。這時父母對專業選擇提出了建議,即報圖書館學專業。他們認為,圖書館學專業性強,将來可以脫離行政工作搞業務;配置設定都在大城市。

這樣,我将五個學校的選擇都填了北大,十個專業,最後一個,填了圖書館學。結果,當我打開帶有張文增簽名的信封,取出錄取通知書時,圖書館學躍然紙上。我倒沒怎麼興奮,隻是覺得父母如願啦!

03

帶着對圖書館學的迷惑,我開始了北大的學習生活。當年,圖書館學系搞教學改革。系裡将同學們分在五個組,即中文,曆史,實體,生物和計算機。同學們先到這五個相關系裡插班學習三年,再從第三年下學期開始,加學圖書館學專業課,期間還要到不同類型圖書館進行工作實習。

我在中文組,跟着中文系同學讀了三年書,此外,還去哲學系,心理學系等聽了一些課。

1983年畢業留校,在系裡做教學秘書,兼職海澱走讀大學,教圖書館學概論課。我從對圖書館學的陌生,到站在講台上講課,這中間有老師傳授的知識,更有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我對圖書館學逐漸産生了興趣,一些研究心得和觀點,比較集中地展現在與吳慰慈老師一起編著的中央電大教材《圖書館學概論》(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出版)。此外,我還單獨或與人合作發表了一些學術論文,為圖書館學研究貢獻了微薄之力。

1985年國家進行教育改革,成立教育委員會。由學長推薦,我進入國家教育委員會工作。從此離開北大,學術生涯也随之告一段落。

04

父親對于我這次工作調動給出了評價,說我“學啥不幹啥,幹啥不學啥”。我雖無語,心裡嘀咕,學的和做的到底有沒有關聯?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心裡有啥就會去體會啥。我在工作中慢慢發現了圖書館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圖書館學主要講對圖書文獻資料的分類,編目和檢索。這其中有理論,但更多的是方法。将分類、編目和檢索的方法應用到職場,我體會到,分類如同分科,做科學工作離不開分類,做市場離不開細分,做行政工作同樣如此。無論對人、對事都要不斷進行分類處理,否則就是混沌一片,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難以奏效。編目則是對資源進行整合、整序,理出眉目備用。而檢索就是按照需求提取分類,編目成果加以應用。

從另一個角度看,圖書館學的内容,廣義上講是人類對資訊處理的一種方式方法。而人的活動是以資訊為表征的。對資訊的分析,可以了解人的活動規律,預見行動方向,掌握未來主動權。是以,學會了資訊處理技術,等于找到了一把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鑰匙。就行政工作而言,面對紛纭複雜的人和事,便可以從資訊分析入手,沉着應對,獲得預期效果。

05

退休以後,陪父母的時間多了,對往事的回憶也就多了。

有時說到催我考大學一事,父母常常這麼說,給你設定障礙啦,讓你吃了不少苦等等。可是于我心裡,并沒有感到這種障礙,也不覺得是受苦。随着年齡的增長,閱曆的豐富,我慢慢體會到父母的心情和用意。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愛!

「知青往事」三次聯考進了北大

2002年母親七十大壽在北京和父母合影

再說,當年如果不是父母要我考理科,我第一次就考文科的話,也不一定會上北大啊!

我愛父母,我愛北大!

「知青往事」三次聯考進了北大

本文作者

作者:邵巍,1979年考入北大圖書館學系,畢業後留校。1985年起任職國家教委、教育部辦公廳、電教司、留學生司、外事司、國際司及其相關機構,期間曾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教育處、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教育組工作。退休前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

來源:新三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