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距離中考不足4月,掌握這3個秘訣,國文輕松拿高分

作者:來川學習方法

距離中考僅有不足4個月的時間了,還能逆襲嗎?想要提高分數,該從哪些方面努力?

作為一名有20年教齡,多次參加中考閱卷的初三國文老師,我可以明确地告訴你,完全可以。

特别是國文,除了熟記基礎知識和古詩文,做閱讀了解,想要提高分數,最關鍵最簡單的其實還在占據半壁江山的作文。

也許有人要說作文難教、難寫,需要紮實的國文功底,需要悟性。

可事實上,雖然作文能力不好教,但作文技巧卻完全可以教。

特别是當語言功底相似,主題、素材雷同的情況下,一個秘訣,就可讓你從衆多試卷中脫穎而出,提高5到10分。

這個秘訣就是有創意。

簡單來說,就是表達時有新意、有個性、不落俗套。也就是,把平時大家都熟悉的事物、景物、事情等用大家都能接受且讓人感覺比較新穎的方式表達出來。

例如同樣是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和愧疚,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寫了與母親相處中的故事,賈玲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則通過穿越到過去的方式,方法不同,但都很有創意,讓人眼前一亮。

那如何讓自己的寫作表達更有創意?

在這裡,我分享給你3個秘訣:

距離中考不足4月,掌握這3個秘訣,國文輕松拿高分

1 巧變視角

有這樣一個人,身材高大,卻好喝懶做,與周圍的人、事格格不入,最後因為不願放下自己的身份,以緻一事無成。

為了表達他的可憐和可悲,你會通過誰的視角來寫?

如果我說,這個人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你會不會有恍然大悟之感。

獨辟蹊徑,從一個酒店小夥計的視角來寫,通過“小夥計”的觀察和體會,不但讓我們更深地體會到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可悲、可歎,而且還對産生 “看客”社會的警醒。

觀察視角、叙事視角上的創意,讓《孔乙己》的主題更突出。

與此相似,《我的叔叔于勒》通過“我”——一個“小孩子”的視角,來批判菲利普夫婦的唯利是圖、嫌貧愛富,表達作者對于勒的同情和對親情的呼喚。

這樣視角獨特新穎的例子,在我們的課本中還有很多,如《一滴水經過麗江》從一滴水的角度來寫,《地球的自述》通過拟人手法表現環保的主題,《賣炭翁》通過賣炭人的角度寫出宮市制度的罪惡……

想要變換視角,我們可以在寫作之前,問問自己,如果我不再是“我”,還能是什麼?

如,“我”是風、桌子、菊花,“我”是書中、童話中的人物等。

用不同的人、具體的物、抽象的物來當寫作的視角,就擁有了不一樣的視野,當擁有不一樣的站立,就會賦予素材新的生命。

且當寫作的主體不再僅限于人,就可翺翔天際、潛遊水底,還可瞬息萬變、跨越古今。

距離中考不足4月,掌握這3個秘訣,國文輕松拿高分

2 化用成語、俗語

看過《奇葩說》的人,肯定對辯手們那化用詩句、成語、俗語、歇後語的能力啧啧稱奇,撫掌拍案。

如顔如晶的“胡疊”效應:任何一個字,隻要疊用,就有萌萌的感覺,像“狗狗”“貓貓”“怕怕”……

活動的歇後語大全冉高鳴:“癞蛤蟆打呵欠——好大口氣”“屎殼郎噴香水——不值一聞”。

因為成語、俗語的巧妙化用,他們的辯論更加精彩,讓人捧腹,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語言上有創意,還可加入比喻、對比等修辭。

例如這些句子:

看了今年的春晚,我感覺就像是大齡剩女相親,不看吧,怕錯過精彩内容,看了吧,又覺得索然無味、濤聲依舊。

月亮是别在鄉村上空的一枚徽章。

雨後天晴,天氣清新得像一場大病初愈。

距離中考不足4月,掌握這3個秘訣,國文輕松拿高分

3 新瓶裝酒

如果覺得内容創新有難度,我們還可從形式上進行突破,使用寓言、童話、劇本、日記、演講、書信等多種形式來寫。

例如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葡萄月令》,按照月份,依次寫了葡萄開花結果的全過程,清晰明了,張弛有度,如同一首詩;

郭沫若的《屈原》運用話劇的形式,表現對光明的向往。

當然,還可采用發微信朋友圈的方式,來描寫景物;運用寫信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感恩;通過分鏡頭的形式表現校園生活的快樂……

即使是陳舊、俗套的内容,隻要學會在形式上别出心裁,照樣可以引來更多青睐的目光。

葛紅兵教授曾說:“沒有創意的寫作訓練是陳詞濫調,脫離創意思維訓練的寫作教學也是不科學的行為。”

轉換視角、巧用修辭、創新形式,看似小小的改變,卻足以讓我們的作文錦上添花,更上層樓。

中考沖刺階段,是能力的考驗,但更是方法技巧的比拼,善學善思,找到方法,你會發現提高成績其實并不難。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用合适的方法,提高複習效率,提高分數,圓夢重點。

往期精彩内容回顧:

國中生背中考單詞背出幸福感,因為用對書,來川中考英語藍寶書

3年裡,中考、聯考英語相繼考150滿分,坦言:自國小習分2點

中考、聯考數學皆滿分,考進北大數學系,直言:拿分打好3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