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府書展·藏書人④ | 韋泱:讓書流通到需要的人手裡,是書的最好歸宿

作者:第一讀者
天府書展·藏書人④ | 韋泱:讓書流通到需要的人手裡,是書的最好歸宿

說起魏偉這個名字,上海讀書圈的人并不陌生,他不僅喜歡讀書、收藏書籍,還是資深作家,寫得很多。他的書涵蓋了廣泛的内容,如"舊書的遺産""金石中的紙墨生活""人和書正在變老""與魏偉淘寶書一起去"等,深受人們的喜愛。

閑暇時,魏偉喜歡逛老書市場,或者和有文化的老人聊天。尋書、寫作、交友是魏偉一生的三大樂趣。

淘寶,藏書,不為收藏書隻為用書

魏偉強,原名王偉強,高中畢業後當過職工、團幹部、書記、編輯、記者等。下班後,他開始寫新詩,取筆名"魏偉","魏"與書有關,因為有"魏"說;"

20世紀90年代初,魏偉出版了詩集《黃金的重量》,并加入了上海市作家協會。當時,上海很多老詩人還活着,魏炜經常來他們講人生。著名文學史學者、出版人丁敬堂曾出版詩集《星之夢》,魏炜向他要了一些詩集。聊天時,丁景堂拿出很多舊書給魏偉,說他一直在研究魯迅、秋白和"左聯"作家,喜歡經營老書店找舊書,出版了不少專著。之後,魏偉開始跟着丁京唐制作文史資料,一手就揮不動的欲望。過去經常去新華書店,一直無法滿足魏偉的閱讀需求,是以他也學會了前輩的外表,開始去老書店找書。"從上海到香港,從北京到南京,30年來我參觀了無數的老書攤和老書店。淘寶,藏書,不是為收藏的書隻為書的使用,在舊書中尋找轶事,為我的寫作提供"能量"。"

天府書展·藏書人④ | 韋泱:讓書流通到需要的人手裡,是書的最好歸宿

丁靜唐 手寫

魏偉淘寶的圖書,收到的圖書種類比較混雜,基本上與他的愛好和工作行業有關。為了寫新詩,他發現了數千本各種詩歌的副本。新詩誕生一百年後,胡石的《嘗試詩集》、郭沫若的《女神》、于平波的《記憶》等三部重要的早期詩集,都是他賺來的。魏先生在銀行工作了25年,是以沒有放下關于金融的舊書,在業餘時間,他根據這些資訊寫了一些金融老故事。另外,他從小就對書法、美術感興趣,這類書也會收到一些,時間長了,也有一定的規模。特别是藝術書籍中的版畫,他先後收到了魯迅的序言《蘇聯版畫集》、楊克洋的《新木雕》等。

堆積成一堆,家裡的書籍越來越多,漸漸地,魏偉也成了書圈知名的"收藏家"。當然,魏偉的藏書是為了閱讀,但他也懂得那些隻"收藏書"的人。"收藏書籍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對于個人來說,就是收集自己喜歡的書,有用的書,或者有價值的書,可以欣賞的書。這沒什麼不對。一般來說,收藏總是以舊書為主,但我有書友,有一個房間不是舊新書,這也是一個收藏。因為他有一個幹淨的習慣,從不沾染舊東西。還有名人簽名書的特殊收藏,羊毛書的特殊收藏,可以稱為"收藏"。閱讀和收集書籍是兩個概念。有些人隻看書,不買書,有的人隻收書,書,不讀書。兩者可以共存,所謂"綠蘿蔔,各有各的好"。"

天府書展·藏書人④ | 韋泱:讓書流通到需要的人手裡,是書的最好歸宿

魏薇收藏的郭沫若《女神》的早期版本

在魏偉的所有書中,漫畫都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類型,承載着他的童年記憶。"大概五六歲,因為買不起書,我隻好上街看漫畫,然後叫書。花一兩分錢,就可以坐一大半的時間,直到天黑,媽媽叫我的名字,叫我回家。雖然文盲,即使看一頁圖檔,你一般都能了解書中的故事。《鐵道遊擊隊》《紅岩》等都出現在當時,記憶深厚。可以說,漫畫是我第一次讀啟蒙。"後來,魏炜在挖書的時候,因為懷舊,看了一些漫畫,順便拿了一些。空閑時間也寫散文,向今天的孩子介紹兒童讀物。有書友碰巧正在編纂相關書籍,邀請我參與《漫畫欣賞與收藏》一書的準備工作。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兩個版本,說明它也受到讀者的歡迎。"

通過閱讀,與文化老人

魏偉喜歡讀舊書,在他看來,一般50年以上的書都可以稱為舊書,這些帶有"時代變遷的痕迹和傳承的"的書,是寫作的最佳素材載體。

書語是近二十年來寫作的主要形式,"我的了解是,這本書是關于散文的書,這是從唐琦、姜德明一路往下而下的寫作傳統。寫書的過程,也是積累曆史資料、閱讀學習的過程。"

喜歡收藏民國時期舊書、寫過很多書的著名收藏家姜德明曾在信中對魏偉說:"你也喜歡在攤位上尋找新的文學版本,可以說我們是一樣的好人。魏偉将蔣德明視為寫作之路的向導,"他的書評,那些版本的書,都為我後來指明了道路。蔣德明非常關心魏偉的書的寫作,他經常鼓勵魏偉,每次在報刊上讀到魏偉的文章,都會在信中被提及。此外,他還将為魏偉提供寶貴的寫作資源。有一次,兩人在姜德明家聊天,告别時,姜德明從書桌上拿出一本舊書送給魏偉。魏偉看了一眼,是《好朋友畫》主編馬國良的民國版小說集《露露》,驚喜滿滿的字眼。

魏說,寫書要遵循"句子有根據,凡有曆史"的原則。有一次,他在老書店小蕭發現了三十二本小期刊,其中創作的一共三卷,因為這份刊物不是很多,是以他寫信給姜德明征求意見。幾天後,蔣德明回信說:"小小雜志購存近四十年,當時程唐先生告訴我,金先生編纂。我和金先生聯系了,請他寫信。他說他祝願他平安健康。"信中說的是,金先生是文學史上每個人的金子。後來,魏玮去拜訪金老的時候,對當年他的"蕭蕭"有了更多的了解,最後還寫了一本書《金性愛<蕭蕭>》。"我的書當然不完美,不滿意,但它算作'所有的文字都很難'。

天府書展·藏書人④ | 韋泱:讓書流通到需要的人手裡,是書的最好歸宿

著名作家和編劇的沉默與魏偉

魏炜的話,除了寫老書,還會寫文化老人。從叮叮當當、魏偉到閱讀,間歇性地造就了很多文化老人。他們大多是找自己的舊書,然後認識我,有很多話題要聊。"我大約四十歲,喜歡和八十歲以上的人聊天,因為他們知道我以前從未見過的東西,聽起來很新鮮和好奇。在上海話中,這被稱為"滾動舊方式"。在與老人的互動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他們對生活冷漠、超然的态度。現在,老人一個個地死去,而我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小老頭。

十多年前,魏偉在老書攤上偶然看到了一本《春之喜劇》的老書,馬上就買了下來。這本書的譯者黃宗江認為黃宗江可能是黃宗英曾經告訴他的哥哥。是以,魏巍按照黃宗英給出的位址,把書寄到北京81電影廠住宅區,想請黃宗江簽名。沒想到,他等了很久,書沒等來,反而等了黃宗江的一封信:"魏偉兄弟:看到《春喜》開心了,這本書是馮也代表我寫的,已經60年了。我以為你送我來,然後讀了桂紮,方志是讓我簽字的。然後把它給我,好嗎?非常感謝。宗江 2005, 11, 7."這一次'十刀奪愛'的插曲,讓魏偉和黃宗江從此成為"被遺忘的一年"。

天府書展·藏書人④ | 韋泱:讓書流通到需要的人手裡,是書的最好歸宿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三葉、魏偉

因為書的饋贈,魏偉和許多文化老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些故事是魏偉在他的第一本書集《人和書變老》中寫的。曆經十餘年,魏偉先後出版了《金石紙墨生活》《古書背景》《叢書》《古雜志短長》等書集,很快,最新書著《說話的巴金》也即将出版。

尋書的樂趣和苦澀

魏偉找書多年,有一種習慣,就像自己淘寶心在紙上一樣,大概已經攢了數十萬字的淘寶日記。此前,他将這些日記選入,已經出版了《與魏偉淘寶書走》《淘書之路》兩本書,今年,他想再寫一部《在家》,形成"陶書三部曲"。

在他尋書生涯的最後30年裡,自然有很多故事要講。并讀日記:"1月1日,星期六,陽光明媚,寒冷。天氣預報說,今天氣溫達到零下五攝氏度。盡管寒冷,但要戴上天鵝絨帽子,穿着雙手套和圍巾等全副武裝的冬季服裝出門。今天就騎自行車去雲州陸地攤。花哨的書都買得很順利,價格合适。這是新年第一天的好兆頭,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就是冬季書的真實寫照。炎熱的一天,還有一本日記作為證據:"7月25日,星期日。又是三十八度的炎熱日子。淘寶人冬天要練三九,夏天練三伏,正好在晨練的時候,生出汗水,真的是一件好事,也是減肥的好方法。今天早上,騎車去文廟,一直出汗。在找書的同時,一邊汗流浃背,還是高興的,淘了十幾本書,價格也便宜。"兩篇短文,寫出了藏書人的辛勤勞動和聲音。

盡管辛苦苦,魏薇依然能在書中找到很多樂趣。有一次,他看到攤位上有一摞"蘇聯文學",封面上是大紅色的,真的很亮。早年,當他聽到翻譯格拉西先生聊天時,魏先生說,他在1940年代一直在從事俄語翻譯工作,首先翻譯了蘇聯作家普拉多諾夫的短篇小說《老人》,發表在《蘇聯文學》上。《蘇聯文學》由蘇聯羅戈夫組織,但編輯大多是蔣玉芳、戈寶泉等中國學者。魏薇一共拿起六卷,輕輕地詢問,攤主回答說:"一起去三十塊錢。"一本罕見的民國舊日記,平均每卷隻有五元,相當于白發,真是讓我發笑。用行話來說,這被稱為"撿漏"。魏偉說,書的喜悅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喜悅。

天府書展·藏書人④ | 韋泱:讓書流通到需要的人手裡,是書的最好歸宿

如今,魏炜家收藏了1萬冊,還有一批作家來信、手稿和文畫。書本多了,入場是個問題。家中書架十餘個,書櫃,站在地上,分開擺放,每排内外兩層書。書架和書櫃從一個沒有窗戶的小書房延伸到過道,客廳和陽台,儲藏室,除了浴室和廚房之外,幾乎每個房間都有一個書櫃和一堆書。"起初,書籍很少,可以分類,而且更容易找到它們。後來,書越多,無處可放,隻能在家東一堆西邊,占了不少家庭土地,很不爽。"

六十多歲的魏偉認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不像以前那麼強壯,開始"減少政治紀律",漸漸地處理了一些沒用的書。他說:"年紀大了,應該考慮松散的書,讓書的流通給人們的需要,是書最好的結局。(讀者全媒體記者董曉軒)

編輯:王鑫 負責編輯:何健 審計: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