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華
北京香山東側有一座小山,名曰“萬花山”,早在上個世紀,有個唱戲的名人出手闊綽,大手一揮直接買下了這座小山。
此人字“畹華”,山名“萬花”,剛好是諧音,和這座山,也算是有緣。
1961年,這位名角兒病逝,劇壇塌了半邊天,國家上司人尊重這位藝術家,決定給予他國葬的禮遇,葬于八寶山。
他一輩子在戲台上過得“熱熱鬧鬧”,走也走得“轟轟烈烈”,國葬,于他而言,的确值得。
可就在此時,他的遺孀福芝芳不同意了,這個女子站出來說,國葬可以,但不能葬八寶山,要葬萬花山。
梅蘭芳
世人疑惑不解,為什麼有公墓不去,非要葬在一個小山頭,難道僅僅因為這是他買下的私人用地嗎?
直到多年後,人們看到萬花山裡緊挨着的三座墓地,赫然寫着王明華、梅蘭芳、福芝芳,三個人的名字,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那年福芝芳執意要将赫赫有名的“梅蘭芳”葬于萬花山,竟是因為這裡躺着他的發妻——王明華。
生同衾,死同穴,世間最美好的愛情,不過如此!
可福芝芳當年為何執意要将丈夫葬在另一個女人身邊?是成全?還是被逼無奈?
萬花山上的三人墓,分明在告訴世人,這三個人的電影,沒那麼簡單。
梅蘭芳和福芝芳
當年梅蘭芳扮上女裝在戲台上一亮相,便驚豔了台下看戲的人,轟動了世界。
一颦一笑,一舉一動,台下人看得如癡如醉,一個男子能将女性的特質演繹得如此淋漓盡緻,世間唯有梅蘭芳。
霎時間,梅蘭芳成了劇壇炙手可熱的“大明星”,他的家庭,他的一切,都成了世人津津樂道的對象。
不管多少年過去了,人們都還會說,這個成功男人的背後有個賢淑的福芝芳,他還愛過一個叫孟小冬的女人,這三個人的故事,比話本還精彩。
可萬花山的墓地告訴了世人,孟小冬在梅蘭芳的婚姻裡,充其量不過是個配角,那個叫王明華的女子,才是讓福芝芳禮讓三分的女子。
都說福芝芳是梅蘭芳背後的女人,可若無王明華陪梅蘭芳走過那段艱難的歲月,梅蘭芳會不會敗給“倒倉”?誰也不敢說。
世人皆知,梅蘭芳出生在平劇世家,8歲就開始拜師學戲,一開始學的是青衣和花旦。
看戲的人或多或少都會了解,學戲的時候,男孩子的變聲期是一個坎兒,對于反串的人來說,變聲期尤其要慎重。
1910年,16歲的梅蘭芳進入了變聲期,他14歲喪母,本就孤苦,再加上處于變聲期,沒辦法唱戲,心情郁悶,卻又無處排解。
祖母和伯父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都不知道該怎麼幫這個孩子,最後想出的辦法竟是給他娶個媳婦兒。
青年時期的梅蘭芳
在民國,唱戲的人身份地位并不高,是以他們一向是業内婚配,伯父梅雨田将目光看向了旦角王順福的女兒,王明華。
王明華同樣出生于梨園世家,并不比梅蘭芳家差多少,可以說是門當戶對的婚姻了。
而且,王明華比梅蘭芳大兩歲,梅家為梅蘭芳娶親主要是希望有個人照顧他,這樣一來,就更是稱心如意了。
梅蘭芳那時無父無母,于是伯父便作主,替他說下了這門親事,兩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就這樣被命運綁在了一起。
唱戲的梅蘭芳
世人一定以為這段婚姻輸就輸在“包辦”二字,但接下來的故事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狗血。
新娘清秀婉約、大方得體,新郎俊俏風流、溫潤如玉,兩人宛如一對璧人。他們郎才女貌,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王明華是個傳統的女子,在梅蘭芳的世界裡,戲大于天;在王明華的世界裡,丈夫大于天。
那時梅蘭芳這個名角兒的眼裡心裡都是他的美嬌娘,新娘的世界裡也都是她俊美風流的丈夫,這着實是羨煞衆人的婚姻啊!
可錯就錯在,她不該把他當成她的全世界,但凡她多為自己考慮一點,也不至于走到了那一步。
那年18歲的王明華嫁給梅蘭芳,成了梅蘭芳的福星,他孤苦的命運自此改變。
婚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梅蘭芳就恢複了嗓音,這個嗜戲如命的人重新活了過來,不久更是以《玉堂春》走紅。
婚後他們一個人負責登台演戲,一個人負責料理家務,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她勤儉持家,梅家的一切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條。
當梅蘭芳在劇壇走紅之時,國際友人到北京有三大盛事:一觀故宮;二觀梅劇;三到梅府做客。
衆人抵達梅府時,看到這位梅家的女主人時,紛紛贊歎她氣質高雅、儀态萬方,感慨她不愧是梅蘭芳的夫人。
人人稱贊“梅蘭芳的夫人”,卻無人知其名叫王明華,自從嫁給了梅蘭芳,她就成了他的附屬品。
而梅蘭芳自從結了婚,登台演戲時,再也離不開他這位賢惠的夫人。
王明華生在梨園世家,唱戲雖不如梅蘭芳,卻也是同道中人,許多事情,她都懂。
據說梅蘭芳最初演古裝戲的時候,總是随身戴着一個木盒子,人們後來才知,裡面裝着一個假發套,是王明華給他梳理好的假發。
那樣的發式,除了王明華,誰也梳不出,而她,也隻為他一人梳頭。
容貌姣好、精明能幹,王明芳是典型的“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女子,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賢妻。
那時不管梅蘭芳到哪裡演出或者參加應酬活動,身邊都有一個王明華,一些女子不友善露面的場合,她女扮男裝也要陪着。
不管結婚多少年,他們都像新婚夫妻那樣,無論走到哪裡都在一起,她對此樂此不疲,他也從不厭倦。
在戲院裡,她女扮男裝陪着他,他去日本演出,她也随他一起去。
對于王明華來說,隻有跟着他,她才放心;對于梅蘭芳來說,隻有她跟着,他才安心。
那時梅蘭芳所有的演出事務均由她負責,她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專屬化妝師、經紀人。
這個世界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梅蘭芳處于事業的上升期,她生怕他經不住誘惑,走了彎路,毀了自己。
在王明華看來,他的人生似乎比自己的人生更重要,陪着他、看住他、幫助他,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可是,她未免将丈夫的事業看得太重,以至于完全迷失了自己,親手釀成了自己的悲劇。
梅蘭芳與福芝芳
早在他們結婚的第二年,王明華就為梅蘭芳生了個兒子,取名大永,後來又生了個女兒,喚作五十。
他唱着最喜歡的戲,她陪着最愛的人,閑時他們一起在家和兒女逗樂。
兒女承歡膝下,事業蒸蒸日上,世人一生所求,不過如此。
本以為這樣平平淡淡,兩個人就可以攜手過完一生,但一生那麼長,總有許多事情是始料未及的。
生了兩個孩子之後的王明華自作主張,去做了絕育手術,她本來的一手好牌被自己打得稀巴爛,從此她将自己推進了深淵。
那個年代兩個孩子并不算多,何況梅家這一代隻有梅蘭芳一個兒子,為什麼就絕育不再生養了?世人不解。
其實王明華的想法很簡單,在她心中,梅蘭芳的事業才是她的全部,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
作為女子,她女扮男裝陪着他到戲院,本就有些不妥,萬一不小心再懷了孕,就更加難堪了。
何況,在她看來,自己已經生育了兩個孩子,梅家有後,她便無憂。
“絕育”這件事她雖然做得很絕,可在那時看來,似乎并無大礙,但命運總喜歡和人開玩笑,“絕育”斷了她自己的後路。
當年唱的是舉案齊眉,後來隻道是世事無常。
她萬萬沒想到,一場麻疹奪去了她兩個孩子的生命。
失去一對兒女,無異于一個完美的家庭塌了半邊天,王明華被這突如其來的禍事徹底擊垮。
作為失去兩個孩子的母親,沒有誰比她更痛苦了,可到頭來卻還要顧及丈夫的心情,總是勸他:“你忙你的去吧,别擔心我,我沒事的。”
他們沒有孩子了,而且,他們再也不會有孩子了,王明華沉浸在痛苦與悔恨當中,難以自拔。
除了要忍受失去孩子的痛苦之外,還有一件事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
王明華沒有孩子,這意味着,梅家的香火要斷了。
那時,她的娘家人希望他們收養娘家侄子作為自己的兒子,可是梅蘭芳并不同意。
梅蘭芳認為自己還不到30歲,還能生下自己的孩子,沒有必要去收養别人家的小孩兒。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分明了,妻子已不能生養,他卻執意要生,顯然,再娶的想法已萌生在他腦海裡了。
曾經一心一意的人如今卻準備再娶,對于剛剛失去孩子的王明華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可她無能為力。
如果是今天,他們完全可以丁克,但在那個年代,他們做不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何況他們梅家還是梨園世家,更加講究血脈相承,梅蘭芳甚至可以為此休妻。
但他們夫妻恩愛如初,梅蘭芳斷不會因為無子而休妻,可為了家人,他也不能不再娶。
如果不是自己當年擅自作主去做了那個絕育手術,或許丈夫就不必再娶,到頭來終究是自己走錯了那一步。
但世間沒有後悔藥,事情發展到如今的境地,不管做什麼都無法挽回了。
這時一個叫福芝芳的女子出現在他們的生活裡,于梅家而言,是雪中送炭,于王明華而言,是餘生的慰藉。
福芝芳也是吳菱仙的弟子,算來還是梅蘭芳的師妹,年方十六,尚未婚配。
吳菱仙曾帶着福芝芳到梅家取劇本,不僅是梅蘭芳一眼看中,就連王明華也覺得不錯。
都是唱戲的女孩子,而且知根知底的,梅家的人一拍即合,決定去福家提親。
梅蘭芳雖是劇壇的紅人,儀表堂堂,但他已婚喪子,還比福芝芳大了十幾歲,這門婚事,福芝芳的母親一開始是不同意的。
好好的一個女孩兒為什麼要去給人家做二房?福母的反對情有可原。
但人都是有私心的,當她了解到梅蘭芳的發妻已不能再生育後,就答應了這樁婚事。
王氏不能生育,梅家斷了香火,那麼梅蘭芳娶福芝芳進門的目的就顯而易見了。
福母弄清了這其中的道理之後,提出了兩個條件,梅家答應了,就成,不答應,就作罷。
梅蘭芳與福芝芳及其兒女
第一,要按兼祧兩房的規矩迎娶福芝芳,進門後與發妻王明華同等名分。
第二,婚後她要跟着福芝芳到梅家生活,以後梅蘭芳要為她養老送終。
福芝芳是家裡的獨苗,進了梅家之後,母親的确是孤苦伶仃,此時的梅家不差一個人的吃穿,第二個條件自然會應允。
可這第一個條件實在是苛刻,一夫不能二妻,再娶當是妾,梅家無所謂,王明華能同意嗎?
然而,為了梅蘭芳,為了梅家,王明華答應了。
她不是聖母,她也有怨言,但隻能将所有的委屈吞進肚子裡,為丈夫迎娶新人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福芝芳與兒女
人說梅蘭芳無情,可據說他洞房花燭夜,還在擔心發妻,怕她心裡難受,先去了她那裡,拉着手說了好多話,才去了新娘子那裡。
福芝芳來梅家的第二年,如衆人所願,為梅家生下一子,新人添男丁,梅家上下喜氣洋洋,隻有王明華獨守空房。
起初福母提出的結婚條件讓人以為福母是個苛刻的人,可福芝芳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她卻讓福芝芳抱給王明華,以此慰藉她的喪子之痛。
不過,王明華并沒有接受,她親手為這個孩子縫制了一頂帽子,滿月那天,給孩子戴上之後,便讓奶媽抱回福芝芳那裡。
她自己也曾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孩子是母親的命,這一點她體會極深,抱走福芝芳的孩子,對一個母親來說,不公平。
也許是這一件事,王明華深知福芝芳為人善良,福芝芳對王明華的大度也銘記于心。
孟小冬
本以為從前的痛苦會随着時間漸漸消逝,但失去孩子對王明華的打擊太大了,而且不是一時一刻,那時落下的病根,幾年後成了大病。
福芝芳進門後,王明華的身體就一直很虛弱,幾年後的一場肺結核直接奪走了她的性命。
十幾歲時結發為夫妻,她為他打理好了一切,卻親眼看着他迎娶别人,和别人生子。
她撒手人寰,他憶當年氍毹飾嫦娥,如今卻隻能空房哭明華。
他的萬種傷悲,新人早已抹平,有福芝芳,還有孟小冬,舊愛與新歡,從不間斷。
可她的悔恨與痛苦,隻會随着歲月流逝愈發深刻,直到入土,方安。
萬花山梅蘭芳之墓
他買下萬花山,為她標明墓地,讓3歲的幼子在管家的懷抱中為她打“領魂幡”。
餘生無限凄涼,死時了無牽挂,更無遺憾。
為别人親手作嫁衣裳,卻沒能看着他們兒孫滿堂,于她而言,也許是一種解脫。
當年絕育時一意孤行,錯得一塌糊塗,但幸好迎娶福芝芳這一步走對了。
做錯的事讓她餘生皆活在悔恨中,但積下的德讓她有了好的歸宿。
幸好那個人是福芝芳,她生前那幾年雖落寞但依然被尊重;幸好有福芝芳,她得以與梅蘭芳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