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業務一拆三,Ford Model e變特斯拉?

3月2日,福特正式官宣了一拆為三的全新戰略:即Ford Blue将成為燃油車業務主體;Ford Model e負責電動汽車領域,承載福特汽車向電動汽車的轉型,并為福特汽車的各個業務單元提供軟體、智能網聯技術和服務的開發;更早就已經被獨立的Ford Pro負責商用車。

全球業務一拆三,Ford Model e變特斯拉?

三個業務單元會從2023年開始實作獨立營運,自負盈虧。通過拆分三個單元,福特将加速推進Ford+計劃:到2026年,公司整體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率将達到10%,電動汽車年産能将超過200萬輛;到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将占公司整體銷量的50%。

全球業務一拆三,Ford Model e變特斯拉?

伴随業務單元的拆分,福特汽車高層人事也迎來一輪大調整。福特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 法利将兼任Ford Model e總裁,Doug Field被任命為Ford Model e首席電動汽車和數字産品官,Marin Gjaja将擔任Ford Model e首席客戶官,葛皓華(Kumar Galhotra)将出任Ford Blue總裁,Stuart Rowley将出任首席轉型和品質官,唐浩泰被任命為首席工業平台官。

福特汽車此前針對汽車業務部門拆分曾有數次前後沖突的表态,最終方案落地,顯示吉姆 法利改革轉型戰略壓倒猶豫搖擺的内部力量,不過我們細看其分拆的性質與步伐,仍可以感受到擺在福特面前的重重挑戰與障礙。

電動車業務隻是名義上的獨立

雖然目前全球範圍内,特斯拉勢頭如日中天,吉姆 法利在此前的調研會上也曾表示蔚來和特斯拉是福特的競争對手,福特必須擊敗他們,但是包括國内蔚小理在内的頭部新勢力車企,仍然沒有擺脫虧損的局面,即便有的車企單車毛利率轉正,也距離真正全面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此背景下,福特此次調整架構,并沒有将電動車完全獨立開來,三個單元自負盈虧,卻依然在整個福特汽車的旗下。是以即使電動車業務短期出現虧損,包括F150猛禽在内的福特盈利能力較強的Ford Blue燃油車業務,依然可以對電動車業務進行補貼,助力福特順利完成電動車的轉型。

全球業務一拆三,Ford Model e變特斯拉?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Ford Model e的業務範疇不僅僅是設計并生産電動車,軟體、智能網聯技術和服務也在其職責範圍之内。目前,即便是傳統燃油車,對于智能網聯技術的更新需求也很大,無論是更出色的車聯網體驗,還是代表一家車企最尖端科技的自動駕駛技術,也同樣不可或缺。是以在未來,Ford Model e還可以通過向Ford Blue出售相關技術,來補貼自己的營收。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在智能網聯技術方面,Ford Model e必然是優先滿足自身電動車的需求,對于燃油車更多地隻是兼顧。

全球業務一拆三,Ford Model e變特斯拉?

在福特拆分業務的戰略官宣之前,外界紛傳福特将出售一部分電動車業務,但最終福特并沒有如外界所預料的那樣,出售一部分非核心電動車業務,反而是将所有的電動車資産都保留下來,顯示其沖擊2026年和2030年電動車銷量目标的決心非常大。

不過在沒有出售一部分資産的情況下,現有業務能否支撐福特電動車業務轉型所需的龐大開支,是對福特管理層一個比較大的考驗。

福特汽車目前主要有三款純電動車在售,分别是Mustang Mach-E跨界車、E-Transit貨車和即将傳遞的F-150閃電皮卡,其中F-150閃電皮卡在開啟預售的兩天内收到了4.5萬張訂單,這些利好消息刺激2021年福特汽車股價大漲約140%,擊敗了特斯拉、通用汽車和一大批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成為了2021年漲幅最高的汽車股,這些可能就是福特汽車加速轉型與組織架構調整的底氣所在。

福特中國能否借Mustang Mach-E重回主流?

和福特全球轟轟烈烈的改革相比,福特中國的聲量就小了很多。在福特内部,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單元,福特中國的地位并不低,但是擁有很大主導權的福特中國,這幾年的表現卻差強人意。無論是長安福特和江鈴福特,無論是産品力還是品牌号召力,都一直沒有進入國内一線合資品牌陣營。即便長安福特最近幾年推出了多款新車型,而江鈴福特也是下大力氣進軍福特品牌乘用車業務,收效甚微。

全球業務一拆三,Ford Model e變特斯拉?

從2026、2030這兩個福特指定的時間節點來看,福特全球架構的改變,如何反映在福特中國的組織機構上,業界仍在觀望。在電動車甚至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福特中國目前的實力都很單薄。除了Mustang Mach-E之外,銳際PHEV以及領界EV其實都沒有太大的競争力,而在北美受到熱捧的F-150閃電皮卡,也并非中國市場的主流産品類型。是以目前在中國打造Ford Model e這樣的單元,暫時沒有太大的意義。有鑒于此,決心很大的福特,如何調整組織架構,在中國兌現自己立下的打敗特斯拉、蔚來的口号,備受關注。

全球業務一拆三,Ford Model e變特斯拉?

實際上,Mustang Mach-E在福特中國内部已經單獨營運。不同于福特其他車型,Mustang Mach-E的銷售采用類似特斯拉的直營模式,全國統一售價,采用了不備庫存,接到訂單後直接發貨的機制。不過,受限于電池供應與産能,其2022年1月在國内僅售出352輛,即便環比增長225.9%,這款車暫時也很難擔當起福特對抗特斯拉、蔚小理,搶占國内電動車市場的主力。

由于還沒有投放一個類似于大衆MEB、通用奧特能這樣的純電動車平台,現在福特中國已經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Mustang Mach-E身上。一旦Mustang Mach-E這一炮不能打響,就意味着福特中國在未來一段不短的時間内将缺少有競争力的電動車救場。随着電車部門的掌門人朱江的離去,Mustang Mach-E下一步在國内市場前景如何,能否和蔚小理同台競争業記憶體在不小的疑慮。

商用車未來走向值得關注

在福特這次拆分之前,作為商用車業務單元的Ford Pro業務已經獨立,負責為商用客戶和政府客戶提供專屬的一站式服務,包括全系的燃油和電動汽車産品,全套的軟體系統、充電和服務。

全球業務一拆三,Ford Model e變特斯拉?

福特的這一做法與戴姆勒類似。在2021年,戴姆勒就将旗下的商用車和乘用車業務進行了拆分。其背後的邏輯在于,汽車新四化時代,商用車和乘用車能夠發揮協同效應的空間越來越小,其所關注的燃料電池技術以及幹線物流卡車對高等級自動駕駛的需求,都和乘用車現在的戰略有所違背。

而就福特來說,商用車業務更多還是全順這類輕型商用車唱主角,早前外界紛傳福特将出售的非核心電動車業務,就來自這個闆塊。

相比于主流的乘用車或是皮卡,輕型商用車并不算熱門的細分市場,考慮到e-Transit已經上市,将這個業務單元IPO或者是出售給其他品牌,其實能夠幫助福特換來一筆非常可觀的資金,投入到支出動辄數以百億美元計的純電動平台以及自動駕駛業務,幫助福特聚焦具有更大想象力的重點業務。是以下一步,Ford Pro業務的動向仍頗具看點。

全球業務一拆三,Ford Model e變特斯拉?

從福特全球的角度來說,今日将汽車部分一分為三,無疑是為将來潛在的将三個部門分别單獨上市留下了無限的可能。

不過要想真正獲得特斯拉的市值,必須要從一家傳統車企轉變為一個高科技公司,後者擁有諸如設計晶片、打造超級計算機甚至發射火箭以及建構星鍊系統的能力。對于車企來說,短時間内要想擁有類似的賦能難度很大。但從福特的角度來說,大可以利用這次契機,将相關的前瞻技術全部整合到Ford Model e内,為日後轉型做好架構上的預演。

而在架構之外,福特必須在轟轟烈烈投入數以百億計美元打造電動車,建立電池工廠的同時,加大底層核心技術的投入,才能夠在産品力、銷量以及市值上追趕特斯拉。這一點,遠比架構調整更加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