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人類發展八大難題!

作者:決策與資訊雜志
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人類發展八大難題!

2022年1月27日,在意大利南部海港塔蘭托,中意兩國施勞工員吊裝風電葉片。中國技術、國際合作助力意大利向着增加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标又邁進了一步 保拉 · 薩拉帕攝

◆ 西方先行國家現代化程序中的曆史污點及其在當今世界的延續,有着特定的曆史成因,但在根本上是資本主導邏輯下的必然産物

◆ 單純追求經濟、政治等單一向度的、非均衡的現代化,最終難以持續

◆ 無論是西方先行國家還是亞非拉等後發地區,在其政治形勢呈現出穩定狀态時,都迎來了現代化建設的高潮期,反之,則是現代化建設命運多舛

◆ 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是一個時空拓展、自然演化的過程,開發中國家實作成功追趕的過程就必然是一個時空壓縮、戰略設計的過程

  

  現代化是18世紀以來的一個世界潮流,它是不同國家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前沿水準的行為和過程。在過去的近300年時間中,世界各國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經曆着某種現代化過程。而如何實作現代化,既是一個重大的曆史與現實問題,又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與實踐難題。

  回顧世界現代化的曆史程序可以看到,自工業革命以來,以發達國家為代表的世界現代化前沿先後經曆了以工業化、城市化、民主化、理性化、福利化等為主要特點的第一次現代化,以及以知識化、資訊化、綠色化、智能化、個性化等為主要特點的第二次現代化。

  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先後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建成發達工業社會,而後啟動第二次現代化,開始向知識社會邁進。與此同時,開發中國家由于尚未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因而面臨着同時推進兩次現代化的嚴峻挑戰。

  長期以來,西方先行國家标榜自己為後發國家學習的樣闆,代表着人類發展的前進方向。不少開發中國家也寄望于通過照搬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實作現代化,但因曆史條件、基本國情、外部環境等客觀限制而遭遇了各種困難和陷阱,未能成功進入現代化國家行列。特别是在進入21世紀後的20多年裡,包括發達國家在内的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各國内部社會問題凸顯,國際局勢動蕩不安,世界亂象有增無減,人類發展遭遇空前難題,許多國家現代化程序面臨嚴峻挑戰。

  與此形成對照,中國的現代化程序一枝獨秀。經濟總量上升至世界第二,曆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開始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軍。

  中國現代化的成就舉世矚目,亦成為當今全球學界和政界熱議的話題:中國式現代化正在努力破解人類發展種種難題,為人類發展道路提供新的選擇。

和平發展:破解“叢林法則”與“霸淩主義”

  目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是,縱觀世界現代化近300年的曆史,西方先行國家的現代化無不建立在“血與火”的基礎之上。無論是資本原始積累,還是原材料産地和商品市場拓展,對内的剝削和壓迫、對外的侵略和殖民構成其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實作手段。這種現象在一些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上迄今仍有展現。

  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第二個難題是,時至今日,盡管受到國際條約的限制,國家現代化與暴力的結合已經變得十分隐蔽,但是西方發達國家依然依靠其傳統優勢地位和霸權掌控着國際秩序,并通過經濟操控、政治幹預甚至代理人戰争等手段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控制和利用,進而達到維系其領先地位的目的。今日,“霸淩主義”“單邊主義”等已然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的代名詞。

  西方先行國家現代化程序中的黑曆史及其在當今世界的延續,有着特定的曆史成因,但在根本上是資本主導邏輯下的必然産物。這種恃強淩弱、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西方先行國家的現代化程序,卻成為其他國家實作現代化的巨大障礙。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和平發展作為實作現代化的根本遵循,既有曆史淵源也有現實需要,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與客觀規律。

  新中國成立前100多年的時間裡,中華民族始終處于争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救亡圖存的鬥争中,現代化的努力舉步維艱。這讓中國人認識到,沒有和平的發展環境就不可能實作現代化。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進入現代化建設新的曆史階段,創造性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以此作為中國與世界交往的理論核心和實踐指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學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穩步推進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并取得巨大成就。而今,面對全球日益突出的不穩定性和不确定性,面對全人類的諸多挑戰,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提出了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中國認識到的客觀規律是,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發展是和平的重要保障。我們通過争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來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認識基礎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新啟示。

開放合作:以“主動式全球化”拆除壁壘

  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第三個難題是,目前正遭遇以保護主義和資源要素流動壁壘為特征的逆全球化挑戰。

  破解這一難題,中國的舉措是積極推進包括全面開放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亞太自貿區”(FTAAP)等在内的新一輪全球化程序,努力建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經濟發展新環境。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開放合作作為實作現代化的重要條件,有着深刻的曆史原因。中國近代史最深刻的教訓之一是閉關鎖國會錯失機遇。改革開放成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舉措。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緊緊抓住全球化發展機遇,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福祉等方面獲得巨大提升,同時為世界共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和機遇。中國認識到,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與發展。

  可以說,中國近兩百年的現代化曆程,是從被動卷入世界現代化浪潮,到主動追趕世界現代化前沿的兩百年,是從被動開放到主動推進全球化的兩百年。過去,中國的改革開放經受住了曆史的檢驗。未來,中國式現代化将以更加主動更加開放的思維擁抱世界。這是中國人民的曆史抉擇,亦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價值主張。

  開放合作應以互尊互信為基石。互相尊重是交往合作的前提,也是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礎。近年來随着單邊主義、民粹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泛起,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地緣博弈色彩加重,國際社會的互信和合作受到嚴重侵蝕,這成為人類發展面臨的第四個難題。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就創造性地提出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直奉行至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态、社會制度、曆史文化的差異,以其包容性和開放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有力地增進了國家間的信任,為國際關系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日,中國仍将互尊互信置于國際交往的首要位置,高擎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努力維護多邊主義,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為建設互相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赢的新型國際關系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創新協調:擺脫“跟跑”與“非均衡”模式

  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第五個難題是,開發中國家采取簡單模仿的“跟跑”模式,看到的是現代化國家的背影,現代化程序受制于人。

  世界現代化的曆史表明,是創新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程序,也為國家現代化提供了戰略機遇;抓住創新機遇的國家,才能保持世界先進水準或後來居上。現代化是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前沿水準的行為和過程,唯有創新引領,才可能實作由“跟跑”向“并跑”“領跑”的躍升,進而沖刺世界前沿。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創新協調作為實作現代化的根本路徑,首先在于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别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等諸多領域完成了西方國家用了200多年才走完的現代化曆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敢于改革創新,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成功破解了現代化道路上遇到的各種難題。

  中國式現代化将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及其他創新互相關聯,建構起全方位的國家創新體系,全力打造創新型國家。創新這一強大動力成功助推中國現代化實作曆史性跨越,也為人類發展提供了新智慧。

  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第六個難題是,單純追求經濟、政治等單一向度的、非均衡的現代化,最終難以持續;即使已經實作現代化的國家,也會因為忽視某一方面的發展不均衡而導緻國家衰落。

  世界現代化的曆史特别是拉美、中東地區一些開發中國家的現代化曆史表明,通過“跨越式”發展追趕世界現代化前沿的過程,必然會牽動整個社會發生劇烈變革,這就需要國家現代化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統籌協調、重點推進。

  回顧中國近代史,自1840年以來中國現代化先後經曆了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現代化變革,但是僅僅在器物、制度或思想等單一向度上進行現代化改良,無法改變舊中國内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産黨上司中國人民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逐漸從以物質層面的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為戰略重點過渡到物質和精神“兩個文明”一起抓,進一步拓展到物質、政治和精神“三個文明”建設,再上升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布局,進而更新為今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态文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在橫向上統籌兼顧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而且在縱向上綜合平衡各個方面的發展差距,如着力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貧富差距等,努力實作全方位的平衡協調、健康持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的内涵和戰略架構是在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中不斷拓展、持續深化的;中國現代化程序是在統籌協調中逐漸前進的。統籌協調、重點推進是中國實作跨越式發展、科學規避風險、有效化解各類沖突的戰略舉措,是在充分總結、吸取世界現代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現實國情不斷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所在,也是世界現代化的寶貴财富。

穩定團結:化解政治動蕩與民族沖突

  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第七個難題是,政治動蕩與各式危機常常極大地破壞了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程序。

  從世界範圍來看,無論是西方先行國家還是亞非拉等後發地區,在其政治形勢呈現出穩定狀态時,都迎來了現代化建設的高潮期,反之,則是現代化建設命運多舛。

  穩定團結是福、動蕩分裂是禍,這是被人類曆史反複證明了的客觀事實,是縱觀世界各國現代化程序得出的深刻啟示。穩定不僅是實作現代化的基礎保障,也是現代化建設的主要目标之一。

  穩定的發展環境涉及政治穩定、經濟穩定、社會穩定等諸多方面,其中政治穩定居首要位置。

  曆史上中國現代化程序的延誤與遲滞,是長達百年社會動蕩的結果。改革開放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則得益于這40多年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40多年來,面對紛繁變化的發展形勢,中國牢牢維護穩定這個大局,審慎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積極應對新問題新挑戰,順利推進了中國現代化建設。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發展戰略,是中國為世界貢獻的曆史經驗。

  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第八個難題是,各民族之間由于曆史、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原因,極易産生沖突沖突,這會直接威脅國家穩定,嚴重影響國家的現代化程序。

  當今世界,一些國家的民族沖突、種族仇恨、宗教紛争等仍在繼續,導緻社會動蕩、經濟衰退乃至戰亂頻仍、人民流離失所,國家内部問題又常常演化為國際問題,牽動整個世界為之不安。

  統覽曆史和現實不難發現,民族問題是多民族國家現代化程序中需要着力解決的突出問題。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将民族平等作為立國的根本原則之一,堅定不移地鞏固發展民族團結,不斷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着力建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确道路,也為其他國家解決民族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民族工作的主線,上司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攜手推進現代化強國建設,為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這也為全人類破解發展難題提供了一把金鑰匙。

中國式現代化的答案

  梳理中國現代化的曆史與現實,有針對性地對照世界現代化的發展曆程,剖析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難題,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式現代化呈現出的鮮明特征: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和平發展作為實作現代化的根本遵循,堅持以開放合作作為實作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堅持以創新協調作為實作現代化的根本路徑,堅持以穩定團結作為實作現代化的基礎保障。

  如果說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是一個時空拓展、自然演化的過程,那麼開發中國家實作成功追趕的過程就必然是一個時空壓縮、戰略設計的過程。世界現代化的曆史已經證明:簡單照搬、機械克隆西方現代化的傳統路徑與模式,開發中國家是不可能趕上發達國家的。開發中國家的現代化不僅要遵循現代化的客觀規律,而且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基本國情,通過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發展路徑、科學合理地設計戰略目标來追趕世界現代化的前沿,實作國家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廣大開發中國家擺脫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提供了最生動的借鑒。在過去的近200年裡,中國人民置身于世界現代化的浪潮之中,不斷思考并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過去的70多年裡,特别是改革開放的40多年裡,中國現代化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為世界所矚目。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将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充分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繼續深化并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破解人類發展難題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作者:劉雷

【聲明:本号是為服務各級政府、企事業機關決策的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