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山李金彪散文:林泉送春歸

作者:頭條京山
京山李金彪散文:林泉送春歸

時光匆匆,歲月如梭,似水流年。

遠方的遊子,不管你走過每一天如水的日子,不管你今日身在何處,林泉山依然那樣平淡,從容,深情。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林泉的山風,呼喚遠在他鄉的遊子,山前那條大路,叩響了親人的心扉,哪怕千山萬水,縱然層巒疊障,一聲聲鄉音催促着: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遊子歸來,登臨林泉,向山而立,俯瞰鄉野。那些兒時度過的日子,都斑駁成了回憶,都漂泊成了故事,所有的美好與辛酸,零落在紛紛揚揚的雪花中,林泉也在悄悄地變遷着昔日的面貌,除了回不去的鄉村,剩下的就隻有那一縷淡淡的鄉景鄉情了。

山後的老屋,河邊的柳樹,天間的明月,後塆的花姐,花果山的杏樹,大棠棣的鳥巢,三女橋的傳說,黃昏時的殘陽,土瓦屋的曙光,金銀花的芬芳,門口的堰塘,田野的千層雪……這些林泉的原風景,在不經意的滄桑歲月裡,已變得越來越豐腴了。

  

風吹過林泉,遠處溪水流淌過的老街,如今已不複存在。一閉目,老街的青石闆,鐵匠鋪,商鋪,還有賣繡鞋的瑾婆,挑貨擔的瘦公,熙熙攘攘的趕集人,都曆曆在目,在腦海中翻騰。當年曹公屯兵之地,十八營盤已成遺迹。殘斷的屋壁在寒風中搖曳着,悲壯的曆史也在寒風中吹散了,關于老街支離破碎的記憶模糊了眼眶,逼仄的街道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磚混樓房,老街的味道已然消失殆盡。

一年又一年,一歲又一歲,日月更疊,季節交替,鬥轉星移,周而複始。小寒節氣已去,大寒正值越冬,情在心中,意也在心中。

嶺上雪花,風月無邊,萬千氣象,盡在冬春之交。等一季冬眠,待一季花開,送走多少寒夢,醒來無限感傷。暖陽生春,柔美溫婉,一念冬去,一念寒消,凜冬将往,滿山的寒霧隻等春風來化,隻等春花綻放,隻等春光燦爛,隻等春意彌漫。解讀山水,滿眼傾城,萬般眷戀,就在心間。靜待春風吹拂,掠過枝頭,風塵十裡來相會,邂逅一場熾熱的花事之約。

京山李金彪散文:林泉送春歸

(胡勇 攝)

泉眼擡頭,汩汩無聲,靜水深流,默念淺淺。拭去煙雨濛濛的一路風塵,眼前頓時朗潤起來。黑鲫在水裡自由自在地遊動,春寒料峭,陽光柔淡,悠然嬉戲聲中不時洋溢着暖暖的微笑。素心若雪,靜靜地度過黃昏黑夜,默默地守望着晚歸的觀魚人。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回歸。雪迎春到,雨送春歸,聽,春姑娘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年已進入了倒計時。

年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團圓,意味着相聚,意味着故鄉,意味着美滿。人間煙火,天上宮阙,流傳着關于年的神話。傳說中的年獸,每到年末午夜,進攻村子,禍害人類,人們奮起反擊,放爆竹,貼門神,年獸吓得逃之夭夭。于是,人們歡欣鼓舞,大力慶祝,久而久之,就有了年的節日。年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春節,象征着團結、歡樂、智慧與力量,也慢慢成了林泉原風景的豐富内涵。

伴随着朝陽冉冉升起,新春的祝福在晨風中溫馨傳遞:健康與平安、幸福與快樂,和你我同行。春節,過年,是林泉原風景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了。

京山李金彪散文:林泉送春歸

大紅的燈籠,喜慶的春聯,除夕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空中綻放的朵朵煙花,璀璨驚豔,熱鬧非凡。坊間傳聞煙花驅疫,農家便不惜多買幾挂,把爆竹煙花放得更響亮更絢麗,圖個吉利,圖個平安,圖個開心,圖個圓滿,留住了喧嚣,也留住了年的味道。

熱熱鬧鬧的日子,在平平淡淡中過去,又在平平淡淡中來臨。歲月靜好,歲月沉香,鄉人們舉杯暢飲歲月的芬芳,品味歲月的醇香,互祝安康。歲月溫暖的手輕輕撫慰着鄉人們的心靈,讓躁動的心安定下來,期望來年春節再聚。

春風笑靥入東門,世事如夢了無痕,未若柳絮因風起,但願年年有今朝。當季節決定轉身離開的時候,其實時光伫立在歲月的風裡已經許久了,真的是這樣的,年年歲歲,歲歲年年,風在癡癡地等着誰?思念又将朝霞染紅了多少回?

恰巧路過,相遇了流年歲月,也相遇了流年裡即将來臨的一場美麗的春暖花開,此時剛剛好,大雪已遠去,暮冬已散盡,春風吹又綠,遊子正漫步。

春風将春天的花期告訴了時光,又将春天的資訊告訴了歲月,期待一場花季,盼望一場花事,等待一場群花競相争妍地綻放。

最好的相遇是不問過往,最佳的離别是不問歸期。

立春,不是春打五九尾,就是春打六九頭。春,就在眼前,滿園芳菲梨花笑,何必西天萬裡遙?一年一年又一年,春回林泉桃夭夭。(李金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