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
驚蟄到,萬物生。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繼“立春、雨水”後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時節,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故此命名驚蟄。
在這樣一個春氣萌動的節氣下,杭州市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的小朋友們,在窦廷芬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驚蟄,感受生命。

跟着鋼琴節拍,先唱一首《二十四節氣驚蟄》,迎接這個朝氣蓬勃的節氣!
幼稚園的綠植叢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的小朋友們在幼稚園庭院中盡情探索,他們發現了好多春天氣息:蚯蚓爬出來啦,小草也長出嫩芽來了;瞧,桃花開的好美呀;麥苗長高了!
驚蟄這天有一個民間傳統習俗——吃梨。春回大地,氣溫上升,空氣比較幹燥,人容易口幹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是以梨特别适合在驚蟄時節食用。
小朋友們在家自己動手削梨,幫爸爸媽媽一起熬梨湯:我還會自己削皮呢;瞧,梨湯真美味,你也想嘗嘗嗎?
除了吃梨的習俗外,小朋友們還動手自制了好吃的菠菜雞蛋餅,洗一洗、切一切、做一做,很快美味的菠菜雞蛋餅就做好啦。看,小朋友們吃的多開心呀,春天的美食數也數不完。
春雷一聲響,驚醒了還在冬眠的小動物們,小飛蟲、小蚯蚓也醒來啦!瞧,小朋友們用靈巧的小手繪制了一副副驚蟄圖呢!
驚蟄時節,滿園春色關不住,讓我們一起保護自然,愛護生命,擁抱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力量。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