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題:一家草根俱樂部老闆的抑郁
新華社記者馬邦傑
斯人獨憔悴。
23日,在中國慢投壘球企業聯賽北京分站賽賽場,無論比賽勝負,大家個個興緻昂揚,唯獨負責組織比賽的達陣棒球俱樂部主席燕軍顯得郁郁寡歡,滿臉愁容。
達陣棒球俱樂部是記者長期關注的一家草根俱樂部,一直在基層耕耘,推廣棒壘球。自去年起,他們在北京寶聯體育公園舉辦“星期日慢投壘球公開賽”,讓北京的棒壘球愛好者有了屬于自己的比賽。今年舉辦的中國慢投壘球企業聯賽,所有16支參賽球隊,很多都是通過達陣俱樂部舉辦的比賽“孵化”出來的。
其中有一支絕大多數隊員都是媽媽的“天小隊”——天通苑國小隊。因為天通苑國小開設了棒球課,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帶動下,喜歡上了棒球。4年前,他們成立了天小隊,平常在天通苑國小訓練,免費使用那裡的場地,有時也會去順義達陣棒球俱樂部參加比賽。
“那裡的場地很好,很可惜被拆了。”天小隊的傅羽佳說。
傅羽佳一家三口全打棒壘球,是個“棒球之家”。兒子已經從天通苑國小考上了國中。今年由于疫情爆發,天通苑國小對外關閉,他們不能去那裡訓練,隻能在自家小區内因陋就簡做些練習。
“我們在球上系根繩,另一端系在樹上,這樣擊打起來球就不會亂飛了。”傅羽佳說。
幸好等到5月份,北京疫情穩定,“星期日慢投壘球公開賽”開始舉辦,天小隊等又可以參加比賽了。他們全隊每天隻需交一千元便可以參加三場比賽,每場比賽每人花費不到20元。
“我們很喜歡參加這個比賽,因為在這裡我們有機會和退役的國手過招。這在其他球類比賽中少有。”傅羽佳說。
天小隊的另一位選手、一位北京公司高管感謝達陣棒球俱樂部為他們提供了物美價廉的服務,同時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困惑:“他們收費這麼低,能賺錢嗎?他們靠什麼生存?”
俱樂部如何生存,正是燕軍苦惱的問題。
今年疫情期間,所有聚集性體育教育訓練和比賽全部停止。達陣俱樂部内愁雲慘淡,沒有任何收入,員工工資一分不減。作為一家草根俱樂部,一直過着量入為出的日子,本來就沒啥積蓄。疫情每多一天,就意味着他們向着絕境走近了一步。燕軍飽受煎熬,擔心自己心理出問題,甚至去了協和醫院挂号求助于心理醫生。
5月份,北京終于可以舉辦比賽,達陣俱樂部的壓力稍減。沒想到6月中旬北京出現疫情反複,俱樂部活動暫停,陷入無限期等待。無奈之下,燕軍把俱樂部員工拉進了平谷桃園,利用手頭的關系資源賣桃度日。
近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體育賽事恢複。中國慢投壘球企業聯賽開賽。北京賽區賽場設在達陣俱樂部位于寶聯體育公園的場地。“現在北京就這塊場地适合舉辦這個賽事。”一位賽事官員說。
因而,北京賽區的比賽也由達陣俱樂部負責具體組織。一位俱樂部人士告訴記者,這個賽事和他們自己舉辦的“星期日慢投壘球公開賽”不同,多出了很多開支。他們隻是賠本賺吆喝,每天虧損上萬元。
他們先後将舉辦四天的比賽,總共虧損4萬多元。對于一般公司,4萬多元或許不算什麼,但對于達陣棒球俱樂部來說,每虧損一分錢,都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達陣俱樂部為天小隊等北京的業餘棒壘球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周末可以休閑比賽的賽事。但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家俱樂部的掙紮,很少有人會關切地問一句:他們收費是不是太低了?
燕軍對于棒壘球有着深深的情懷。對于提高收費标準,他有自己的擔憂:“經過大家多年的努力,北京棒壘球運動剛剛出現了好的勢頭,我們也能為舉辦一個大家喜歡的賽事感到開心。現在就是擔心提高收費标準會影響大家的積極性。”
在情懷與生存之間,燕軍陷入了選擇的痛苦。生存當然是顯而易見的選擇,但如果失去了情懷,生存的意義何在?
“希望疫情趕快徹底結束吧!”他發出了一聲長歎,等于也給出了答案:如果沒有疫情幹擾,他的情懷還能維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