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開“黃金坑”滿坑金器的秘密

揭開“黃金坑”滿坑金器的秘密

從業人員正在搬運5号坑物品出倉。

重達750多公斤的泥土被木箱包裹得嚴嚴實實,緩緩升出地面。當這件“龐然大物”穩穩挪至一旁的推車上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這是三星堆祭祀區5号坑整體切割搬遷的現場。3月4日,耗時一個多月進行方案研究、模拟搬遷及連續切割包裝以後,三星堆祭祀區5号坑成功完成整體切割,順利搬遷至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未來,對這座發現了黃金面具和大量金箔片、象牙雕殘片的“黃金坑”,将繼續進行實驗室考古,力求揭開滿坑金器背後的秘密。

搬遷原因

●繼去年初發掘至遺迹層以後,5号坑的發掘基本處于暫停狀态,要進行非接觸式考古發掘非常困難

●遺物多且細碎,遺物間組合關系不能确定,現場提取難度較大

●X射線探傷儀、CT等檢測裝置無法進入坑裡探明遺迹層

搬遷方式

●5号坑被分為1号、2号兩個區域切割搬遷

●在整體切割搬遷前,文保人員進行了兩次1∶1模拟搬遷

後續研究

●逐層提取文物,每層都要做超高精細掃描或者使用CT、X光,把所有細小的文物資訊記錄下來

●取土樣進行精細的化學分析,看有無絲織品痕迹

為何進行搬遷?

面積小文物多,不便現場發掘

三星堆祭祀區5号坑是去年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中最小、最神秘的一座。

在去年初的發掘中,一件殘缺的黃金面具驚豔全國。伴随考古工作的推進,美麗的鳥形金箔片也一展芳顔。此外,5号坑還發現金冠、散落的大量細碎金箔、金片,以及刻有弦紋、雲雷紋、羽翅紋等紋飾的精美象牙雕殘片。

然而,繼去年初發掘至遺迹層以後,5号坑的發掘基本處于暫停狀态。因為在考古和文保專家眼裡,5号坑要進行非接觸式考古發掘非常困難。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黎海超是5号坑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他介紹,5号坑隻有3平方米左右,坑内除了去年提取的黃金面具,還散落着大量的金箔片和象牙雕殘片。值得一提的是,金箔片上有圓孔且排列有序,可能隐藏着珍貴的資訊。并且,5号坑可能還有肉眼難以辨識的微痕資訊。

這些文物,曾經引發專家們的大膽想象——金面罩是不是附在大立人臉上的裝飾物?鳥形金箔是不是佩戴在脖子上作為裝飾?大量的金箔片會不會有線繩穿過、一串串懸挂在衣物上?它們會不會是祭祀者用于彰顯身份的象征?

考古人員還在坑内發現大量散落的金珠,它們的直徑有的不到1毫米,有的即使在顯微鏡下都不是很大。這些金珠含金量高達99%,它們是有意識制作,還是因為火燒融化成這樣?同樣需要證據支援。

考慮到5号坑遺物多且細碎,遺物間組合關系不能确定,現場提取難度較大,以及X射線探傷儀、CT等檢測裝置無法進入坑裡探明遺迹層等更多情況,專家認為5号坑現場考古發掘已無法滿足其發掘、保護、研究等條件,需采取整體分割提取方式搬遷至實驗室進行更加科學、精細化的提取保護研究。切割搬遷回實驗室考古的方案,獲得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文保專家李存信等人的肯定。

搬遷如何進行?

兩次模拟,確定萬無一失

1月17日,5号坑被分為1号、2号兩個區域開始分區切割搬遷。在此之前,文保人員進行了兩次1∶1模拟搬遷,解決了不破壞坑壁和遺存分布以及切割工藝、套箱加強工藝等問題。

這是一個複雜的工程。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文物修複師任俊鋒是此次搬遷的現場負責人,他介紹,5号坑包含文物的切割體和坑壁之間幾乎隻有幾厘米的空間,且坑壁并不平整。為避免破壞坑壁和切割體,從業人員隻能在U形操作平台上用定制的“大型挖耳勺”慢慢掏挖。幸運的是,1号區域東北角經探洞顯示并無文物掩埋,是以成為從業人員珍貴的操作區域。在移除1号區域後,再争取空間進行2号區域的搬遷。

記者在現場看到,文保人員定制的微縮工具各式各樣。洛陽鏟被改造為上大下小的形狀,這樣的鏟子插進泥土能把泥土形成柱狀帶出來。當坑壁和切割體分離開來,先給切割體做邊框固定并用薄膜将切割體包裹保濕,再用L形鋼做成的“挖耳勺”掏空一塊區域,進而将承重的木闆插入。當切割體底部全部被掏空,它已被裝進了特制箱體。

3月4日下午,5号坑2号區域的切割體起吊。在千斤頂作用下,從業人員焊接好外框角鋼,完成“打包”;噴水壺随時噴灑焊點,避免現場焊接鋼架時點燃木材。伴随小巧的手動起重機械手拉葫蘆龍門架的轉動,5号坑坑體徐徐出坑。

“我們完全按照考古人員的要求完成了這次坑體搬遷。”當5号坑坑體成功搬出考古區域,任俊鋒脫掉防護服時已是滿頭大汗,“科學施工保證了切割體沒有坍塌破碎,也完全沒有破壞坑壁,保留了古人挖掘時的原始資訊。”

後續工作咋做?

實驗室考古,發現更多未知

5号坑發現的黃金面具驚豔全國,但在考古人員看來,5号坑的考古發掘工作僅僅完成了兩成,剩下的大量工作有待在實驗室進行。

在5号坑切割體移出坑内後,文保人員迅速将其送到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未來,相關考古發掘工作将在此進行。

黎海超介紹,去年3月就暴露出來的金箔和新發現的斧形金器仍原封不動靜卧泥土之中。斧形金器是5号坑繼黃金面具之後發現的最大金器,整體形狀像斧頭,前端有一個弧形的刃,表面還有幾道規律的凹槽。相比三星堆祭祀區此前出土的大部分金器,這件斧形金器最大的特點就是厚重,最厚的地方超過3毫米。在它去年剛剛露頭時,有專家根據其形狀推測可能是一件象征權力的钺。如果它是一件金钺,将和黃金面具一起,證明它們主人的地位無比尊貴。

所有的秘密,等待着在實驗室一一揭曉。

“如果在現場考古,隻能從上到下一個視角,并且隻能肉眼尋找,哪怕用顯微鏡效果也不好。”黎海超說,移到實驗室以後,可用的方法、裝置會多得多。“我們将逐層提取文物,每層都要做超高精細掃描或者使用CT、X光,把所有細小的文物資訊記錄下來。另外,會取土樣進行精細的化學分析,看有無絲織品痕迹。”據悉,對5号坑的發掘時間或許将長達一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