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師畢業40年,親曆一所所鄉村國小校的消失

作者:小桔燈

按:《中師生》公衆号得天下中師生的關注和支援,緻力建立一代中師生的精神家園。今天,我們分享王申好老師的文章《我和那些消失的鄉村國小》

中師畢業40年,親曆一所所鄉村國小校的消失

原題:我和那些消失的鄉村國小

作者:王申好

2014年秋季開學的時候,我剛參加工作時的母校,一個叫安嶺國小的鄉村國小,人去樓空。這是我經曆的第三所消失的鄉村國小,當時我心中五味雜陳。

1982年7月,我師範畢業,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那年9月,我邁進這所當時名為沙溪鄉中心國小。它是一所鄉村名校,解放前就已辦學,是廬江縣以南唯一的一所鄉村國小。它坐落在一座叫安嶺的小山包上,四周是綠樹掩映的村莊。那時是五年制八個班,近400名學生。課下,學生在小山包上鬧哄哄,如同百鳥歸林,幾裡路都聽得到。

中師畢業40年,親曆一所所鄉村國小校的消失

1983年秋,由于一名老師被縣抽調搞人口普查統計,我教五年級是兩個班合并的,82名學生,三間屋的一個大教室,坐滿了學生。夏天,我一進教室,熱氣沖面而來,什麼味都有。一個個小腦袋上汗迹斑斑,大眼睛清澈明亮。學生一讀起書來,屋頂上的積塵都紛紛落下。清楚的記得有一次,學生高聲讀書時,屋頂上真的突然掉下一堆瓦片,轟的一聲,正好落在叫徐廣金和朱光勝的課桌上,萬幸中的萬幸,他們兩個毫發無損,隻是滿頭滿臉的黑灰,四隻眼睛骨溜溜望着我,驚恐萬分。整個教室82名學生吓得噤若寒蟬,隻見屋頂通了一個洞,是屋椽斷了一根,一堆小瓦迅疾掉下。此情此景至今曆曆在目,現在想起心中還不免後怕。冬天,學校到處冷風襲人,走進教室卻暖意洋洋,熱氣噴人。教室後窗用蛇皮袋封死,教室光線暗淡,沒有電,學生眼睛明亮如電。

當時,沙溪鄉還有這樣的國小八所,最小的裕民國小也有100多名學生,大一點的有300來名學生,像泉西國小,泉東國小,永安國小,福店國小,都是規模不小的鄉村國小。

也就是在剛剛進入新世紀的時候,鄉村國小學生數開始明顯減少,一年少似一年,各地掀起了鄉村國小撤并風潮,先是教學點撤并,再就是學生數在20幾的國小撤并。

中師畢業40年,親曆一所所鄉村國小校的消失

2002年秋,我工作的永安國小就35名學生,2004年秋,就6名學生,被撤并。永安國小是我國小的母校啊!并且,我還在這裡工作了十年,從1992年秋到2002年秋。有時,我在家裡望着遠處綠樹掩映的永安國小,依然靜靜地如一位老人蹲守在鄉村的小山崗上,聽不到學生琅琅的讀書聲,看不到學生活躍跳動的身影,心中不是滋味。

2008年秋,我工作的福店國小撤并,變成隻留一年級的教學點。上一學年,我在此校教三年級國文,數學是另一位老師教,學生就3個。鎮教育一名負責人見此情景,不無感慨地說:“你這比教授的待遇還高啊!”教過這一年,福店國小就撤并成教學點。一位女老師就住在學校附近,年近退休,怕跑遠路上班,就在那裡一直教一年級到自然退休。她退了,福店國小教學點也就撤了。這是2012年秋天的事了,現在,偌大的福店國小租給商家養羊了。

福店國小在鄉村可是個小有名氣的鄉村國小。它地處小鄉的西北邊,有地偏皇帝遠的意味,再加上村支書又是個很受鄉上司青睐的村幹,人送雅稱“小台灣”。在其間曾經兩設附中,我就是第一屆附中學生,那是1976年春天,不知是什麼原因,我讀初三時,附中撤并,我到本部讀初三,那是1978年秋天,期間附中停辦三年。

中師畢業40年,親曆一所所鄉村國小校的消失

1986年秋,我調到福店附中教初二國文。當時的福店國小附中配有食堂,一名炊事員,老師們吃住在校,條件在鄉裡還是相當優越的。1987年秋,福店附中再次撤并,我調到泉西國小任教。福店附中先後考取5名中專生,多名高中生,還有無數的國中生,為鄉村教育做出不小的貢獻。

形勢逼人,2012年秋,我工作的安嶺國小就因為學生數太少無法辦完小,變成了隻有一二年級的教學點,18名學生。一年以後,這個安嶺國小教學點也撤了,成了一所空置的老學校。我調到現在的泉西國小。

1987年秋1993年春,我在泉西國小工作。當時是五年制五個班,學校也有近300名學生。記得當時小升初還有近百分之十不能升國中的,每年統考不亞于聯考。有一年,我帶的五年級48名學生全部考取國中,創造了鄉教育紀錄,轟動一時。此後多年,無人破紀錄,直到取消小升初統考,百分百自然升學,成了永遠的曆史。

2016年秋季開學時,我工作的泉西國小就剩四個年級四個班32名學生。偌大的學校就幾個學生在打晃晃,從前一到下課,到處都是學生歡蹦亂跳的身影,校園裡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叫喊。而今,校園裡連小鳥都很少光顧了,因為校園裡少有學生吃零食掉下來的碎片了,已多日不見八哥們為争零食而打架的情景了。學校有時安靜的讓人窒息。

中師畢業40年,親曆一所所鄉村國小校的消失

2015年春,政府還給我校配建了食堂,改建了廁所,增建了200多米圍牆,投資50多萬元。2016年春均衡發展驗收,政府又投資5萬多元給我校操場鋪設了草坪。看着這些生機盎然的草坪,卻難見活力四射的學生,心中不免泛起陣陣酸楚。

2016年秋,在我校一年級随班就讀的學前班學生就一人,也就是說,今年一年級三人,明年一年級就一人。這樣的形勢,泉西國小這個教學點還能繼續開辦下去?不好說了。

回首原沙溪鄉不足兩萬人口的小鄉,有九所完小,一個教學點,現在隻剩一所完小一個教學點,在校學生不足五百人。我工作過的安嶺國小,永安國小,福店國小先後都消失了。還有泉東國小,裕民國小,河南國小,官山國小和沙溪中心國小教學點也都早已消失了。

中師畢業40年,親曆一所所鄉村國小校的消失

2019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所工作的泉西國小教學點也撤并了。偌大的教學點就6個學生,7個老師,學生陸續都到縣城裡上學去了。縣政府配了一輛校車把學生都送到沙溪國小本部就讀,老師們也在鎮内分流了。

我看着這麼多的鄉村國小自然消失了,人去樓空,淹沒在綠樹掩映的鄉村,聽不到學生琅琅的讀書聲,常年經風沐雨,心中不是滋味,但轉念一想,這也是社會進步,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必然,應該為之欣喜若狂啊!

中師畢業40年,親曆一所所鄉村國小校的消失

作者簡介:王申好,1982年7月畢業于安徽省廬江師範,一直在鄉村國小從事教育工作至今。進階職稱。平時喜歡寫作,多篇散文随筆見之于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