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奧運會可以說是無數運動員的夢想。每一位能在奧運會上赢得金牌的運動員,都會赢得高度的贊譽和贊譽。然而,也有一些運動員,盡管他們未能登上最後的冠軍領獎台。但是,他們仍然會依靠自己的突破和努力等精神,赢得高度贊譽。可以說,他們的精神值得學習,其意義不亞于赢得金牌。今天,盤點大家,那些沒有登上奧運冠軍領獎台,卻赢得了高度贊譽的人,精神值得向中國運動員學習!
2020年東京奧運會---蘇田

要說剛剛結束的東京奧運會上最炙手可熱的中國運動員一定是蘇玉田。雖然蘇鹽田在奧運會上沒有登上冠軍領獎台,但他沒有獲得獎牌。不過,蘇玉田在奧運會上的突破,我們看到了。他是第一位在奧運會上進入100米決賽的中國人,也是第一位将亞洲100米紀錄提高到9秒900秒的黃人。但其表現最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體育是無種族的,體育是公正的。即使是黃種人,在100米比賽中仍然能夠達到世界頂級水準。是以,蘇鹽田雖然不是冠軍,但他的突破精神,還是值得學習的。
吳景軒,2012年倫敦奧運會---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有這樣一位球員,他的眼淚讓無數人深深地記住了他。而這位選手就是中國舉重運動員吳景軒。與奪冠後喜悅的淚水不同,吳景軒的眼淚是悲傷和羞愧的眼淚。究其原因,吳景軒作為金牌的最愛,卻在最後一次嘗試舉重時,面對自己在比賽中的四舉重,居然沒有成功舉重。也正是因為這次嘗試的失敗,讓吳景軒沒有金牌,排名亞軍。後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吳景軒徹底崩潰了。他含着眼淚說了一句印象深刻的話:我配得上祖國,我配得上中國舉重隊,我配得上每一個關心我的人。可以說,吳景軒的眼淚,讓我們在看痛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運動員,一種深深的民族榮譽感和責任感。雖然吳景軒在比賽中輸了,但在祖國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上,他遠勝于很多人。這值得向每個中國人學習。
Yechobo,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
說起葉喬波,可以說,中國冬奧會曆史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在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季奧運會上,她為中國實作了零獎牌的突破。亞伯冬奧會後,葉巧波沒有選擇下台,而是選擇為國家第一枚奧運金牌而戰,繼續堅持下一屆奧運會。不知不覺中長期超負荷訓練,導緻葉巧波一直飽受傷病困擾。但即使有傷病,葉喬博也選擇繼續訓練,帶着傷病踢球。葉喬波曾經說過:國家需要我,我就要毫不猶豫地頂上,隻要能代表國家站在冬奧會賽場上,我就覺得特别榮耀和自豪,是以我那時就像戰場上的一名勇士,為了祖國的榮譽而努力,我責無旁貸。從這句話中,足以看出葉喬波的祖國榮譽感與責任感。後來,在1994年的勒哈默爾冬奧會上,葉喬波又一次登上了領獎台,獲得的是銅牌。盡管沒有能夠為祖國實作金牌零突破,但是這枚銅牌的背後,卻有着深刻意義。因為在賽後的手術中,醫生驚訝地發現她左膝蓋的兩側韌帶和髌骨早已斷裂,腔内有8塊遊離的碎骨,骨骼的相交處呈鋸齒狀。而這也導緻了葉喬波,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在輪椅上度過。可以說,葉喬波是用着一隻腿,為祖國拼下的寶貴獎牌。這背後的心酸與痛苦,我們根本體會不到。盡管沒有為祖國拿到金牌,但是她依然在我們心中是值得贊美的。對于葉喬波的這種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精神,我們都是應該學習的。
事實上,像蘇鹽田、吳靜儀、葉喬波這樣的運動員還有很多。雖然他們不是冠軍,但他們的精神仍然值得學習。我們不應該因為成功或失敗而成為英雄,我們必須尊重每一個努力工作的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