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奈雪的茶預虧超一億,股價腰斬,擴張導緻食品衛生問題頻發

編輯導語:不斷擴張的規模不僅沒讓奈雪展現出規模效應,還因擴張導緻的管理缺乏而被頻繁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讓奈雪一度陷入食品安全被質疑的漩渦。

近日,奶茶頭部品牌紛紛宣布降價,奈雪的茶也推出促銷活動進入價格戰。在如今奶茶業紅利消失,行業規模減速,疫情反複的大環境下,茶飲品牌生存不易。

“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在上個月釋出了2021年快報,顯示營收達40億,淨利潤卻虧損1億多,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而導緻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奈雪近幾年大規模的擴張,雖然營收連年攀升,但淨利潤卻連續四年虧損。

同時,因為快速擴張,門店及員工數量大幅增加,公司管控跟不上緻使食品衛生問題頻發,一度讓奈雪陷入輿論漩渦。

奈雪的茶預虧超一億,股價腰斬,擴張導緻食品衛生問題頻發

圖/奈雪的茶官網

上市首年業績預虧超一億

近日,喜茶宣布今年内将不再推出29元及以上的飲品,且今年内所有飲品也不會漲價。在此前1月,喜茶首次價格下調後,奈雪的茶也緊随其後推出優惠促銷活動,兩家茶飲頭部品牌拉響了價格戰的開始。

如今的新茶飲賽道,在經曆過野蠻成長後已經站在了十字路口。由于品質問題頻發、衛生狀況堪憂,又加上疫情侵襲,近段時間的茶飲業相當不太平,而作為“奶茶第一股”的奈雪的茶在上市一年後,同樣要面臨業績預虧超一億的窘境。

奈雪的茶在2月8日釋出盈利預警,預計去年收入約為42.8億-43.2億元,淨虧損為1.35億-1.65億元。根據公布的财報資料,2018年至2020年三年共計虧損3億元,加上2021年預計淨虧損,連續四年虧損約4.42億元。

在二級市場上,奈雪的茶同樣受到影響。股價從上市首日報收17.12港元/股,到2020年3月3日收盤的5.91港元/股。自去年 6 月上市以來僅短短半年時間,公司市值已經跌去了三分之一。

由于疫情反複,大陸經濟大環境下行,人們預期收入減少,消費意願也普遍降低,再加上國内對于疫情的管控,茶飲業生存的并不容易。

對此,奈雪的茶創始人表示, 2020 年年初開始,奈雪全面擴充線上管道,加速線上線下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門店經營壓力。但收入增加的同時,公司門店經營利潤率逐年下降。

“奶茶第一股”的業績走勢及發展困境,一方面也展現出了行業的現狀。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釋出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新茶飲市場增速從2020年的26.1%放緩至19%。新茶飲市場正在經曆階段性放緩,在疫情沖擊下超過70%的茶飲新品牌無法支撐超過20個月。

在行業發展放緩,規模受創的大環境下,茶飲生存不易。

快速擴張導緻管理跟不上

奈雪的茶一經問世,便發展迅速,乘着風口一路高歌猛進。

據悉,在2015年奈雪開設首家茶飲店,2017年的奈雪還隻有44間門店,但随着快速擴張,此後在33天内連開三家門店,在2017年底,奈雪的茶開始走出廣東地區,向全國範圍擴張,正式開啟“全國城市拓展計劃”。在2018年開展155家,到了2020年直接翻了兩倍到達491間,2021年又擴張到507家,短短三年的時間就開出352家門店。

不僅如此,奈雪在回顧報告中顯示,早2021年集團平均5天就會推出一個新品,全年共推出79款新品,包括36款茶飲、37款烘焙以及6款咖啡。

門店的快速擴張也讓奈雪的規模的到巨大的增速,營收從2018年的9.10億元直接攀升至2019年的22.92億元,并在2020年一路增長到28.71億元。但同時,因為擴張導緻了成本的增加,是以奈雪的淨利潤從2018年開始一直處于虧損狀态。

随着公司規模不斷壯大,奈雪也遇到了衆多茶飲新勢力都會遇到的問題。由于快速的擴張,在門店數量及勞工數急劇攀升的情況下,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監管控及落實也變得更加艱難,也就是說管理制度無法跟上奈雪的茶擴張的速度。

不斷擴張的規模不僅沒讓奈雪展現出規模效應,還因擴張導緻的管理缺乏而被頻繁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讓奈雪一度陷入食品安全被質疑的漩渦。

食品問題頻發

一直以來,食品安全問題都備受消費者關注。

去年8月2日,據新華社報道,在奈雪的茶北京西單大悅城店裡出現諸多衛生問題,包括“水吧和面包房有蟑螂”“産品标簽打錯”等行徑,而店員卻表示:“沒事,不用管它,水吧和面包房有蟑螂正常。”随後奈雪的茶先是道歉再關店整改。

之後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表示将部署開展對全省範圍内“奈雪的茶”門店和相關網紅飲品店專項風險隐患突擊檢查,并聯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對位于深圳的“奈雪的茶”總部展開約談。

約談後,連創始人都表示要自信,但之後依舊發生了食品安全問題。

在長安商場店的奈雪的茶店内,即便發黑的芒果也會繼續使用,有标簽紙等雜物不小心掉進芒果泥裡,雜物被挑揀出來後芒果泥還被繼續使用。一款“軟歐包魔法棒”系列産品,按要求應在4小時内售完,但一些員工會将未售完的産品标簽随意更換。

同日,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立即對涉事門店開展現場檢查,針對其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立案查處,拟對2家涉事門店均給予頂格罰款10萬元,對2家門店店長分别罰款25萬元和罰款28萬元。

對此,奈雪的茶第一時間公開緻歉,并且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對涉事門店展開連夜徹查、整改。

在奈雪的茶被新華社曝光“食品衛生亂象”後,其股價一度大跌10.83%。

更早之前,去年3月底,奈雪的茶被曝因涉嫌采購不合标準食品原料的被罰3萬元。

去年10月,奈雪的茶東長治路店因被抽樣的金色山脈寶藏茶的菌落總數項目不合格,被上海市虹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000元,并沒收違法所得25元。

同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于釋出,上海奈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西路分公司生産經營标注虛假生産日期、保存期限或者超過保存期限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處罰書,依法對其沒收違法所得9.26元,罰款5萬元,警告。

除此之外,在黑貓投訴上奈雪的投訴已達697條,其中因食品衛生問題的投訴不在少數。

奈雪的茶預虧超一億,股價腰斬,擴張導緻食品衛生問題頻發
奈雪的茶預虧超一億,股價腰斬,擴張導緻食品衛生問題頻發
奈雪的茶預虧超一億,股價腰斬,擴張導緻食品衛生問題頻發

圖/黑貓投訴官網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奶茶行業的問題太多,且衛生狀況堪憂,導緻部分消費者已經流失。奶茶企業降價獲客,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手段,但從長遠來看,還是應該在品質、配方和原料上下功夫,才能構築起不可複制的競争優勢。”

原文作者:天一

編輯:邱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