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作全球供應超27億,科興新冠疫苗的中國速度

作者:每日一暴

(源自健康時報)2020年1月28日公司立項,76天獲得臨床批件,153天獲批緊急使用,99天完成一期廠房建設,169天獲得生産許可證,374天獲得附條件上市批件,1年時間完成超20億劑年産能建構,實作全球供應超27億劑……兩年來,中國科興在國家全方位的支援下,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疫苗速度。

實作全球供應超27億,科興新冠疫苗的中國速度

中國政府援助高棉的科興新冠疫苗。圖自新華社

疫苗三個月上臨床

“接種疫苗是防控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沒有疫苗就要去做疫苗,這是疫情防控的基本邏輯。”公司董事長、總裁兼CEO尹衛東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面對當時剛剛出現的新冠疫情,他立即下定決心:啟動新冠疫苗的研究,并確定2020年4月拿出疫苗上臨床。

獲得病毒是新冠滅活疫苗研發的關鍵和前提,而想要病毒來源就必須要有P3實驗室,這成了擺在科興疫苗研發工作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為了實作在緊急狀态下快速組織動員全國優勢力量實作特定科技創新的目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門成立了疫苗研發專班,由衛生健康委、科技部、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組成,有效關聯政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力量,旨在尊重疫苗研發規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加快實作毒株分離、疫苗制備、動物試驗、臨床研究等工作。

2020年1月28日,中國科興“克冠行動”正式立項,全面啟動新冠滅活疫苗研制項目;1月30日,中國科興首支科研團隊進駐浙江省疾控中心P3實驗室;2月23日,證明病毒滅活純化後可激發動物産生中和抗體;3月3日,開始動物有效性實驗;3月底,開始進行動物攻毒保護試驗;4月13日,獲批進入臨床研究;5月6日,在《科學》雜志釋出全球首個新冠疫苗能夠讓恒河猴抵禦新冠病毒的科學結果……

新冠疫苗研發的目的不僅僅是做科學研究,更重要的是要控制疫情。如果像以往疫苗研發的路徑那樣先研發、再等待審批、再生産,明顯趕不上疫情防控的需求。

在藥審中心《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特别審評工作方案》的“研審關聯”工作機制推動下,新冠疫苗的研究與注冊程式得以同步推進,從過去的“串聯”改“并聯”,并確定程式不減少、标準不降低甚至比過去更高。

在2020年3月16日至4月20日的34天内,單純圍繞新冠疫苗臨床研究申請,科興就經曆了18輪預評審,注冊檢驗7次,共完成7次抽樣,共計完成10批原液及17批成品的抽樣檢驗。平均每2天抽樣一次檢測一次。

2020年4月16日,科興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Ⅰ期臨床研究正式啟動。

實作全球供應超27億,科興新冠疫苗的中國速度

巴西首名新冠疫苗接種者莫妮卡·卡拉桑斯在聖保羅大學臨床醫院接種中國新冠疫苗克爾來福。圖自新華社

産學研相結合的“中國方案”

随着Ⅰ/Ⅱ期臨床試驗順利完成,疫苗研發工作又遭遇了新的困難——Ⅲ期臨床研究志願者從哪來?

根據當時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資料,截至2020年4月8日,全國有累計确診病例1160例,而且發現一例就收治一例,不存在疾病自然流行狀态。而Ⅲ期臨床需要在疾病流行狀況下招募數以萬計的志願者。

若在境外開展大規模Ⅲ期臨床研究,按照每位受試者數萬元的費用,三個中心的臨床試驗則至少需近10億元,而當時中國科興旗下負責新冠疫苗研制的團隊科興中維總資産規模僅5000萬元。

“以疫苗換臨床!”尹衛東解釋道,“也就是說我把疫苗給合作夥伴,他們來做臨床,最後如果成功了,公司将優先并以明顯低于市場水準的價格向他們提供疫苗,實作風險補償。”

針對如何選擇Ⅲ期臨床合作國家,尹衛東提出了四條原則:人口衆多,疫情嚴重,沒有疫苗研發或生産能力,具備較好的疫苗審評審批能力。根據以上原則,科興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巴西、印尼、土耳其和智利,并于2020年7月開始陸續開啟海外臨床研究。

尹衛東坦言,海外多個國家臨床研究的順利推進,得益于各國政府與中國的密切交流與合作,快速推動了中國與各方的科學了解與合作,極大推進了各國與國内科學結果的互認。“這是企業和個人難以企及和實作的效果,這不僅是一種全新的商業合作模式,更是科學研究上的戰略合作。而且這些國家對周邊地區具有極大帶動性,迅速拓展了中國疫苗在南美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合作。”

實作全球供應超27億,科興新冠疫苗的中國速度

馬來西亞吉隆坡郊區的發馬公司灌裝工廠,一名勞工在包裝本地灌裝生産的科興疫苗。圖自新華社

與此同時,科興也在國内開始了新冠疫苗的産業化布局。“想要通過疫苗來控制疫情,那就必須要讓人人都能接種疫苗,14億中國一人一劑,就是14億劑,一人兩劑,就是28億劑,更何況,新冠疫苗這一仗不僅是為中國人民打的,而是為全世界而打。”尹衛東說。

為了實作每年20-30億支的産能,保證國内新冠防控對疫苗的需要及對外供應,科興公司陸續投入40多億元建設新冠疫苗生産線和異地委托生産線。

“沒有訂單,不知道究竟需要多少疫苗,但科興做出了每年20億劑産能的決定。我們知道這個産能在未來疫情常态化以後絕對是過剩的,但現在國家需要,就必須做。産能過剩這個風險我可以量化,但國家需要疫苗卻沒有,這個風險是無法量化的。關鍵時刻,就是要有企業通過創新和勇于投入,去彌補短期不确定性下可能存在的風險。”尹衛東說。

2021年2月5日,國家藥監局準許科興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在國内附條件上市。2021年6月1日世衛組織将中國科興新冠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此外,科興新冠疫苗還獲得了包括中國在内58個國家、組織、地區的準入許可。

2021年7月16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介紹中國疫苗生産供應情況時說,截至7月份,中國的新冠疫苗年生産産能達到了50億劑,有效地保障了國内接種需求。

截至2022年1月29日,中國科興的新冠疫苗全球出貨量達27億劑,單日最大發貨量3722萬劑,覆寫了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的20.52億人口。

“新冠疫苗是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相結合的疫苗研發和産業化體系協同而生的中國方案的一個典型案例。”尹衛東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新冠疫苗為全世界而研發

回顧兩年以來的工作,尹衛東稱,“累是真累,但在科研和産業化方面的收獲也是巨大的。”

2月15日,兩篇關于中國疫苗的最新重磅論文在《細胞》子刊和《柳葉刀》預印本網站上同日刊出,論文中基于科學研究的資料表明,中國疫苗對阻斷新冠大流行已經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将持續對應對病毒變異發揮應有作用。

在尹衛東看來,未來,新冠疫情将趨于常态化,新冠疫苗的接種也将趨于常态化。“新冠疫情讓我們意識到,今後中國應該與更多國家在傳染病防控上謀求更多合作。”

2月23日,厄瓜多衛生部與中國科興簽訂合作意向書,雙方同意在厄建設一所生産新冠疫苗以及其他疫苗的工廠。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中國科興陸續幫助非洲、亞洲、拉美州等多個國家的合作夥伴實作了新冠疫苗的本地化生産,通過國際合作,真正做到讓新冠疫苗在全球更可及。

實作全球供應超27億,科興新冠疫苗的中國速度

科興新冠疫苗埃及工廠。圖自新華社

受國家科技部委托,科興中維承擔了金磚國家疫苗研發中國中心建設工作。該中心将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進五國疫苗聯合研發和試驗、合作建廠、授權生産、标準互認等工作。

下一步,該中心将聯合金磚國家及更多國家,與各國高校、科研機構、衛生疾控機構和産業界合作,監測疾病流行變化與病毒變異、推動疫苗研究與産業化、探讨疫苗應用政策等,資助相關機構開展新冠疫苗的研究,面向全球優秀科學家發出邀請加入研究團隊。

尹衛東說,“傳染病這個問題一旦出現就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問題。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建廠,同時還承擔着與相關國家的政府機構與科研機構保持密切合作的職責,第一時間了解、擷取這些國家的疾病和疫情的情況,并共同合作研發相關疫苗,在支援他們的同時,也實作保護我們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