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8女性專題|“宅女”作家潘向黎:散文像友情,小說像愛情

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我們策劃了這次的女性專題,包括作家專訪、文學賞析,探讨女性權益保護、文學中的美與愛。

首先,我們一起走近女作家潘向黎的世界。

作為人大代表,潘向黎在本屆履職期間,因為提出幾個有關民生、婦女兒童權益、作家權益的議案、建議,受到關注。

作為作家,她是一個生活簡單的“宅女”,專注讀書和寫作。她說:“人生苦短,我隻希望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見喜歡的人。”有人問:“總是隻見那幾個人,你難道不煩嗎?”她微笑道:“不會啊,蘇轼、辛棄疾、張岱、曹雪芹……我見一萬次也不會膩煩。”

3.8女性專題|“宅女”作家潘向黎:散文像友情,小說像愛情

作家簡介

潘向黎:小說家,文學博士。出版長篇小說《穿心蓮》,小說集《白水青菜》《十年杯》《我愛小丸子》《輕觸微溫》《女上司》《中國好小說·潘向黎》等,專題随筆集《茶可道》《看詩不分明》《梅邊消息:潘向黎讀古詩》等,散文集《萬念》《如一》等,共三十餘種。現居上海。

作家專訪

潘向黎曾在媒體副刊工作二十餘年,深受報社的重視和作家的信任,她說:“因為作家有職業自尊心,另外一個作家當自己的編輯,總是希望拿出最好的作品,不願被發現自己浮皮潦草。”在報社兢兢業業的同時,潘向黎筆耕不辍,給《北京晚報》也撰寫過不少精彩的篇章。

潘向黎自上世紀90年代創作中短篇小說,蜚聲文壇,以短篇小說《白水青菜》榮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還有5篇小說登上中國小說學會主辦的中國小說排行榜。前些年暫時擱筆小說,其散文創作、古詩詞評鑒,不僅赢得了學術界的好評,也受到了讀者的喜愛,常年居于暢銷榜。但是,對她來說,非虛構寫作遠遠不夠,心裡始終放不下小說。她說:“散文像友情,小說像愛情。友情可以陪伴一生,但是愛情過了特定的時間段,就沒有足夠的生命力來支撐了。”

潘向黎原本希望一邊當編輯一邊當作家,但她寫小說時需要像老僧入定般的“沉浸”狀态,而這是作為報社的首席編輯很難奢望的。于是她在2020年離開了熱愛的編輯工作,轉入專職寫作,重拾停了十餘載的小說創作。

“小說家歸來”的成果令人驚喜,潘向黎完成了一個關于“上海愛情故事”的短篇系列,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轉載,登上了四個排行榜。

潘向黎的外表是古典優雅的,在一般人眼中溫文爾雅、知書達理,被很多作家朋友稱為“大家閨秀”,但在死黨眼中,哈哈哈哈,就是一個字——“二”:不分場合直話直說,有時漫不經心、一言不發,有時信口開河,同時懶得出奇,朋友們勸告她“但凡上進一點早就紅了”。她嘴上嚷嚷着“我想上進我想紅啊”,行動卻沒有跟上。因為,她不喜歡跟陌生人交流,不适應帶有表演性質的公開場合,也不願意配合熱點寫作。“我當讀者如朋友,裝模作樣是無用的,讀者早晚會識破僞裝。某種程度上,我是一個古闆的人,我的産量很低,需要很好的狀态才能寫作。不會因為很高的版稅、熱門的選題而寫。遇上命題作文,我要放一放想一想,也許過幾年倒是寫出來了,但時過境遷,熱點已過,市場需求也變了。”

她不太追随市場的規律,卻尊重藝術和内心的規律。有一次上海書展,出版方幫她安排了宣傳活動,沒想到潘向黎說:“我不能去,我最近心亂,正在整理内心。”主辦方隻能把海報撤下,無奈地說幾乎不會有作家拒絕大好的宣傳機會。潘解釋說:“如果我事先答應了的事,就是病了,爬也要爬過去;但這次我事先沒有答應,而且狀态不好,如果草率去了,是對讀者不尊重。”她隻喜歡自在地生活、安靜地創作。這種堅持成本很高,但是赢得知音的含金量也很高。比如今年出了新書《古典的春水》,新書釋出會上就能請來好幾位互相了解、互相欣賞、真正能體味古典詩詞三昧的作家、教育家、青年才俊。

潘向黎是一個生活上非常簡單的人,到現在也沒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書房,隻能在客廳寫作。好多年前,當她聽說她家那一片的平均房價超過10萬一平方米時,潘向黎感到非常沮喪,“因為房價太貴了,我已經沒有辦法換房子,擁有一間獨立書房。但是瞬間又感到解脫,反正買不起房子,我也不用太考慮錢的問題了。那麼就喝喝茶、專心寫作,有時候和朋友吃吃飯,我反而自由了。我沒有一個足夠寬廣的實體空間,但是我有一個遼闊的心理空間。”

潘向黎靜心的方式是讀書、喝茶。作為12歲來上海的福建人,她天然是個茶客,清晨用一壺好茶開啟一天的寫作。每次出差也随身攜帶茶具,甚至在高鐵上頂着“可怕的福建人”的诟病,擺出迷你茶具,慢慢品茶。她說:“我很在意兩件事,茶要好,朋友要有趣。”本周來北京開會,她帶了一個紫砂壺和最喜歡的兩款茶——肉桂、凍頂。

讀潘向黎的文字,能感受到萦繞其間的氣定神閑,但背後是一種性命相見的文字錘煉。她說:“你不知道我有多拼。進入創作階段,整個人都在熊熊燃燒。每晚臨睡時,仿佛緩緩沉入水底,有時一下就浸下去了,有時将沒過水面的一瞬間,朦朦胧胧中閃過一個念頭——那句對話不太對呀。怕第二天忘記,趕緊爬起來拿紙筆記下來。”

她在作品裡一個字一個字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和青春,帶給讀者的是審美享受、人生啟迪和心靈愈療。

3.8女性專題|“宅女”作家潘向黎:散文像友情,小說像愛情

新作推薦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詩詞十二講》

著名作家潘向黎最新的一部關于古詩詞的随筆集。書中十二講,聚焦陶淵明、杜甫、李商隐、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蘇轼、周邦彥、陸遊、辛棄疾等文人。作者匠心獨運,目光透辟,旁征博引,卻又發前人所未發之語;深入古人靈魂深處,筆鋒遊走,執著探尋古人所思所想,古典詩詞與人生真味水乳交融。唐詩宋詞在其筆端遊走,作家的感性與學術的嚴謹、現代立場和古典情懷、清麗婉約與明快豪放,都恰如其分地融會其中。3月12日,作家将在北京圖書大廈與北京讀者見面。不能到現場的讀者可到當當網購買簽名本。

佳文選讀

笑時猶帶嶺梅香

當寫一個女子,從容貌美寫到了氣質美,而且用了通常贊美高潔士人的梅花的意象,這是對女性最高的贊美。

“嶺梅”的“嶺”指大庾嶺,嶺上梅花有名,這個“嶺梅”就泛指嶺南那一帶的梅花。

“笑時猶帶嶺梅香”,這句話從外表到神情,直通氣質,再抵達人生觀。柔奴年紀輕輕,不但天生麗質、冰雪聰明,而且已經得道,她能夠平靜地面對人生的苦難、擺脫精神上的困苦,領略并貫徹了這樣一種人生哲學:随遇而安,随緣自适。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柔奴說的是“此心”,這顆心,不是别人的,是她自己的心,這和《紅樓夢》黛玉所謂“我為我的心”,有相通之處。在這裡,女性不是附屬品,不是依附、從屬、仰望于他人的,而是有自己的心,自己的人格,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情懷。是以,“随”是自己選擇的“随”,“安”是自己達成的“安”。柔奴參透苦樂,看淡得失,翩然歸來靠的是自己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甚至還幫助和支撐了她的主人和丈夫。

以梅花的清香寫一個女子的微笑,以梅花的高潔脫俗寫一個女子的氣質和人格,我覺得這是中國古典詩詞裡寫女性美,寫得最美妙的一句。

不如憐取眼前人

“滿目河山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浣溪沙》)晏殊顯然也“念遠”、“傷春”,而且深深體會到了其中的層層滋味;但他明确意識到對過去的好時光、離别的故人的留戀是“空”的,過去就像落花難以追回;對将來的希冀也像滿目河山一樣遙不可及,能夠好好把握的唯有“眼前人”,能夠好好珍惜的唯有今天、當下、此刻。寫下這三句的晏殊,不是一個奉行中庸之道的士大夫,更不是一個無奈而妥協、退避的傷感者,而是兼具詩人的感情和哲人的理智的人。這樣的人,是人世間需要的人——真摯而溫和的明白人。(選自《古典的春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