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力管理》| 通訊便捷的副産物:精力不足

作者:小楊愛閱讀

我們生活在數字時代,節奏如電光火石般迅猛,似乎永不間斷,時間被打碎成了比特和位元組。

《精力管理》| 通訊便捷的副産物:精力不足

我們對廣度的熱愛超過了對深度的關注,注重反應速度卻不願深入思考。

我們流連于事物的表象,滿足淺嘗辄止的片刻歡愉,卻幾乎從不久留。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争先恐後,卻吝于用片刻思考目标或方向。

我們事務纏身,卻又總是筋疲力盡。

《精力管理》| 通訊便捷的副産物:精力不足

大多數人僅僅希望竭盡所能,而當生活的要求超出能力所及,我們會着眼現狀提出權宜之計,或許在短期内會運作良好,而負面效應卻往往在長期過程中慢慢浮現。

我們吝惜睡眠,用外帶快餐填飽肚子,用咖啡提神,用酒精和安眠藥放松身心。

《精力管理》| 通訊便捷的副産物:精力不足

面對工作的無盡索取,我們變得暴躁易怒,注意力也難以集中。

結束漫長的一天,我們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又常常發覺家庭也不再是歡樂和力量的源泉,隻是為超負荷運轉的生活又添一項負擔。

《精力管理》| 通訊便捷的副産物:精力不足

我們随身帶着日程表和待辦事項清單,揣着掌上電腦和黑莓手機,即時通訊和提醒視窗布滿電腦螢幕。

這些都是原本旨在幫助人類更好管理時間的偉大發明。

《精力管理》| 通訊便捷的副産物:精力不足

我們為一心多用的能力自豪,将長時間伏案工作視作榮譽徽章。“全天候”可以描述這個連軸轉的世界。“癡迷”“瘋狂”“崩潰”不再是心理學術語,如今已變成了日常生活的标簽詞。

​時間永遠不夠用,我們的唯一辦法隻有在每一天裡最大程度地生擠硬塞。

然而新的問題出現了,再高效的時間管理也無法確定我們有足夠的精力處理每一件事。

《精力管理》| 通訊便捷的副産物:精力不足

我們所有的想法、情感和行為都對精力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生命的終極品質并非由壽命衡量,而是由我們如何在擁有的時間裡投資精力決定。

來源:吉姆·洛爾,托尼·施瓦茨《精力管理》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