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作者:未來電影局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曾經有這樣的說法:“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在奔忙于應付工作、艱難生活的時候,總還有書籍這樣的避難所可以安靜而寬容地接受你的全部心情。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書籍不言,但與書籍打交道的人,讓書籍越來越厚重的人,卻有着豐滿的靈魂,b站出品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2》讓我們聽見他們的聲音,在這樣的回響中更加接近書籍本身和書籍背後的故事。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六集,聚焦了六種和書有關的職業或關鍵詞,圖書館員工、漫畫家、譯者、編輯、社會實踐者、旅行著書人,每一集的風格都不盡相同,用三至四個主人公串聯起主題,在這些人物的故事中,我看出了三種對于書籍的态度:書籍是用來接近他人的,書籍是用來了解自我的,書籍是用來解救生活的。

這三種态度在紀錄片始末中得到不斷展開和嚴重,最終歸于對書籍本身的無盡眷戀和愛,通過影像傳遞到觀衆面前,具有真實的、打動人的力量,比起呼籲讀書的生硬口号而言,這樣試圖“交心”的辦法更親切樸素,用簡單能夠了解的話語建構深邃的,書籍與人互相依存的世界。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書籍是用來接近他人的

無論是寫書的人還是讀書的人,書裡的人物和世界都是“他者”的存在,在第二集《成為漫畫家》中,我們看見漫畫作者許先哲與自己筆下的人物交流對話,在黑白像素下探尋異世界的故事。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在點選量、閱讀量的的數字直覺又殘忍地量化産出的時候,漫畫家需要晝夜不息地将精力投入創作,燃燒靈感,但漫畫《镖人》更新得很慢,随着模式化、套路公式一鍵應用在所有作品上,連畫風都逐漸趨同的創作方法在行業内成為常态的時候,漫畫中的人物和故事變成吸引目光的道具,他們直接繼承創作者的意志,運用精心計算過讀者喜好的人物設定獲得流量。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而許先哲的創作則是一個與書中人物“雙向奔赴”的過程,在最初的人物形象拟定之後,他所有的行為都基于自身的性格、經驗和行為習慣,随着經曆的事情越來越多,漫畫人物不再是作者設定好的任務工具,而是開始具備自己的軌迹,作者需要思考,人物成長之後應該是怎樣?

試圖走進自己創作的世界共情主人公所知所感,這無疑會是一個痛苦而艱難的過程,當自己創造出的人物成為客體,如何接納和彼此了解,對于作者而言是創作的新門檻和必須翻越的大山,許先哲在摸索中越來越接近《镖人》的主人公們,也越來越了解好的漫畫究竟是什麼樣的。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而也有人将自然曆史作為“他者”,在其間尋求人與物的相通之處,第六集介紹了行走在路上的攝影師塔可,對他而言在《詩經》、在拓片碑文中找尋曾經的中原山水和文明遺迹,是在與古人對話,在與逝去的文明對話,用相機和膠片還原山川風貌,在大地上行進,從觀光浏覽到最終了解大地故事的本質,

在這樣的上下求索中,書籍成為他創作的最終目标,也是他創作力量的源泉,黑白文字下隐藏的波瀾壯闊的曆史滄桑,被發掘、被記錄,再歸于黑白的畫片,雖然形式似乎隻是從文字變成了照片,但這樣的轉變過程是在山水中尋求個人與社會、當下與曆史共鳴中不斷推進的。

無論是讀者還是創作者,都可以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與另一個靈魂貼近,這個靈魂或許是書籍的作者、或許是書中人書中事,也或許是時間和空間隔斷之外另一個閱讀此書的生命體。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書籍是用來了解自我的

紀錄片的第三集講到譯者這一職業,對于讀者來說他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存在,他們隻是用自己的語言盡量忠實地還原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看似是一個客觀的、程式化的職業,也有很多人認為譯者會在未來逐漸被人工智能和高科技翻譯機器取代,但事實上,除卻封面書脊上的名字,他們的思想其實與作者一樣,在全書的每一個角落貫穿着,除卻繼承作者的意志以外,他們也在翻譯、還原的過程中将自己的了解融入書籍中,與讀者共勉。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翻譯書籍不僅需要的是優秀的雙語讀寫能力,更是需要将一本書吃透的文學鑒賞力,在進行翻譯的時候,譯者和作家的身份重疊,看似是在不斷了解對方,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也更加明晰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麼。

包惠怡在一場自己的精神危機中發掘了希爾維亞·普拉斯的詩集《愛麗爾》,她自發性地翻譯這本書,從中源源不斷地汲取精神力量,打破了工作内耗自我的惡性循環,在他人的文字中,譯者用共情共感的真誠感情找到生活中更廣闊的天地。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在這場對于自我的尋覓之中,包惠怡用七年時間緩慢,但是堅定地進行着翻譯工作,這是工作之外、屬于生活的行為,已經逐漸成為習慣,《愛麗爾》對于她來說的特殊意義在于詩集中不僅是他人的故事,也有自己的生活,當它伴随一個人走過低谷,翻譯手稿成為固定旅伴的時候,書籍和自我已經是無法分離的一體。

對于楊武能而言,《浮士德》和《魔山》,也是這樣特殊的、與自我密不可分的存在。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楊武能在年輕時候曾經得過肺結核,身體極度虛弱,《魔山》對于其他人而言是難以翻越的高山,谵妄般的書寫風格和大量專業術語設計心理學、政治學和醫學,不僅很難讀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更是隐藏在複雜的文字之下難以探尋,而楊武能對這樣艱難的,深刻的内容懷抱必然完成的使命感,從自己過往生命曆程中所經曆的苦難中獲得不息的力量,正如他從走投無路而無奈選擇翻譯作為事業到最終将其認定為安身立命的終生理想一樣,困難的從來不是文本的内容,而是自己能否堅持下去的勇氣和韌性。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書籍是用來解救生命的

第一集《我們的圖書館》中引援了博爾赫斯的一句話:“如果真的有天堂,那麼天堂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對于離專業的圖書編輯、譯者、從業人員很遠的普羅大衆而言,圖書館的存在是接近書籍最直接、最近距離的方式。

有時候,這種直白的接觸,是改變命運的轉折點,高原上的久美用一座木質的圖書館豐富了方圓百裡村民的精神世界,在寒假和暑假,這裡從一個孤獨的場域變成孩子們生活學習、汲取養分的天堂,失學率高、文盲率高的偏遠地區,曾經是科技文化難以觸及的盲區,但是随着這座圖書館的建成,探索世界一切美好廣闊的窗戶被打開了一隅,透過微光可以看見單調、辛苦的生活之外的豐富世界。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女孩拉姆被書籍解救,她用筆記錄生活,講述自己的故事,在這裡她不是那個其貌不揚的小女孩,也無須為自己的容貌感到自卑,而是那個擁有絕妙文筆的作家。

從山中走出去,拉姆從書籍中展露了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路,也會有更多的藏區小孩從書籍中找到生命可能的方向,除了農活、放牧的重複勞作之外,還有數不清他們可以去展望去實作的東西。

豆瓣9.4,淺談讀書的目的,追尋人生的盡頭

《但是還有書籍2》這部紀錄片沒有特别介紹一本書籍,卻每一集都是書籍的影子,在《朗讀者》等綜藝頻出的當下,喚起觀衆對于書籍和閱讀的興趣,是提升整體文化素養的方式,也是在奶頭樂盛行的時代留存些許沉浸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