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5篇)

  使用正确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随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同行》

  你們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文明一直是我們大家呼籲的對象。盡管如此,陋習這種現象還是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出現。比如:打架、罵人、亂扔廢紙等陋習還是很多的。是以我在此呼籲大家要講文明、樹新風,争做文明的國小生。

  那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講禮貌的人。禮貌用語在他嘴邊,遠離污言穢語,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為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同樣重要。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着良好衛生習慣愛護公共财物的人。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踐踏草坪,不會亂塗亂畫,更不會踢門、浪費水電……而且會勸阻、制止破壞行為,及時報告。他會自覺維護校園環境,他更不會亂丢飲料杯、面巾紙、塑膠袋、紙片,而且會動手撿拾紙片等,因為他懂得環境是大家的環境,把美好留給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會尊敬師長和友愛同學,關愛身邊的人和事,不會與同學吵架、他會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長輩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導……

  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獲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文明資訊,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我相信,隻要我們一起努力,文明就像我們的朋友,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2

  文明在生活中随處可見,文明的人,文明的事,文明的話。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在生活中不文明的事也是随處可見的。

  有一天,一位小朋友乘公共汽車,他看到了一位年邁的老奶奶正行動不便地走上公共汽車,小朋友卻沒讓座位給老奶奶,而是他的媽媽讓給了老奶奶。下車後,他的媽媽深有感觸的對她說:“車上的廣播說請您給這些有需要的人讓座,你看到這位奶奶行動不便,差不多90歲了身子骨早已不如以前的那般年輕氣壯,老師教你的成語難道忘了:尊老愛幼,你是一名少先隊員,更應該這樣做,特别是老人,小孩孕婦或抱着小孩的婦女,這是你必須要做到的。”那位小朋友聽後慚愧地說:我以後會讓給有需要的人坐。”他媽媽聽了高興地笑了。從此以後,那位小朋友乘公共汽車經常把座位讓給那些有需要的乘客,成了一位文明的好孩子。由此可見,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文明也與我同行。

  一天,小明在學校跟同學起了沖突,便罵了他同學幾句,而他的同學也不耐煩,便大大出手,老師知道了把他叫到辦公室,說:“校園裡不容不文明的事,這樣更能展現出你個人的修養,品德,思想,而你們做不文明的事,就是不文明的人,一個少先隊員是不應該這樣做。”小明和他的同學聽了都感覺很慚愧,說:“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從那以後,小明和那位同學和睦相處,成了好朋友,。可見同學之間友好相處,文明與我同行。

  有一句俗語,你行我行,文明與我同行。社會上,人總要和别人交往,遇到一些瑣碎的事,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人了類的和諧,安甯和文明建起了一座橋梁。

  就讓文明與我同行吧!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同行》。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于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甯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甯,就要退回去給他讓路。列甯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着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等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就是一個簡單的文明禮儀的展現嗎? 這裡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名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産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隻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将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準,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則會影響自身形象,大則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丢盡了中國人的臉。這就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曆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展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準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的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是以魯迅先生說:“中國

  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緻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準;認知到達一定水準,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準,使自己的修養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群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隻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隻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 曾有記者通路過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稚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随處丢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嗎?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

  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隻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差別!是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從這“知行合一”上 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 下功夫,告别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準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面包裡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面包發起來了嗎。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隻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4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與我同行》。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記得這是一句很老的俗語了,有些内容講的也許不盡客觀,但其中關于文明的重要性的論斷是毋庸置疑的。

  在此我先來問一下大家,說起文明,你頭腦中浮現的是什麼?是不是覺得一片迷茫?出現的是不是隻是兩個幹癟空洞的字詞?還是覺得它隻是那些新聞人物的專屬品?

  它是不是離我們很遠?

  不!文明很近,它就在我們的言語中。

  輕輕一聲“你好”,淡淡一個微笑,就能将陌生人之間的隔閡消融開來;

  一句真誠的“對不起”,一句寬容的“沒關系”,展現的是修養與氣度;

  發自内心的“加油”、“你真棒”,折射出的是缱绻不盡的溫情;

  但大家扪心自問下,我們做到了語言上一小步的“文明”了嗎?

  校園中,很多同學往往出口成“髒”,根本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有一點點沖突就開始随意謾罵他人,甚至大打出手

  在家,大家又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裡所有人都該聽命于你,有一點不順心你就有權利發脾氣

  問路的時候,不管碰到年幼的人還是年長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就是——“喂”!

  相比而言,國外做的确實很不錯。他們每天都會說很多句“謝謝”!感謝他人為自己讓座,感謝他人為自己解答難題,感謝他人善意的提醒與微笑。據說,西方一個長壽老人的長壽秘訣就是感謝自己身邊的人,多說幾句“謝謝”。沒有一個人會因為他多說謝謝而厭煩,反而是更加細緻地關心他。這也正證明了中國的一句古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講文明,先學會禮貌用語。尊重他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尊重自己。

  當然,文明不僅展現在語言上,它還應展現在我們的行動中。

  其實我們從小就接受文明禮儀教育,也有很多同學可以滔滔不絕的大談文明。但試問有多少人真正在實踐中落實了呢?校園中,随處可見潇灑地丢垃圾的同學,随處可見滿目瘡痍的課桌 難道,我們隻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一個真正文明的人,他一定是一個遵守社會公德的人。自覺遵守道路交通規範,恪守“紅燈停,綠燈行”之類看似小兒科的準則

  一個真正文明的人,他一定是一個有着良好衛生習慣的人。自覺維護校園環境,不亂丢果皮紙屑、生活垃圾,并積極加以維護,把美好留給自己和他人。

  一個真正文明的人,他一定是一個愛護公共财務的人。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不踐踏草坪,不亂塗亂畫,不浪費水電 懂得綠色生活的人。

  一個真正文明的人,他一定是一個有愛心的人。關愛身邊的人和事,與他人團結,互相幫助。關愛動物,平等待之。

  一個真正文明的人,他一定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永遠感恩于父母的辛勤養育,感恩于老師的諄諄教導,感恩于他人的熱心幫助。

  知行合一,方顯文明!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朝陽與希望!我們在青春歲月裡揮斥方遒,我們在茫茫學海中盡情遨遊!同學們,讓我們親近文明、展現文明、實踐文明!

  與文明同行,創和諧社會,築美好未來!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5

  文明是多方面的,有時是一句光懷的問候,是一個微笑,是一個動作,是一聲報告等等這是一種尊重,發自内心的對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也等于尊重自己。孟子曾說過這樣一句:夫妻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們應該做一個文明的學生:從小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些微小的細節做起。

  在校注意細節:在上/放學的路途中,遇到老師,應該向老師問好;上課遲到是,應該在進班之前喊聲報告,得到老師的允許便可進班上課聽講;不讓水龍頭孤獨地流淚;進老師辦公室,喊聲報告,得到許可後進;看見紙屑自覺的撿起來扔進垃圾桶;撿到錢和物時要”拾金不昧,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沒經過别人同意,勿動别人東西;不說髒話;不罵人;不惹事;不打架,和同學團結友愛。

  在德國,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在一起,彙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如入其中,應接不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走向社會:坐公共汽車是應排隊不擠,能主動給老人、産婦、抱嬰兒的人讓座;扶老人攜幼;幫助盲人過馬路;不破壞公共設施。在家注意細節:尊重長輩;愛護弟妹;幫父母做家務;聽家長的話;客人來家中應該上前去打招呼。

  身為一名國中生,我們不僅要在這些方面做到文明,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不僅要自己做到文明,也要做到文明,也要感染身邊的人做到文明,隻要人人都遵守文明,講道德,那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我們應該團結友愛,共創文明城市,與文明同行。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6

  煌煌中華,郁郁文明,好惡有節,敬德懷刑,言則忠信,行則笃敬,和而不流,與時偕行,天下文明!

  憶當年,炎黃二帝共創華夏,開拓文明;五帝之時,天下大同,人人互愛。極度祥和,這是文明的根源,它從洪荒中緩緩演變而來,由野蠻到溫恭,由無知到博學,由戰亂到和平,由自私到博愛。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曆經五千年的彙聚融合,聚成一條泱泱大河,滾滾而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教我們時刻要行善行,去惡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教我們要心存他人,平等博愛;“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是教我們要時刻注意培養文明,彙點滴于廣闊。可我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看遠方,烏黑的河水在翻滾;無家可歸的小鳥在悲涼的嘶鳴;擁擠馬路上,車輛行人你争我搶;看眼下,同學之間,餐廳超市,插隊的人理直氣壯;綠茵操場上的斑斑痰迹我們憤怒,我們迷茫,文明本事很簡單的事,為何會如此難做?

  其實做到文明并不難,隻要多一些責任感,使命感,思接古今,放眼中外,我們會看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人們的選擇,會看到譚嗣同等揮灑鮮血的選擇,他們本可以選擇一種更加安逸的“做穩了奴隸”的生活,一種對于個體生命來說更能獲得幸福感的生活,但他們卻緻力于追求社會的進步,義無反顧。正是這種個體對社會和世界的責任感,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使它從原始社會走向了擁有璀璨文明的今天!作為一名中學生,也許你會覺得将國家使命與自我聯系在一起比較遙遠與不現實,但文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靠點滴積累起來的。

  校園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中國是我家,文明便要靠有責任感之人,有使命感之人,個人責任的積累,便擔起了國家之責任,個人文明的積累,便形成了國家之文明!

  I have a dream ,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沒有用漢字書寫的“請不要随地吐痰!”的智語,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的泱泱大國可以屹立于世界之巅,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我們可以大聲自豪的向世界宣布:“中國是文明之國,我們國人是文明的中國人!” 其實,文明真的很簡單:當你踏上公園的椅子前在上面墊一張紙,文明便隻有一張紙那麼薄;當你在公共場所接電話時放低聲音,文明便隻有一句話那麼輕;當你看見前方飄落的紙屑彎腰撿起,文明便隻有一彎腰那麼簡單;當别人不小心沖撞了你,向你道歉,你回之以微笑,文明便象微笑那樣溫暖人心。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堯之都,舜之壤,禹之疆,長在文明之國、禮儀之邦,我們都做文明之人,讓我們記得先哲的諄諄教誨,程門立雪,尊師而重道;孔融讓梨,謙和而禮讓;退避三舍,知恩而重義。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傾聽文明之聲,相信文明之聲哪怕輕如柳絮,它也會撼動整個春天!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7

  走進校園聽到熟悉的那個聲音“哈——呸!”隻見一口濃痰準确無誤的粘在不遠處的地闆上,美術老師一本正經的掏出紙巾擦了擦嘴,然後把紙巾團成一個紙團,随手用力一彈,紙團滴溜溜的飛了出去。這個時候,一群國小生叽叽喳喳像麻雀似瘋跑過來,絲毫沒有留意地上有一口痰,然後一腳踩上了“地雷”。那口痰随着“吧唧吧唧”的腳步聲來到了教室,便成了送給全班同學特殊的“禮物”。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每一個人都“哈——呸!”這樣去做,我們的世界将會亂了套。

  體育課前的幾分鐘,同學們都在操場邊做準備活動。我和李虹一起跳繩比賽,我們倆跳起繩來,繩子輪的飛快,像是千百條銀鍊在陽光下閃耀,又像是哪吒的風火輪一樣飛快的轉動。我倆跳的正歡的時候,突如其來的一盆涼水兜頭澆到底,我成了落湯雞,李虹也被濺了一身水。我倆惱羞成怒,擡頭尋找做壞事的壞蛋。隻見四樓有一張賊賊的笑臉,一閃就不見了。真是氣人,真像飛上樓去教訓這個壞蛋一頓。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搞惡作劇,全校肯定會鬧翻了天。

  彎下腰,撿起一片雪花,我們就接到了整個冬天。伸出手,撿起一張紙片,我們就撿起文明。文明就是遵守交通規則,文明就是餐廳買飯時的自覺排隊,文明就是上下樓梯時的靠右行走。魯迅曾經說過:“中國欲行事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文明的接班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做文明的好少年,将來為國家争光。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8

老師好,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六年級一班的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同行》。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煌煌華夏,集聚五十六個民族,蘊含着内涵豐富的人文資源;泱泱中華,譜寫五千多年曆史,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文明成果;文明是我們炎黃子孫綜合素質的重要展現。沒有了文明,就如齒唇之寒,素質就不能保證,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更别說擔任起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每天早上,都會有一群忙碌的身影彎着腰打掃衛生,他們就是我們每天的值日生。他們将我們的教室、校園打掃得幹幹淨淨。但是,當放學後,校園裡又成什麼樣子了呢?垃圾滿地都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同學們沒有珍惜值日生的勞動成果,你一張紙,我一張紙,久而久之,校園裡便變得狼藉一片,如果全校每人丢一張紙,那麼,就會有幾千張紙污染我們的環境啊!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智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智語,如 “不準随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還有一個,是在外國的一個著名景點裡,一個中國人看見在一個醒目的位置寫着“到此一遊”後面署着幾個中國人的名字,他看了後無地自容,問那兒的管理者為什麼不想辦法把它們清理掉,管理者竟說,這是給其他人敲響一個警鐘,如果把它塗掉,别人會接着寫,不塗掉,就是要告訴别人亂塗亂畫是多麼醜!

  從上兩篇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原本的禮儀之邦、文明之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國人心中的反面教材,這是為什麼?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為什麼中國人失去了禮儀與文明?

  再說說我們國小生,有些學生在公共汽車上面對站立的老人置之不理;有些學生在高談闊論時不時冒出一兩句髒話;還有些學生隻因為一些小事就大動幹戈,惡語相向,這些不文明的行為舉止嚴重影響了學校形象和社會正常秩序。

  怎樣才能做一個文明少年呢?在班會課上同學們的發言中我明白了,一個文明好少年,在家裡,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在學校裡,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勤儉節約;在社會上,要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隻有這樣,每時每刻鍛煉自己,發揮特長,才能成為一個文明好少年!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隻有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才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成為一名文明的社會人。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道德規範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上。讓我們争做文明學生,争創文明班級!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9

  文明,人類幾千年曆史的沉澱;文明,世界文化與意識的精髓。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星球,也許“文明”便是人類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文明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文明是社會和諧的源泉。

  随着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責任越來越重要,建構和諧社會的責任責無旁貸地落到了每個中國人的肩上。作為具有50XX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以文明與禮儀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嶄新面貌。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 濮存昕在央視奧運公益廣告中的這段話向我們诠釋了建構和諧社會的真谛,那就是——讓文明與我同行!讓我們每個人象傳遞奧運火炬一樣來傳遞文明,發現文明,來釋放自己文明地熱情。

  讓文明與我們同行,你會發現,文明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渴望。這種渴望寄托于人類對世外桃源的向往之中,流露于人們對烏托邦的憧憬之中,存在于大衆對和諧社會的期盼之中。文明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總會在生活的不經意間流露出來。隻要我們用心去生活、去發現,終會釋放那潛藏在心底的對文明的渴望。

  讓文明與我們同行,你會發現,文明很多時候隻不過是舉手之勞。有時候,文明隻是排隊上公共汽車時多一點耐心地等待;有時候,文明隻是将手中的易拉罐丢進垃圾桶的那幾米的距離;有時候,文明隻是在圖書館低聲交談時的那一份體諒。在我們的不經意間,文明閃現于這車水馬龍的街頭,活躍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流露于波瀾不驚的生活。文明并不是刻意去完成一件可歌可泣的壯舉,它隻不過是你在生活的點滴中以舉手之勞釋放你心中文明的熱情。

  讓文明與我們同行,你會發現,文明竟然是如此地不可或缺。沒有了文明,也許這世界還停留在千萬年前“人類”的茹毛飲血;沒有了文明,也許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皆會失去存在的意義;沒有了文明,也許“和諧社會”隻能成為一場空談文明是人類差別于動物的标志,文明是人類社會的基石,文明是做人的真谛。我們不僅要注重社會公共文明,還應當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是以,我們要從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從自身做起,進而推進社會公共文明。文明,與你我同行!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與我同行”

  文明是一把火,點燃社會道德的燈。

  文明是一盞燈,照亮時代發展的路。

  文明是一條路,指引我們走向成功。

  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關鍵。有人認為,講文明是個人的小事,其實講文明是全社會的大事,它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一個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去一個規模很大的國外企業去應聘,比他學識好的人很多。年輕人想自己肯定競争不上了,就當是鍛煉了。在面試的過程當中,許多人進去了卻無功而返,輪到他了,年輕人很坦然的走進辦公室,可當他看到角落裡的廢紙時,他停下了腳步,他走了過去,将廢紙拾到廢紙簍裡。考官在目睹了他所做完的這一切後,站了起來,走向年輕人,與他握手并說:“恭喜你,你過了第一關,也過了文明這道關。一個不懂文明的人是很難取得什麼成就的”。

  現實就是這樣!一個人不懂文明,沒有公德心怎麼能肩負着中華民族發展的重任?這樣不道德的人怎麼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取得成功呢?而成長在新時代的我和你,我們是否能做到講文明呢?你能做到在公共汽車上看見老弱病殘主動讓座嗎?你能做到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嗎?你能做到不亂說髒話嗎?你能做到尊敬師長,以禮待人嗎?這些代表着文明的點滴小事,扪心自問,同學們,又有幾人能做到呢?文明不僅是一個人的事,更是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素質水準。我國清朝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前去俄國簽約,在會議室裡,老毛病有犯了,他咳了兩下,一口痰留在了俄國人的紅地毯上。當所有人感到詫異時,李鴻章更是詫異,他不懂自己做了什麼。一口痰,曾被玩過記者當做笑料,給中國人的臉上抹了黑;一口痰,丢盡了中國人的顔面,讓俄國人更加理直氣壯地簽下了那不平等的條約... ...從李鴻章的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如果不文明的話,是多麼的嚴重,不單是影響到個人的形象,甚至牽連到自己的國家。過去李鴻章因随地吐痰丢了中國人的臉,那麼今天,那些“不拘小節”随地吐痰的人,就不覺得臉紅嗎?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必須時時檢讨自己,有沒有做到文明這兩個字。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文明禮儀之邦,因為中華民族溫文爾雅,落落大方!因為中國人民見義勇為,謙恭禮讓!荀子雲:“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甯”。

  我們是祖國的明天,我們是民族的未來,我們是新時代的承接者。我們肩負着振興中華的重任。是以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一個講文明的人。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盛開。讓“文明與我們一路随行。”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1

  文明與我同行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于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谛。在改革開放的号角下,中國正曆經着20多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座座花園式标準住宅小區拔地而起;一條條柏油馬路寬廣平整,充滿着勃勃生機;不久前這還是荒蕪貧瘠的土地,如今一座座風景秀麗的公園已崛地而起。清晨,鳥語花香,到處是晨練的人群;傍晚,萬家燈火美不勝收,一派祥和安甯!可是,在座的朋友們,當我們盡情享受城市帶給我們友善和繁榮的時候,您可曾想過,我們也在承受着城市的污染和喧嚣,可曾看到過,也有不和諧的音符飄蕩在城市的上空。時尚的霓虹燈下,還有随處可見的陋習。總有一天,當您穿着铮黑明亮的皮鞋,走在遍地果皮紙屑的街道上時,您将會不再潇灑?當您穿着漂亮得體的時裝,穿過遍地塑膠袋和亂貼亂畫的廣場和公園時,您還有心情享受城市生活帶來的浪漫和惬意嗎?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和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有一次,列甯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甯,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甯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展現麼?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準,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丢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曆史教訓。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準不高;不必怨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面包裡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面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隻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做一個文明公民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因為人隻會目視前方,而不能看到自己存在的弱點。真正建立文明城市,每一個人都要學會看到自己的弱點。因為你們要知道,在你嘲笑别人的時候,人家又會怎麼想你?在你看到有人遇到困難而落魄的時候,你難道不應該伸出你援助之手,來幫他一把?

  隻要一個城市中還存在着沿街乞讨的人,還存在着失魂落魄的人,還存在着将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那麼,這個城市就不算是一個文明城市。曾經有一個外國人來一個繁榮的城市考察,他每天非常禮貌的對待每一個人,但是,他把微笑送給他人,換來的卻是淡漠的表情。到他回國的那一天,他發誓,再也不會到那個城市,因為那個城市的人沒有禮貌,他們不懂文明。也因為如此,這個外國人所在的國家到這個城市旅遊考察的人少了,就因為他們這樣淡漠的對待了一個人,換來的是他們永遠得不到的人心。

  心靈被傷害,還要怎麼補償呢?以人為本,千方百計提高人的素質,是一個城市生機勃勃的根本源泉。人類的文明,時時刻刻影響着城市的發展。人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隻有有了高素質的人,才能實作高效率的經濟發展;人是一切社會活動的主體,隻有有了高素質的人,才能有穩定的社會秩序、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在這個城市中,還存在着很多低素質、不講文明的人。他們甯願将雪白的牆壁污染——随地大小便,也不願多跑幾步去公共廁所。他們甯願讓别人看到地上的痰液,也不願意将它們吐到痰盂中。

  也許,這就是我們城市不會實作跨越式發展的原因。也許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會進步的原因。雖然這隻是小處,但是,從小處看大體,從細微看全面。記得有一個國家規定,凡是向地下吐一口痰或者是口香糖,都會受到嚴厲的處罰。難道我們真要用這種強制性的手段來維護嗎?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難道不應該從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嗎?

  生活中的文明比最高的智慧、一切學識都重要。做文明人,建立文明城市,文明與時代同行,時代的進步是由城市文明築起的。我們不要在幾十年過去後,會後悔的看着這一切——一個不文明的城市,一群不文明的人。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2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與我們同行》

  對大家來說,文明禮儀就像一些微不足道絆腳石,你可以不把它放在眼裡,也可以每分每秒地關注它。但是對于我來說,文明禮儀不僅反映了一個學生的修養品德,還反映了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

  我記得有人說:“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應該經常性地思考問題,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一個怎樣得人。每個人後面都會有一個答案,答案的起源就是——文明。

  文明是什麼?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心幫助,是見到師長時的一聲問好,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把垃圾放入垃圾箱時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道德,文明被所尊重它的人廣泛使用,因為這樣,是以我們要做個文明之人。

  首先要會文明語,還要做文明事。一位名人曾經這樣說過:“德行的實作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文字。”一句溫暖的話,一句傷感的話,一句安慰的話,一句可笑的話。每一句話中都能體會到文明。文明禮儀是最容易做到,同時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它比智慧,學習重要的多。“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文明經常可以代替最真摯的情感。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用友好、誠懇的态度待人,用熱情、大方的舉止處事。讓文明之花在我們校園競相綻放!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3

尊敬的各位上司、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

  看見你們一張張微笑的面龐和充滿鼓勵的眼神,我就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經被一種文明所包圍,并被深深地感染。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讓文明之花永遠綻放》。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這些炎黃子孫一直以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為自豪。然而,最近,廣東佛山兩歲的女孩”小悅悅“被碾壓的事件卻突然引起了人們對文明水準的質疑。10月23日淩晨,可憐的小悅悅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間,在她還不懂得什麼叫人情冷暖的年齡就匆匆離去。她的死牽動着無數人的心,也引起了全國人民反思的浪潮: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難道我們的文明道德真的在淪喪?在衰退嗎?

  不,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看到一些微乎其微卻令人非常感動的小事。你看:

  大街上,幾個八、九歲的小夥伴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車一一移開。盡管他們額頭上晶瑩的汗珠一顆接着一顆,可他們黑亮的眼睛裡卻充滿了堅定與快樂。在他們的心裡,關愛盲人的文明之花不是在悄然開放嗎?

  公共汽車上,主動為老人讓座的身影越來越多,相識的,不相識的,話語間都充滿了溫暖與熱情,這是禮讓的文明之花已在人們的心中紮根!

  在學校裡,老師們為了學生的成長嘔心瀝血卻無怨無悔,這是兢兢業業、教書育人的文明之花在他們心中怒放!

  在家裡,我們從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懂得了孝敬爺爺奶奶,愛護弟弟妹妹,這是尊老愛幼的文明之花在我們心中默默盛開!

  十字路口,越來越多的人們能夠在紅燈前守住自己匆忙的腳步,為來往的車流打開暢通之門,這不也是遵紀守法的文明之花在人們心中綻放嗎?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是以,當我們的心靈被不和諧的音符紮痛了的時候,不要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因為這個世界上更多的仍然是真善美!當人們為小悅悅慷慨解囊,拒絕冷漠,傳遞溫暖時,不也是人們伸張正義的文明行為的昭示嗎?

  對我們任何人而言,文明也許是一張紙的厚度,也許是一點耐心的等待,也許是一句善良的問候,也許隻是一個淺淺的微笑。但一言一行總關情,就在這不經意間,我們傳播着熱情,尊重,關愛和友誼。也在這不經意間,文明就會與我們同行!

  我們是新一代的國小生,文明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無法擔當起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

  同學們,星星之火,也可燎原。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們手牽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三城同創做起,争做傳承文明的使者,讓文明之花永遠綻放,永遠芬芳!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4

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同行》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皇皇華夏,集聚五十六個民族,襯蘊出内涵豐富的人文資源;泱泱中華,譜寫五千多年曆史,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文明成果;文明是我們炎黃子孫綜合素質的重要展現,沒有了文明,就如齒唇之寒,素質就不能保證,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更别說擔任起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每天早上,都會有一群忙碌的身影彎着腰打掃衛生,他們就是我們每天的值日生。他們将我們的教室、校園打掃得幹幹淨淨。但是,當放學後,校園裡又成什麼樣子了呢?垃圾滿地都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同學們沒有珍惜值日生的勞動成果,你一張紙,我一張紙,久而久之,校園裡便變得狼藉一片,如果全校每人丢一張紙,那麼,就會有幾千張紙污染我們的環境啊!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隻有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才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成為一名文明的社會人。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智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智語,如“不準随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還有一個,是在外國的一個著名景點裡,一個中國人看見在一個醒目的位置寫着“到此一遊”後面署着幾個中國人的名字,他看了後無地自容,問那兒的管理者為什麼不想辦法把它們清理掉,管理者竟說,這是給其他人敲響一個警鐘,如果把它塗掉,别人會接着寫,不塗掉,就是要告訴别人亂塗亂畫是多麼醜!

  從上兩篇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原本的禮儀之邦、文明之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國人心中的反面教材,這是為什麼?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為什麼中國人失去了禮儀與文明?

  再說說我們國小生,有些學生在公共汽車上面對站立的老人置之不理;有些學生在高談闊論時不時冒出一兩句髒話;還有些學生隻因為一些小事就大動幹戈,惡語相向,這些不文明的行為舉止嚴重影響了學校形象和社會正常秩序。

  怎樣才能做一個文明少年呢?在班會課上同學們的發言中我明白了,一個文明好少年,在家裡,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在學校裡,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勤儉節約;在社會上,要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隻有這樣,每時每刻鍛煉自己,發揮特長,才能成為一個文明好少年!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道德規範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上。讓我們争做文明學生,争創文明班級!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5

  文明是多方面的,有時是一句關懷的問候,是一個微笑,是一個動作這是一種尊重,發自内心的對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也等于尊重自己。孟子曾說過:夫妻者,人恒愛之。

  文明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麥克風”如果每個人都很不文明,那世界将會在“黑暗”中。如果我們都講文明,才能有一個和諧家園。

  記得有一次,天氣晴朗,陽光普照大地,走在路上欣賞風景的我,快步走向廣場,到了廣場上,我正準備大飽眼福,但一陣陣“呸呸呸”的聲音差點把我吓了個跟頭,原是一個年輕人正在吐痰,幾朵花兒馬上低頭。又一陣“子彈”發射了,一些花兒立即垂頭喪氣。我看不下去了,走上前去,厲聲責備:“你認為你的這種行為對嗎?”“對不對不用你管!”那年輕人兇巴巴地回答道。我又說:“你應該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許多人把痰吐在你臉上,你會怎麼想?”那年輕人啞口無言。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說:“我錯了,謝謝你!”

  文明在我們身邊,就像貝爾發明電話,将镙絲多轉一絲米,電話就發明出來了,文明也是這樣,你做了一個細微的動作,對别人就是一種幫助,相反,你的一個細微舉動,對别人都可能會造成傷害,我們一定要做到:與文明同行,創造和諧家園。

  如果你失去文明,那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谛。魯迅曾經說過:"中國欲存天下,其首在立人,立人而後凡事。”“立人”,翻譯成白話文來說,就是完善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讓我們做文明的公民,讓我們與文明同行。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5篇)】相關文章:

文明與我同行作文(精選11篇)12-04

文明與我同行作文(合集11篇)12-03

文明與我同行作文(通用11篇)12-03

文明與我同行作文(彙編11篇)11-29

文明與我同行作文(精選23篇)11-30

文明與我同行作文(精選16篇)11-29

文明與我同行作文(精選21篇)11-30

文明與我同行作文彙編11篇12-03

誠信與我同行09-22

文明與我同行作文集錦11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