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截胡”最新光刻機英特爾能否重新占據晶片領域NO.1

在晶片領域,英特爾無疑是妥妥的實力大咖。而如今在智能終端越發多了起來之後,英特爾的晶片在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産品領域,似乎就變得不那麼給力,名氣也似乎有點比不上高通了。

“截胡”最新光刻機英特爾能否重新占據晶片領域NO.1

從今年開始,英特爾在晶片領域就動作頻頻。那麼,英特爾這次能否幹的過高通,重新占據晶片領域的NO.1地位嗎?

“高光”到“黯淡”,“錯”在哪裡

其實,從2014年生産出當時世界最先進的14nm制程晶片後,英特爾就開始逐漸變得步履蹒跚起來。

盡管晶片及晶圓行業的利潤越來越高,但英特爾的風光也似乎開始被高通還有台積電+AMD聯盟逐漸趕超。

仔細看來,英特爾變得步履蹒跚的根源或許就是他自己引以為傲也堅持多年的IDM模式。

“截胡”最新光刻機英特爾能否重新占據晶片領域NO.1

簡單來說,這個IDM模式其實也就是把晶片的研發設計、制造和封測的三大核心環節由一家企業自行完成的模式。

不得不說,這個核心環節自家一手包辦的模式也的确很“香”。從初始開發階段就能全方位地執行自己的設計構想,同時生産環節及産量進度方面也能自主可控。

當然,這也難免會導緻晶片研發周期長且企業投資成本大的問題。

IDM模式生産下一代制程晶片,不止要在研發設計方面更新晶片的設計電路圖,也還必須同步更新制造廠和封測廠的裝置及技術。可這一家企業自行完成時就難免出現部門之間合作磨合的事了。

據說,按英特爾内部的規劃,設計部門負責制程更新的設計與規劃,技術與制造部門(TMG)負責讓制程落地。是以,晶片生産一般是兩年為一個周期。第一年對CPU制程工藝的更新,第二年在新制程基礎上再進行架構更新。

“截胡”最新光刻機英特爾能否重新占據晶片領域NO.1

本來,要是英特爾一直保持全面領先的地位,這樣的模式倒也沒事。可惜,晶片領域巨頭不少,也還有專注生産工藝的專精型玩家。而晶片設計的更新顯然比工藝制程的更新要快。同時,市場也更青睐技術性能更先進的晶片。

于是,從Corei7處理器開始,英特爾的技術與制造部門就忙于處理14nm晶片産能的供不應求,卻無餘力去研發更先進的10nm和7nm的制程工藝。在這之後,英特爾的制程工藝進度就至此變得落後起來。

“截胡”最新光刻機英特爾能否重新占據晶片領域NO.1

與此同時,台積電專精晶片制造環節的晶片代工模式也收到了成效。從14nm到10nm、7nm、5nm,逐漸在晶片的制程工藝方面開始反越英特爾。

台積電在制程工藝方面的領先,也改變了晶片行業的格局。

僅在PC市場,英特爾的老對手AMD看到台積電的制程工藝日益先進後,幹脆賣掉自家的晶片制造廠直接把CPU晶片的生産外包給了台積電。

其後AMD憑借台積電代工的7nm晶片,以及代工生産帶來的低成本優勢,在PC市場CPU占有率方面又重新回到40%的份額。

而同樣也是看到了台積電在制程工藝方面的領先,高通以及蘋果也把晶片生産的活外包給了台積電。當然,也還有此前在晶片設計領域也很出彩的華為,也是為了快速跻身一流晶片領域,也是選擇把晶片生産外包給台積電。

“截胡”最新光刻機英特爾能否重新占據晶片領域NO.1

這樣一來,英特爾IDM的制程疊代慢的問題就讓英特爾在晶片領域變得不那麼“香”了。

糾“錯”,能否有改變

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顯然是英特爾不願意看到的。況且,英特爾作為晶片行業50多年的老牌巨頭,既有技術積累也不乏資源優勢。

由此,從今年開始,英特爾在晶片領域就動作頻頻。

在今年1月,英特爾就“截胡”台積電,成功把第一台阿斯麥公司最新的NA0.55光刻機搶購到手。同時,據說英特爾還将有開放X86架構授權的“狠”招。

“截胡”最新光刻機英特爾能否重新占據晶片領域NO.1

其實,台積電晶片制程成為全球領先的基礎,除了有技術人才之外,也還與擁有全球數量最多、最先進的EUV光刻機有關。

如今,最先進的EUV光刻機也隻有阿斯麥公司能提供。是以,從英特爾就“截胡”最先進的EUV光刻機的事來看,英特爾是要徹底解決自己晶片制程落後的痛點了。

但小編認為,隻要沒有絕對領先的先進晶片技術,堅持IDM模式的英特爾,即便提升了晶片生産工藝也依舊無法改變現有局面。

而一旦高通也進入PC市場與蘋果、AMD一起對戰英特爾之後,在PC市場CPU占有率方面,英特爾還能拿下幾成就真不好說了。而在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等高通與蘋果的地盤,英特爾現在都沒打開局面。

從成本上來看,IDM模式下的這種“一手包辦”顯然要比“專攻制造”的代工模式要高出很多。

“截胡”最新光刻機英特爾能否重新占據晶片領域NO.1

是以,AMD、英偉達、賽靈思、高通、蘋果等晶片領域的頂級玩家們則幾乎不約而同地專注研發,而把晶片制造交給了台積電、三星等代工廠代工。

在晶片制程工藝越先進,需要的核心裝置也越貴的情況下,還IDM模式生産晶片的英特爾,即便在制程工藝上趕上了時代潮流,但在成本方面可就要扛不住了。

而在消費市場,晶片價格及晶片性能已經成為了使用者是否購買的必要考慮因素。

當性能不能秒殺對手且還帶動整機價格偏高的晶片,顯然就不會得到使用者的認可。這恐怕就是英特爾今後最尴尬的地方了。

如果,如今英特爾“糾錯”隻提升晶片制程工藝的法子不見效之後,不排除他也會選擇代工模式了。

“截胡”最新光刻機英特爾能否重新占據晶片領域NO.1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的大環境下,英特爾引以為傲的IDM模式倒是挺适合華為的。可惜,别說阿斯麥公司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即便是隻是10nm、7nm的光刻機,華為有錢都買不到。

要玩轉晶片領域,除了比拼技術實力、人才之外,生産模式其實也相當重要。但願英特爾在提升晶片制程工藝後還能在晶片行業走得更遠。

當然,要是今後英特爾實在玩不轉晶片制造的事了,幹脆把負責晶片制造與封測的TMG部門賣給華為、中芯國際吧。或許華為将比英特爾更會用IDM模式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