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二月二:春雷聲裡“料豆”香

青未了|二月二:春雷聲裡“料豆”香

文/蒙山樵夫

在沂蒙老家有一些流傳千百年的節日,“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都是在老家流傳已久的節日。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熱鬧半個月後,民間又一個重要的節日“二月二”又到了。真的佩服列祖列宗的智慧,真是怕後世子孫日子單調,常常是在人們感到快要乏味的時候,又推出一個節日。看一看一年到頭的農曆,每個月都有個節日,二十四節氣更是每半個月就是一個節氣。這“二月二”,大人們常說“二月二,龍擡頭”,這正好是“雨水”過後的日子。天降甘霖,“春雨貴似油”“好雨知時節”,農耕文明對于雨水是多麼渴盼啊!小孩子不怎麼關心“龍擡頭”,倒是很盼望着“二月二”的“料豆”。

農諺是農家農人農事的規則。大人口裡的“二月二,龍擡頭”,是說從“二月二”之後,龍王開始上班了,天上開始春雷陣陣。沂蒙老家丘陵地帶,石多地薄,耐澇怕旱,靠天吃飯。特别是每年的春天,每當春雨霏霏,村裡老少爺們,都面有喜色,覺得這日子有奔頭了。如果久旱不雨,别說種田,就是人畜飲水都是困難。我的父老鄉親最盼望風調雨順,風調雨順才有五谷豐登,五谷豐登才有人口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口平安”這些吉祥的詞彙不僅停留在鄉人們互相的祝福裡,還把它寫進了春聯,貼到了中堂的匾額上。

青未了|二月二:春雷聲裡“料豆”香

民間的節日大都跟吃有關,“二月二”的“料豆”是孩子們的念想。每到“二月二”的前幾天,娘就一粒粒挑好黃豆、玉米粒,洗淨鹽水泡後連夜晾幹。等到“二月二”公雞第一遍打鳴的時候,娘就起來了,掃屋子掃院子,屋裡屋外打掃得幹幹淨淨。然後在她的竈台上,把挑好的黃豆粒玉米粒倒進大鍋裡,文火慢慢炒制,娘手中的鏟子一遍遍翻動,金黃的豆粒在黑色的鐵鍋翻滾,竈膛内火焰跳動“哔哔啵啵”,大鍋裡豆粒“啪啪”炸響。這豆的香飄滿院子,香味讓我們睡夢中饞涎泗流。母親的“料豆”,哪有什麼料啊,就是鹽水泡過晾幹的豆。就是這樣的料豆,娘也不是随意給吃。我們兄妹就圍攏在竈台,眼睛直直地看娘炒“料豆”。

“料豆”炒好了,娘還要放在簸箕裡在堂屋各個角落颠來簸去,一邊簸一邊念念有詞,好像是給神靈說些祝福的話。娘有個習慣,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得先敬天敬地敬神靈。簸好的“料豆”,放在院子正中桌子的三個碗裡,娘就叫我們叩頭祭拜天地。老家人的意念裡神靈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時刻保佑着我們很辛苦,一有好吃的首先得敬神靈。小孩子倒是很好奇,敬過神靈的美食,一點也沒少。大人們說:神靈食味。娘說,敬過神靈,就會“龍擡頭”了,就會風調雨順了。

青未了|二月二:春雷聲裡“料豆”香

等這一切做完之後,娘才每人給幾粒“料豆”解解饞。吃過早飯後,娘把料豆裝在早已用碎布頭縫好的花布袋裡,我們兄妹誰也不敢争搶,隻等娘給我們分好,我們帶着帶着“料豆”香味的花布袋蹦蹦跳跳上學去。班裡的同學,都帶着娘給炒的“料豆”。老師來上課了,大家都忙着吃料豆呢。教室裡是孩子們“呱唧呱唧”吃料豆的聲音,老師一臉笑容,“怎麼,吃上了?”我一下跑到講台前,遞給老師,“老師,你嘗嘗。”于是,大家都紛紛到講台給老師料豆吃。老師一聲令下:“坐下,上課!”孩子們不敢再吃了,老師也沒有接受我們的料豆,開始上課。也有禁不住嘴饞的,偷偷吃幾粒,還不敢使勁咀嚼。也有些人,不知怎的,半天從屁股下一個“炮”響。于是教室裡滿堂大笑,孩子們也受感染,于是有人也趁亂也放幾“炮”。老師就講幾個笑話,笑聲不斷,同學們趁機來幾“炮”,于是,教室裡“炮”聲不斷。

青未了|二月二:春雷聲裡“料豆”香

從少年而後到縣城讀書,再到讀大學、工作,每到“二月二”娘都給炒好料豆。上大學的一年,我收到了娘從老家寄來的“料豆”,想起了爹娘在家的辛勞,我這麼大了,天天風刮不着雨淋不着,天天吃着白面馍讀書,娘還想着給我炒“料豆”,看着“料豆”,我百感交集眼淚汪汪。

我是一個從兒時貪吃的孩子,到今天一個半百叟,娘每年的“二月二”都給我炒“料豆”,從沒間斷過。現在兒女們都分散各處,很少聚在家裡吃“料豆”。娘還是年年“二月二”炒料豆,如同我們小時候一樣。

“二月二”的料豆的“風俗”還在,正月裡一場大雨已經春雷滾滾了。看來新的時代裡,龍王也加緊步伐,“龍擡頭”也走在時間頭裡了。老家現在已經不愁吃穿了,孩子們對“料豆”的期待已經沒有我們小時候那樣急迫了。“二月二”的“料豆”給商家帶來商機,現在商家也不會放過這絕佳的機會。各種裝置烘烤制作的“料豆”,真是“料”豆,這豆的品類繁多,滋味多樣,在超市裡各種各樣應有盡有。說實在真的比娘炒的豆好吃。我還是喜歡小時候,娘給炒制的“料豆”。這“料豆”的滋味,深深浸潤了我的味蕾,穿越了幾十年的時空,至今,還讓我久久回味。

青未了|二月二:春雷聲裡“料豆”香

想我的父母我的鄉人日日俯首田間的身影,我知道我的父老鄉親勞作的時候,真是沒有擡頭的機會。過年時家裡正堂屋中間常常貼上“人口平安”“擡頭見喜”的春聯。今天的鄉村,今天的農民,也不像當年那樣整日的勞作了,各種農耕機器裝置,已經把田間農民解放出來了。“二月二”,龍擡頭的日子,今日的農民,也已經擡起頭挺起了腰杆,走向了小康,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青未了|二月二:春雷聲裡“料豆”香

查查月曆,農曆壬寅虎年的“二月二”,是陽曆的3月4号,這大正月的兩場及時雨,真是好雨知時節啊!春風喚醒了土地,春雨催生了花草,想一想老家房前屋後春樹發芽,杏花粉白,桃花吐豔,榆錢兒穿成串,真是讓人神往的美好季節。在這樣的日子裡,“二月二”“龍擡頭”,春雷一聲響,“料豆”香滿莊啊!

(敬告讀者:配圖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青未了|二月二:春雷聲裡“料豆”香

陳凱:筆名蒙山樵夫,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鄉村人才庫認證“中國鄉村作家”,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平邑縣作家協會副主席。

壹點号蒙山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