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的胃,讓他們自己作主!

“自從有了娃,我家飯桌變戰場,你快給我支支招?”一大早,接到閨蜜琳的求助資訊。琳說,自孩子添加輔食以來,孩子吃飯問題一直是他們家的心頭大事。

提起孩子吃飯問題,就是三個頭六個大,爸爸媽媽奶奶,每到飯點,各司其職,換着花樣地哄。奶奶負責在一邊又唱又跳轉移孩子注意力,爸爸用小推車推着孩子,高唱“大王叫我來巡山”,媽媽堵在各個門口,說“小寶寶吃飯了,吃完媽媽就放行”。

如今,她家的兒童餐椅幾乎就是擺設,追着喂飯反而成了家裡的保留節目。“飯好了,我要上戰場了。坐等你的喂娃攻略。”來不及說再見,琳就急乎乎奔赴喂她家2 歲寶貝女兒的戰場上去了。

十個媽中有九個媽經曆過這樣的反轉:不到飯點,母子祥和,歲月一片靜好,一到飯點,母“追”子“跑”,生活一地雞毛。真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娃,同一對爹媽把飯“愁”。吃飯難,難于上青天!

孩子的胃,讓他們自己作主!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方餐桌,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互相拉鋸的戰場呢?當孩子對吃飯表現出厭倦甚至是排斥,刨除疾病因素,對于小一點的孩子大緻理由有:我不餓,我不喜歡吃,我覺得不好吃。而對于年齡稍微大點的孩子,除了上述因素,還有可能是用磨蹭和故意不吃飯來和父母較勁,甚至于吃飯成了孩子的心病,成了負擔,亦或是孩子在吃飯時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父母應該努力找出孩子不吃飯的原因,而不是一味逼迫。

孩子的胃,讓他們自己作主!

一、把飯桌當成了權力競技場,父母欲行控制之權

在一檔節目中,有位演員曾經說過這樣一件事。她爆料說,孩子一頓飯要吃2 個小時,她曾經每天花費7 小時時間在孩子吃飯這件事情上。聽到這裡,就連見多識廣的主持人都忍不住吐槽說:“那一刻真的像拍恐怖片,我小時候如果被我媽盯着吃2 個小時飯,那是要崩潰的。”

一個輕松愉悅的就餐環境,給孩子帶來的是身心的放松,倘若父母把餐桌當權力的角逐場,把吃飯當控制,時間久了,孩子會談飯色變。孩子的吃飯問題不在于吃飯本身,而在于媽媽将焦慮當做下飯的菜,一起喂給了孩子。

孩子的胃,讓他們自己作主!

二、父母吃飯不用心,孩子吃飯不專注

前幾天去拜訪朋友,吃飯時看到了這樣奇怪的一幕。朋友3 歲多的孩子坐在沙發上,右手拿勺子,左手托着碗,目不轉睛地盯着電視裡的《小豬佩奇》,好像入定一般。朋友的老公一邊招呼我多吃菜,一邊盯着手機螢幕。朋友唉聲歎氣說:“這孩子是不是看動畫看傻了?飯都忘了吃了。他爸,你看什麼世界杯,喂兒子去。”朋友老公嘴裡含糊不清地“嗯”了一聲,沒動彈。看着這個場景,我突然有點明白了。

孩子是世界上模仿能力最強的物種了,作為一個小孩兒,他們可以不動聲色地模仿父母的任何行為。

孩子就像家長的“鏡子”,孩子的一言一行,直接投射了家長的樣子。

孩子的胃,讓他們自己作主!

三、轉嫁焦慮,把吃飯當任務

侄子4 年級了,但吃飯問題一直都是嫂子的心頭大事。從侄子小時候,嫂子就是圍着桌子轉圈喂飯,一邊喂一邊唠叨說:“乖兒子,多吃點,長高高。”孩子再大點,嫂子失去了喂飯的耐心,但餐桌唠叨卻一日強過一日:“嗓子眼有那麼細嗎?吃個東西細嚼慢咽的。”“妹妹都比你高出一個頭了,你再不好好吃,長大了連媳婦都娶不上。”“吃飯和你爸一樣,挑三揀四。”嫂子的這種心理暗示,讓侄子有了生理上的排斥。

每次吃飯,他都是家裡最慢的那一個,稍微吃快點,就幹嘔,各種不舒服,還振振有詞地說:“我吃飯随我爸,我嗓子眼細咽不下去。”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對于他們來說,吃飯隻有一種理由就是“我餓了”,但是家長賦予了“吃飯”太多理由。

當吃飯成了一種任務,成了一種考驗,那哪裡是吃飯,那一口一口,吃進去的都是媽媽的“焦慮”。

和侄子相比,我弟弟家閨女吃飯就太省心了。那丫頭吃飯自帶喜感,從小就大快朵頤。私下裡,我找弟妹讨教過方法。她說,自己隻負責把營養均衡的食物做好,端到餐桌上,至于孩子吃多少,要吃什麼,完全由她自己決定。而且,對付挑食,她也有妙招,偶爾帶孩子去菜市場,讓孩子來決定今天吃什麼。然後,自己再根據孩子挑選的菜種,合理搭配。

孩子的胃,讓他們自己作主!

五、把吃飯的主權交給孩子

弟妹的話,讓我想起一個笑話,一個孩子跟另一個孩子說:“知道為什麼挑食的總是小孩嗎?那是因為大人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東西。”孩子挑食不吃飯,有可能隻是因為父母按照自己的喜好決定了孩子的口味。

孩子的成長本就是一個不斷摸索和試錯的過程,對于孩子味覺的培養也是一樣,家長要允許孩子參與到廚房中來,準許他們自己決定食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