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居家健身,掙“非健身使用者”的錢?

作者|張超 編輯|羅麗娟

“居家健身”,曾紅極一時,如今正經受嚴峻的商業化考驗。

根據國内最大線上健身平台Keep公布的數字,公司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實作了穩步增長,分别為3.96億元、6.36億元和6.38億元;但虧損卻沒能止住,甚至有擴大趨勢,期内經調整淨虧損分别為3.66億元、1.06億元和6.95億元。

居家健身,掙“非健身使用者”的錢?

Keep主要财務情況一覽

遠在大洋彼岸,有着“健身屆奈飛”、“健身屆戴爾”之稱的線上健身平台Peloton,同樣也陷入盈利困境。其2022财年二季度(2021年10月1日-12月31日)營收同比增長6%達11.3億美元,淨虧損卻有4.39億美元,相較而言,上年同期公司淨利潤為6360萬美元。

Peloton一度被看作是流媒體科技融合健身器材的典型成功案例,2019年上市時,資本市場對其估值超過80億美元,巅峰期市值一度飙至500億美元,如今市值又回到上市初水準。随着歐美疫情常态化,Peloton開始走向下坡路,裁員、高管離職、換CEO,甚至屢屢傳出“賣身”消息。

過去幾年,在新冠疫情和網際網路技術雙重作用下,居家健身風口出現,一批企業追風進入,都想複制Peloton的輝煌。

在商業模式上,包括FITURE、麥瑞克這類硬體型公司,小米等跨界玩家,大多路子都和Peloton相似——硬體打市場+内容做增值服務、延長銷售鍊。而線上平台型企業Keep在内容起家後,也切入了硬體市場。

行業颠覆者Peloton盈利受困、追随者Keep持續虧損,讓外界對整個市場的商業化前景憂思重重。居家健身的風吹不起了嗎?“硬體産品+平台内容”模式跑不通了嗎?

商業變現仍看硬體

2012年成立的Peloton,是一家集軟硬體一體的健身科技企業。

創業之初,公司創始人John Foley并未想從健身硬體切入,畢竟BGM音樂和銷售的工作背景,使其在研究硬體時宛如一個“門外漢”。但他發現,“市面上大多硬體産品做得都太差了,一點都不酷”,最後不得不自己上,首先從熱愛的單車産品切入。

Peloton的誕生是為了打破使用者健身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這就要求必須開發軟體平台,讓健身愛好者能在家消費健身“内容”,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體驗到健身的快樂。

“硬體産品+平台内容”的商業模式決定了,産品為王、内容為王。為了讓使用者有更好的消費體驗和平台粘性,Peloton除了要有優質的健身器材,還得儲備豐富多彩的健身内容,這就對其内容制作能力提出了要求。

彼時的Peloton技術團隊裡沒有任何一位員工有媒體背景,公司也沒錢打造一個流媒體工作室。被逼無奈,Peloton隻能硬着頭皮自己上,在辦公室角落用幕布和射燈搭建起了一個“健身直播間”,開啟了自制健身内容大門。

兩次窘迫境遇,完全打破了John Foley最初的構想,陰差陽錯中讓Peloton成為了“健身屆奈飛”、“健身屆戴爾”,成功颠覆整個健身業,充分降低了大衆健身門檻,讓健身時間和空間不再受限,其在居家健身市場也一騎絕塵。

居家健身,掙“非健身使用者”的錢?

Peloton商業模式(圖檔來源:安信證券)

有人評價,Peloton集合了蘋果、奈飛、Costco等一衆知名企業的商業模式:在硬體産品上,學習蘋果既控制SKU數量,又保障極緻使用者體驗;在流媒體内容上,學習奈飛做大做強健身内容庫以提升競争優勢;在商業變現上,學習Costco利用訂閱會員保障長期穩定收入。

但從最終呈現出的收入結構看,Peloton主要營收還是由硬體貢獻,訂閱會員收入占比不足一半。2022财年二季度,公司來自關聯健身産品的收入達到7.96億美元,占該季度營收比重達70.24%;如果将周期拉長,整個2022财年上半年,該部分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也有66.91%,是公司絕對收入引擎。

2022财年Peloton收入一覽

将視線調轉至中國市場,即便Keep是做線上健身平台起家、收入結構也更多元,随着近兩年開始切入健身器材領域,硬體産品撐起了公司營收的半壁江山。

招股書顯示,Keep收入目前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自有品牌産品、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内容、廣告和其他服務。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九個月,自有品牌産品收入達6.39億元,占期内總收入的55.1%;相較而言,上年同期這一比重達到58.3%。

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九個月Keep收入一覽

按照品類來分,Keep的自有品牌商品涵蓋智能健身裝置、健身裝備、服飾和食品四大類别,主要通過自營商城和第三方電商平台等管道銷售。

從某種程度來說,自有品牌商品不僅是公司收入引擎,也是流量助推器。

在接收到線上健身内容帶來的流量後,Keep在銷售自有品牌産品的過程中也會綁定相應内容服務,進而将流量再次引向線上健身内容。

全天候科技了解到,Keep發力居家健身器材,就是希望通過覆寫運動人群的更多生活場景,建立更加完整的運動科技閉環,通過連接配接多元場景、完成由App向運動科技平台的轉型。

瞄準“非健身使用者”的生意

Peloton和Keep都是踩在居家健身風口上跑出來的企業,也是服務年輕一代消費者的企業。

有意思的是,這些消費者不少也是經曆過線下健身房倒閉“跑路”的一群人,為何他們仍會為動辄幾千、上萬元的居家健身器材買單?

以Peloton為例,公司主要依靠着Tread+跑步機和健身單車兩款産品打開市場。據紐約時報統計,到2019年,Peloton共計賣出57.7萬台自行車和跑步機。但這兩款商品的售價并不便宜。

官網顯示,Peloton健身單車和跑步機在美國的售價已經達到最高1745美元和2845美元;從今年1月31日開始,公司還要求客戶為其健身單車的送貨和安裝額外支付250美元,為其跑步機額外支付350美元;這還不算使用者每月需要支付的39.99美元訂閱會員費。

中國消費者在居家健身器材方面的購買力也毫不遜色。

根據家庭科技健身品牌、智能健身鏡提供商FITURE公布的資料,2021年雙11期間,其在天貓、京東成交量同比增長1525%,環比618增長287%,榮獲天貓和京東平台智能健身鏡類目成交量成交額雙冠。

根據FITURE Slim天貓旗艦店,公司目前在售健身魔鏡包括mini版、旗艦版、尊享版三款,到手價分别為2999元、3899元和7800元。

居家健身,掙“非健身使用者”的錢?

FITURE智能健身魔鏡

FITURE合夥人向全天候科技透露,去年雙11公司健身鏡銷量突破了一萬大關,“這個成績相當于Peloton第四年的銷售水準,而FITURE健身鏡上市才一年”,(雙11)之後的幾個月也基本維持在這個銷售水準,甚至有上升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市場上,服務更多樣的高階産品比價格更低的入門款FITURE健身鏡更受消費者歡迎。

FITURE公司也從一家籍籍無名的公司,在短短2年時間裡(2019年成立)身價一躍至數十億。2021年4月,在完成B輪3億美元融資後,FITURE估值超十億美元,成為國内健身領域成長最快的一家獨角獸公司。

到底是怎樣一群人“養”出了曾經市值超500億美元的Peloton和如今估值超十億美元的FITURE?

青桐資本投資總監李毓告訴全天候科技,現階段運動需求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專業健身人群的高階需求,減肥、減脂、塑形、增肌;另一種是小白使用者的基礎需求,即健康身體的訴求,和健康的飲食、健康的睡眠一樣,成為健康生活的一種配置。

根據李毓的觀察,現階段國内大部分使用者的健身需求都停留在基礎需求階段,“這種需求的特點是使用者運動時間是碎片化的,沒有固定時間,可能想到了就會去動一動”,這就為居家健身企業的成長提供了空間。

由于大部分國内企業均未公開财務資料,這裡隻能以Keep做參考。作為國内線上健身行業領軍者,Keep使用者整體以年輕且購買力較強的人群為主,2021年平台月活使用者中,有74.1%在30歲以下,52.2%來自中國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

而從使用頻次上看,這群人也印證了李毓的說法,隻在“想到了動一動”,甚至算不上一位标準的“健身使用者”,更多是一位“健身小白”。

2021年,Keep平台月活達到3440萬,全年共記錄鍛煉次數約17億次。如果以活躍使用者計算,每使用者一周鍛煉次數約1次;如果将計算範圍擴大至更多普通使用者,這個頻次還會降低。

國内主要健身運用平台使用者鍛煉次數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Keep是鍛煉次數排名第一的中國線上健身平台,其他平台與Keep差距較大。可以預見,整個中國居家健身群體的運動頻次相當低,他們可能購買了健身産品最終并未充分利用。

“健身屆奈飛”的啟示

Peloton賣身、Keep虧損,居家健身頻次低下,難道意味着居家健身市場岌岌可危?

答案是否定的。

青桐資本投資總監李毓認為,居家健身是一個藍海市場,這個需求已經存在,尤其是疫情之後,健康意識更加被激發了。

“如果現階段用課程内容和體感科技去服務不到10%的人群,市場會非常狹窄,沒有極度自律的人群,居家場景很難跑出來。”李毓強調,居家健身應該聚焦占比超90%小白使用者的需求,即健康身體的訴求。

目前,承接這部分需求最普遍的模式就是“硬體産品+平台内容”,即以智能健身鏡、智能跑步機等智能化硬體為載體,輔之豐富的平台課程内容,來降低健身門檻,滿足個性化、高效的健身需求。

根據艾瑞咨詢釋出的《中國智能健身行業研究報告》,中國智能運動健身市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在2019年已經達到約100億元;預計2025年智能健身市場規模将突破約820億元,2021-2025年複合增長率預計達到46%。借助智能健身硬體課程内容的豐富性與智能互動的特點,預計智能健身硬體在中國家庭的滲透率将得到快速增長。

居家健身,掙“非健身使用者”的錢?

圖檔來源:艾瑞咨詢

事實上,即便售價幾千元的健身硬體,隻要能準确切中使用者痛點,使用者就能接受,甚至下沉市場需求也能得到激發。

FITURE合夥人向全天候科技透露,公司産品目前已經賣到了全國1600個區縣,一線城市解決的是使用者随時随地健身需求,四五線城市解決的是使用者高端課程、優質教師資源匮乏的痛點,未來公司可能在下沉市場鋪設更多銷售管道。

縱觀目前智能運動健身硬體器械參與者,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FITURE、麥瑞克為代表,通過智能健身硬體切入市場,深入家庭生活場景;一類是以Keep為主的網際網路運動科技企業,從線上平台擴充至健身硬體領域;還有一類是以小米為典型的網際網路硬體企業,跨界發展智能健身硬體。

歸根結底,大家都想複制Peloton曾經的輝煌,做成“中國的Peloton”。

但其浮浮沉沉的發展路徑,也給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前述FITURE合夥人向全天候科技分析指出,Peloton最大的失誤在于将疫情帶來的需求激增誤判為正常增長,公司由此做出了大規模“招兵買馬”、收購器材工廠等激進舉措;此外,Peloton想要快速擴充産品線,通過健身單車一款産品實作多種功能,其實缺乏相關硬體基因,甚至颠覆了過去做對的事情,得不償失。

“所有運動健身公司要吸取Peloton的教訓,理性判斷市場需求、使用者需求;将産品力放在第一位,想清楚産品解決的使用者痛點。”FITURE合夥人說。

而從Keep的招股書中也應該意識到,企業如果不聚焦産品力,将過多的成本投入到廣告營銷,最終也難實作盈利。2019年以來,銷售及營銷開支都是Keep最大支出;雖然2020年該部分投入占比有所下滑,但為了提升客戶認知、提高品牌知名度及擴大使用者群,2021年前9個月Keep在該部分的開支達到8.18億元,同比大幅342.1%,占總收入的比重達70.6%,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盈利計劃。

居家健身,掙“非健身使用者”的錢?

Keep成本開支一覽

回歸健身硬體市場,李毓觀察消費者需求發現,目前跑步類産品市場教育程度最高、最受使用者偏好,是以中國企業做運動健身器材時還是要聚焦産品本身,比如從安全、噪音、尺寸、審美等次元去上下功夫。

居家健身的市場機會就在那裡,看得見摸得着。但要成為“中國的Peloton”,企業首先要做的是,能夠在使用者客廳中長久地待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