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僅憑一款車,他就想成為“蘋果”?

僅憑一款車,他就想成為“蘋果”?

揣着一個蘋果夢的理想汽車,沖進了造車新勢力前列,2021年末排在第三。

2月26日,理想搶先釋出了2021年财報,全年傳遞和營收再創新高。僅憑一款增程式電車理想ONE,這家公司就賣出了9萬多輛,營收了270.1億。

這是在汽車發展史上少見的情形。相較而言,别家都是有至少有三四款車,才能實作相近的銷量。

理想CEO李想說,理想汽車的戰略特點是專注,目前已完成了從 0 到 1 的驗證。

但他并不能是以歇一口氣。随着蔚來汽車赴港上市,國内造車新勢力的資本布局已趨完善,進入白熱化競争,更何況還有許多二線公司虎視眈眈。

而僅有一款車的理想,手握一把雙刃劍,成也是它,敗也将是它。如果不能在這款車的基礎上突破自己、擴充邊界,理想不會有未來。

掉隊對于任何新能源車企的掌舵人來說都是令人恐懼的,從猛增的研發支出看得出李想應對挑戰的決心,他的目标是,争取在家庭使用者市場佔有率達到20%以上。

蘋果是李想的終極願景,但現在,他離得還很遠。

單“車”匹馬

出身于汽車之家的李想,一直标榜自己是産品經理。在創業之初沒有随大流,而是選擇推出一款折衷的增程式電動車,在緩解續航焦慮的同時,還能享受部分新能源政策的福利。

細分定位的成功,是理想ONE大受歡迎的關鍵因素之一。正是這款“台柱子”,撐起了理想造車新勢力三強的地位,更是在2021年延續單車“Carry全場”的輝煌。

理想Q4财報展示了當季多個增長紀錄。當季傳遞量為 35221 輛,在30萬級别的SUV中,超越了漢蘭達等老牌傳統車企,成為6座SUV車型的标杆。

更引人注目的是,季度内增收又增利。當季車輛銷售收入為 103.8 億元,同比增加 155.7%,淨利潤錄得 2.955 億元,是理想上市以來第二次單季盈利。

2021全年,理想汽車共傳遞 90491 輛車,同期蔚來銷量達到了91429輛,小鵬為98155輛;不過,蔚來在售車型有5 款,其中賣得最好的ES6銷量41474台,小鵬在售車型有 3 款,銷量最好的是P7,60569台。理想基本上是1款車單挑别家3、5款車型。

同時,理想實作營收270.1 億元,其中車輛銷售收入 261.3 億元,占總營收97%。理想ONE的地位不言而喻。

就毛利率來看,理想屬于第一梯隊,僅次于特斯拉。以Q3季報來看,理想當季度的車輛毛利率為21.1%,蔚來為18%,小鵬為13.6%,特斯拉30.5%,其他大多數國内自主品牌的毛利甚至沒有超過 10%。

這款車的成功,給公司帶來了正現金流。财報顯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理想汽車現金總額達到了501.6 億元。2021 年第四季度經營現金流量為 38.4 億元,同比增長 110.7%;自由現金流為 16.2 億元,同比增長 1.3%。

不過,理想2021年仍是虧損,年度淨虧損 3.215 億元,同比暴增111.9%。除了伴随銷售水漲船高的營銷等費用,公司表示,虧損另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加大了研發投入。

根據财報,理想第四季度研發費用為 12.3 億元,環比增加 38.4%;全年的研發費用更是達到了 32.9 億,同比2020年增近 2 倍,占到全年營收的 12.18%,總毛利的 57.11%。

冰冷的數字背後是理想團隊急切突破的心。

與蔚來的高端定位、小鵬強調自動駕駛不同,理想的定位是家庭使用者。經濟實惠又有所創新,吃透了使用者痛點同時,靠着30萬元的價位撬開了“奶爸車”這一市場,撐起了理想的千億市值。

但李想深知,隻靠理想ONE難以維持市場佔有率的長久提升。一成多營收、近六成毛利都投入研發,這是一向精打細算的李想,在“台柱子”的增長達到頂峰前的未雨綢缪,就連暫時的虧損都不在話下了。

成敗之間

目前僅有一款車的理想,目标是蘋果。

李想在本次Q4财報電話會上表示,十年後希望能做成蘋果公司一樣的水準。這是理想汽車的戰略定力和核心。

但當下的理想,離目标還很遠。已厮殺成紅海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理想ONE這個爆款的銷量越是搶眼,李想就會越害怕這一優勢的消逝。

這是一把雙刃劍。理想ONE成就了當下的理想,卻也是它最大的風險點,相當于“把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裡”。一旦這款車不再受歡迎,理想将賣無可賣。

理想的焦慮來自于,一方面公司的千億市值,都是“台柱子”理想ONE扛;另一方面作為還要燒油的過渡性産品,增程式電動車還能賣多久?如果分心去做别的車型,會不會削弱理想ONE的存在感?

并且這款車的銷量已經在下滑了。2月份的傳遞量從之前1月份的12268萬台掉到8414台,打破了連續了3個月的銷售破萬記錄。按照理想此前的預計,第一季度30,000至32,000台的傳遞量,意味着 3 月傳遞量必須在9000-11000台區間,壓力不小。

蘋果在庫克繼任後,靠近使用者傾聽需求,推出多種型号的iPhone,建立并完善了自己的生态,這也是蘋果能成為萬億獨角獸公司的原因。

理想也要擴充邊界了。李想表示,在下一個從 1 到 10 的階段,将會是增程式+純電車兩條腿走路。公司計劃 2022Q2 釋出第二款車型 X01,搭載下一代增程式技術。同時理想還在研究高壓純電動汽車技術,盡快切入純電領域,2023年還會推出另外兩款SUV。

另外,在不足的自動駕駛等方面,理想也開始加大投入。公司計劃從 2022 年起,将所有新車型标配上自主研發的 L4 級自動駕駛相容的必要硬體。

目前在 20 萬以上的家庭使用者市場裡,理想僅占 2.5% 的市場佔有率。李想認為,當這一數字達到20%時,才算完成了從 1 到 10 的成長。

在研發、供應鍊方面的大手筆投入,讓李想對于2022年抱以很大的期望。他今年定下的銷量目标是 20 萬輛,這是比去年翻一倍多的增長。而理想ONE能否延續輝煌、x10能否順利補位成為關鍵。

公司透露,常州基地和北京基地分别在擴建和建設,并有望在2023年以雙班倒工作機制達到75萬台産能。此外,在2022年底計劃開設400家零售中心。

不過正在理想邁向下一台階的關鍵時刻,公司CTO王凱卻提出辭職。曾在一級供應商供職多年的他,是理想負責智能化的靈魂人物。

李想自己曾坦言,造車最難的問題不是錢,而是“人”。而王凱的出走,無疑是對理想人才梯隊化的打擊。

過去的幾年裡,理想靠着專注,做好一輛車理想ONE,實作了驚人的成績,殊為不易。但它顯然根基尚淺。

2022年将是頗具挑戰性的一年。資本和資源仍在大量湧入新能源産業,更多重量級的選手正在出現,如華為、百度、小米、蘋果等網際網路産業資本,以及傳統車企如大衆、福特等也在深度布局電動車。

競争對手的政策均是多點布局,全線出擊,在各種細分市場卡位,比如蔚來已經推出下沉市場的ET5、對标寶馬X5L的ES7,以及大衆分拆保時捷上市等。僅有一款車的理想,也必須考慮更多了。

新車型能否順利推出,産能和銷量能否快速爬坡,決定了理想能否在造車新勢力中站穩腳跟。在這個行業格局未定的當下,沒有誰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蔚來、小鵬是如此,理想也不例外。

在公司IPO之前,李想曾說過:“我已操盤過百億美元級公司,我希望再操盤一家千億美元級公司。”他的目标是,到2025年,實作160萬年銷量,拿到2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

理想和李想,才剛剛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