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乘坐飛機幾天後,耳朵還有悶堵感?醫生提醒:可能是中耳炎

2022年3月3日是第23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分泌性中耳炎”。

坐過飛機的人應該都有這種體驗,就是在起飛或降落的過程中,覺得耳朵被悶住,有點耳鳴甚至疼痛的感覺,非常不舒服,乘坐高層電梯也會有類似體驗,隻不過坐飛機的感覺要更明顯。

乘坐飛機幾天後,耳朵還有悶堵感?醫生提醒:可能是中耳炎

為什麼會産生這種耳鳴感呢?這是因為飛機在快速上升下降的過程中,氣壓會急劇變化。我們的外耳道與外界氣壓相通,但内耳道裡的氣壓無法随之快速變化,進而就産生了内外氣壓不等,壓迫鼓膜,産生耳悶、疼痛等症狀。

一般這種感覺過一會就好了,也可以通過吞咽,鼓起的方法使悶脹感消失。但也有一部分人直到飛機落地後好幾天還是覺得耳朵不舒服、感到疼痛,那麼就有可能是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

乘坐飛機幾天後,耳朵還有悶堵感?醫生提醒:可能是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患者發病前多有感冒病史,之後出現耳痛、聽力下降,可伴有自聽增強感,聽力下降表現為可随體位變化而變化,輕微的耳痛、耳鳴、耳悶脹和閉塞感,搖頭可聽見水聲。另外,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還會出現耳内閉塞感或悶脹感,以及間歇性的耳鳴,成年人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内出現氣過水聲等症狀。該病兒童發病率高于成人,是引起小兒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學齡前的兒童表現為對父母的呼喚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看電視時音量調大等。

分泌性中耳炎按照病程長短分為:急性(小于八周),慢性(大于八周)。在急性發病期建議盡快就醫,長期拖延不愈可能會遺留粘連性中耳炎、鼓室硬化、膽固醇肉芽腫等。慢性期患者發病較隐匿,患者不能說明具體發病時間,部分慢性期患者感覺陰天耳聾加重,晴天減輕,耳痛不明顯。

當發現出現聽力下降伴耳悶脹感需考慮該病的可能。耳科專科檢查可見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澤發暗,亦可見氣液平面或氣泡,鼓膜活動度降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需盡快前往耳鼻喉科就診,并完善耳内鏡及聽力檢查。

乘坐飛機幾天後,耳朵還有悶堵感?醫生提醒:可能是中耳炎

如何治療?

采取清除中耳積液為主的綜合治療。治療上也可以酌情使用一些鼻噴激素類的藥物或者鼻噴血管收縮劑類藥物,比如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丙酸氟替卡松鼻噴劑、鹽酸羟甲唑啉鼻噴劑等,必要時也可以口服抗感染、抗過敏的藥物治療改善,比如頭孢丙烯片、氯雷他定片等。有的患者這種耳朵悶堵感的症狀一直持續不好轉,就需要采取鼓膜穿刺的治療措施。

供稿: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耳鼻喉科 舒媚

編輯:劉禹辰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