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億級售後市場變革,誰圍獵了個體汽修廠?

汽車後市場數字化的程序改善了使用者體驗,卻也導緻傳統作坊式“夫妻店”生存壓力加劇。

羅蘭貝格在釋出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未來的5~10年中,是獨立後市場轉型與變革的關鍵階段。汽配市場線下門店将進行整合,尤其是單體店,将成為整合的對象,不同管道的發展趨勢表現為,全國性、地區性連鎖店将保持快速發展與擴張;綜合維修廠相對保持穩定;“夫妻店”市場佔有率将下降。公開資料顯示,僅2021年,某同城網站上就有超2萬家汽修店轉讓。

“汽車後市場的數字化程序加快了,消費者線上上預約、擷取車養護服務的比例,在過去兩年有大幅度的提升。另外,消費者對于标準化服務,尤其是高品質的标準服務的接受度更高了。這使原來在市場上零散、碎片化的、單打獨鬥的個體汽修廠、夫妻店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上海孚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孚創”)董事兼總經理曾紅衛近日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随着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汽車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目前已經達到了萬億級規模。根據灼識咨詢報告,預計到2025年汽車後市場的規模将達到1.7萬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0%。不過,汽車後市場的競争也越來越激烈。正如曾紅衛所言,個體汽修廠和夫妻店承受了巨大壓力。

另一方面,以4S店為主體的汽車經銷商也面臨較大的競争壓力。過去,由于4S店售後服務價格高、不透明等問題,不少消費者的車輛質保期結束後,開始選擇脫離4S店進行維保。4S店雖然擁有使用者基礎,但在服務和價格上往往備受诟病,而個體汽修店雖然價格便宜但在品質和服務品質上服務得到保障,這給在汽車後市場領域的其餘玩家提供了機遇。面對這一藍海市場,包括途虎養車、京東等網際網路玩家均已入局。

而汽車後市場玩家發展也較為迅速,途虎、京東、孚創等玩家已在全國圈地建店。以2020年7月份成立的美孚1号車養護為例,孚創試圖破局車養護行業現狀,探索上下遊一體化的車養護新生态。截至2021年底,孚創所有類型的門店已經達到了3.9萬家,其中包括特許經營臻選店超過400家,品牌認證店1700多家,而線上注冊使用者數在2021年也增長了近5倍。京東京車會的門店也将在未來三年布局4000-5000家,覆寫各級城市。

野馬互聯創始人邵巍認為,汽車後市場不缺系統,缺的是數字化的基礎建設。國内車後市場過于分散,特别是覆寫絕大多數車主的下沉市場,大型連鎖模式很難滲透下去。隻能靠數字化的基建高效連接配接整個生态,進而幫助整個行業發展高效協同發展起來。

萬億級售後市場變革,誰圍獵了個體汽修廠?

“在市場變化中,我們看到了非常大的機會。”曾紅衛對記者表示,通過營運“美孚1号車養護”品牌,孚建立立了連鎖加盟體系,其關注的就是幫助門店實作标準化、品質化和數字化。曾紅衛表示,孚創從上遊到下遊在做全鍊路的數字化。美孚1号車養護消費者端的資料中台、門店端的資料中台等幾個關鍵系統之間的串聯工作基本完成,今年的重點任務是把資料中台裡的資料在關鍵場景,即線上線下的場景進行融合,做到關鍵任務能夠到店。同時在門店上進行賦能,實作供應鍊的數字化。

汽車後市場雖然增速較快,但整個行業仍存在着許多行業痛點,包括高度分散、競争不規範、産業效率提升速度較慢,消費者對後市場服務企業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不高等問題。而由于主機廠以及配件生産廠商絕對掌握行業話語權的原因,試圖進入汽車後市場的網際網路企業都無法規避傳統4S店和供應鍊管理的問題。

京東京車會方面此前表示,網際網路汽車維修保養連鎖店可依靠品牌背書,由總部出發,與大品牌進行合作,這些品牌往往也有自己的物流及車品供應鍊體系,確定門店産品的供應及價格的穩定。曾紅衛則告訴記者,今年幫助經銷商網絡提效,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供應鍊的品類,孚創現在上遊有11個品牌戰略合作,都是圍繞着養護産品來的。2021年經銷商在城市倉的建設實作了翻番,全國共有300多個城市倉,涵蓋機油、配件、養護産品,今年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擴大服務品類、提升服務項目種類,使消費者在門店可以得到更豐富的服務項目。此外,孚創方面認為,發力門店終端建設,通過品牌、營運、教育訓練、供應鍊、系統等多方面的服務支援,可以改善門店經營效率和水準。不過,曾紅衛認為,門店标準化的建立仍然較難,整個過程就是建立标準、落地實施标準和兌現标準的過程,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從目前汽車後市場的發展來看,途虎養車、京東、孚創以及天貓養車等多家企業已經入局,這類企業的介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攪動市場格局。不過,新康衆首席營運官李逸認為,汽車汽車後市場短期内應該不會出現大批門店倒閉現象,但長期看門店和工位總量一定會減少。“參照其他行業,總規模的縮減才意味着行業真正更新,效率變高。落後産能被淘汰是必然結果,未來兩到三年,頭部玩家一定會增強對使用者的把控力,否則很難對門店形成有價值的幫助。其中,供應鍊、品牌商等都已布局汽服連鎖,盡管在模式的輕重上存在差異,但接下來面對的行業難題是一樣的。至于未來5年,隻有具備營運能力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李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