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仕亮:巧扮“太君”,擊斃30多名日軍,白刃戰殺敵過百

作者:淺談論史

在《亮劍》中有一幕讓很多人印象深刻,李雲龍在伏擊日本戰地參觀團之後,部隊和幸存的日軍大佐進行一對一的白刃戰,并手刃了對方。

李仕亮:巧扮“太君”,擊斃30多名日軍,白刃戰殺敵過百

真實的抗戰時期,日本陸軍以“擅長白刃戰著稱”,日軍的新兵都盡可能進行喪盡天良以刺殺活人練膽。說句實在話,抗戰初期,無論是八路軍,還是國民黨的軍隊,白刃戰都拼不過日軍。

但是也是有例外的,八路軍的拼刺高手就絲毫不懼與日軍單挑,往往還能賺幾個,著名拼刺英雄李仕亮就有這樣的經曆。

李仕亮:巧扮“太君”,擊斃30多名日軍,白刃戰殺敵過百

李仕亮是陝西綏德縣人,1919年出生,十四歲時就在老家陝西綏德加入兒童團,15歲起跟随劉志丹鬧革命,同年在紅25軍75師203團3連入黨。國共兩黨合作後,他的連隊改編為八路軍115師688團1營3連,從此踏上抗擊日寇的漫漫征途,不久升任副排長。

1939年5月在河南滑縣五龍鎮與日軍對刺,是李仕亮入伍後第一次與鬼子拼刺刀。一個清晨,當時擔任八路軍副排長的李仕亮帶着部隊駐紮在河南滑縣五龍鎮,六年的軍旅生活足以讓他成熟,如今卻仿佛有點焦躁不安。突然收到消息的日軍派出了100多人突襲他們,在日軍進村後,很快雙方打起了白刃戰。

盡管練過無數次的拼刺路數雖早已熟記在心,但由于倉促迎戰,準備不足,在與第一個鬼子格鬥時,稍顯慌亂,被敵人刺傷了小腹。這之後,他沉住氣,撥開敵人刺刀,一個“中刺”刺中鬼子胸部,緻其當場斃命。在刺第二個鬼子時,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信心倍增,兩個回合下來便刺死對方。又過了幾分鐘,在與第三個鬼子格鬥時,他對于如何應用拼刺戰術已經了然于胸了。雙方都是先在防守上下功夫,并尋找對方的破綻。一來二去,雙方的刺刀架在了一起。他用力往下壓。鬼子拼命往上擡,試圖避開刀鋒。雙方相持10多秒鐘,彼此都在心裡盤算着下一招兒。這個當口,他搶先出招兒,反手用槍托砸在鬼子的左臉頰上。鬼子喉嚨裡咕噜一聲,倒在地上。

李仕亮:巧扮“太君”,擊斃30多名日軍,白刃戰殺敵過百

此戰,我軍大獲全勝,鬼子偷雞不成蝕把米,幾乎全軍覆沒。我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帶隊的副營長、連長、排長等人全部壯烈犧牲,副排長李仕亮右臂負輕傷,腹部負重傷,腸子流出。李仕亮縫補4針,休養一個多月才痊愈。

李仕亮傷愈歸隊後,再次走上戰場。

1942年3月,李仕亮時任副連長,接到攻打七裡店敵人碉堡的艱巨任務。說它艱巨,是因為友鄰部隊攻打數次沒有拿下。這個碉堡利用一個土寨子改建,地勢較高,周圍有一圈兒戰壕,僞軍一個排駐在寨子裡面的平房裡,易守難攻。

  惟有夜攻。晚上,李仕亮帶領3個排長,利用敵人打照明彈和探照燈的機會,潛伏到離碉堡15米的土塄坎下,眼前便是一道鐵絲網。摸清了碉堡上敵人火力配備情況後,李仕亮給各排長布置了封鎖敵人火力的任務,另外抽出兩個班埋伏在公路邊,防止敵人增援。

淩晨,李仕亮身先士卒,與十三名突擊隊員開始了攻打碉堡的作戰。剪開鐵絲網時,觸動到了鈴铛,膽小的敵人發現了動靜,四處開槍。

李仕亮帶着隊員迅速通過鐵絲網,架好雲梯,爬了上去,一個接一個的往寨子裡扔手榴彈。一口氣李仕亮扔了32個手榴彈迫使寨子裡的敵人後退十多米遠。

炮火跳動,思緒奔馳。李仕亮果斷帶人從梯子上跳了進來,一舉俘虜7名守敵,繳獲槍支30多杆,彈藥10多箱。

李仕亮:巧扮“太君”,擊斃30多名日軍,白刃戰殺敵過百

1943年,李仕亮擔任連長職務。這年春季,日寇不斷到農村騷擾,搶奪糧食,蹂躏婦女,嚴重影響農民春耕生産。

一天接偵察兵報告,炮樓裡走出8個僞軍。李仕亮趕忙帶一個班兵力下山設伏,一舉擊斃4人,俘虜2人,剩下兩個逃回了炮樓。

繳獲槍支6支,小太陽旗一面。将俘虜解押到團部後,李仕亮率部傳回駐地。

為了應對日軍的保護,于是在李仕亮的安排下,戰士們用日軍遺棄的空罐頭盒(反面為黃色)剪成一些五角星,用農民群衆的紅布做成領章,裝扮成日本兵。當天晚上,大家裝扮完畢,在團部日語翻譯韓祥的指導下,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彩排,每個人對戰鬥意圖都心中有數了。

第二天拂曉,經偵察兵探知,鬼子果然出動五十多人,前來報複,埋伏在曹廳溝路邊山頭。李仕亮帶領40多名戰士撤出村子,轉移到曹廳溝對面的山坡上。将火力布置好後,李仕亮扮做日軍少佐,帶着十多個假日本兵走下山坡,韓祥用日語高喊:“讓你們隊長過來講話!”

對方不知是假,鬼子隊長乖乖地向這邊走來,早已埋伏在小山包背後的日本兵也都放松警惕,紛紛從藏身處走出,聚集在山包頂上,坐的、躺的都有。李仕亮見時機成熟,一槍打死鬼子隊長,槍響就是指令,我軍兩挺機槍、幾十條步槍一起開火,日軍毫無準備,片刻功夫被打死30多人,餘者慌忙撤退,我軍大獲全勝,僅有兩名戰士輕傷。

這一仗,打得相當漂亮,八路軍太行軍區專門将這一仗排演成話劇,到處演出,鼓舞鬥志。

李仕亮:巧扮“太君”,擊斃30多名日軍,白刃戰殺敵過百

1944年,八路軍太行軍區在山西塞縣召開英模大會,劉伯承贈給他一面紅旗,上書“殺敵英雄李仕亮”,獲得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一類第一名殺敵英雄稱号。

抗戰8年,李仕亮參加過六十多次戰鬥,6次負傷,身上留有9處傷疤,一個彈片仍留在頭部。後因傷勢較重,上級決定送李仕亮到延安中央醫院治療。又因傷口恢複緩慢,決定暫時送他回家養傷,協助地方政府工作。

嗣後,經上司反複做工作,李仕亮正式到地方工作。

  其後,他先後擔任過綏德縣遊擊大隊大隊長、獨立營政委、警察局局長、區委書記、軍分區司令部副部長等職。1953年舊傷複發,經過治療,轉至西北榮軍療養院休養。此後,他主動辭退了警衛員,學習針灸,義務為群衆治病。1960年,組織上安排他到西安體育學院工作,先後任後勤總務處、保健系、綜合系黨支部書記。

李仕亮:巧扮“太君”,擊斃30多名日軍,白刃戰殺敵過百

1980年,李仕亮從西安體育學院,享受副院級待遇,2016年01月23日病逝,享年97歲。

為國為民,李仕亮真乃俠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