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止提升續航,新能源車上“大電池”竟然還有隐藏BUFF?

從去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市場來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高增量發展階段,而對于純電動車而言,雖然各大品牌技能樹各異,天賦點有所不同,但如何衡量一款車的好壞,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核心名額無非還是續航裡程的多少。

想增加續航裡程,有許多方面可以着手實作,比如通過優化造型減少空氣阻力、采用更加先進的電子電氣件,以及優化電動機工作邏輯,從各種能量回收上下功夫等等,以上的種種方法,自然能夠獲得不少提升。

但回歸到本質來看,相比上述的舉措,提高電池容量仍然還是最重要的一環。

不止提升續航,新能源車上“大電池”竟然還有隐藏BUFF?

近年來,新能源車上使用的動力電池雖然談不上有突破性進展,但每年還是能夠看到不少創新,在化學材料上,三元NCM配比從523,到811再到無钴電池的出現,單體電池向高鎳發展之後,能量密度的提升還是有目共睹的。

另一方面,CTP無模組電池和CTC一體化電動底盤的出現,則讓整個電池在整包層面實作了更高的使用率,提升了PACK層面的能量密度。

如今,一輛售價15萬以上的純電動車,續航裡程達到500公裡已經不再是什麼新聞,有的甚至更多,從單日通勤的角度來說,500公裡意味着單次點對點通勤距離已經可以達到200公裡以上,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群體的通勤需求。

有人說,既然新能源車續航大多都在500公裡以上了,那麼電池容量繼續增大下去,必然會導緻成本上升太多,成本效益會降低,我們是不是不再需要大電池了?

不止提升續航,新能源車上“大電池”竟然還有隐藏BUFF?

如此結論,自然是存在一定的道理,但顯然不完全對,今天我們就來讨論一下新能源車上大電池這件事中的那些隐藏BUFF。

第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快充了,目前,對于解決裡程焦慮的方案中,快充和換電是兩種不同的方案,各有利弊。

而車企在宣傳快充時,普遍都會選擇一個區間來進行宣傳,例如電池電量從30%充到80%,或是20%充到80%,所需要的時間最快隻需要30分鐘,但充滿的時間,基本不會提到。

不止提升續航,新能源車上“大電池”竟然還有隐藏BUFF?

這裡和手機等其他數位産品的充電事實上是一樣的邏輯,裡面的核心問題在于,電池的化學特性決定了——在充到一定電量之後,就會越充越慢,臨界滿電時,充滿需要花費的時間是無比漫長的。

不止提升續航,新能源車上“大電池”竟然還有隐藏BUFF?

是以,某種意義上來說,從電池電量20%快充到80%的總電量,是影響一輛新能源車日常使用是否便利的關鍵要素。

而采用大電池的設計,意味着實作快充的這部分電量足夠多,這也就進一步意味着,在不影響充電體驗的前提下,大電池因為能夠實作更長的快充時間,進而可實作更長的續航。

另一方面,更大的電池,通常意味着放電功率也會增加,維持高性能的放電的時間更長,車輛性能一緻性更好。

此外,在電池電量衰減的預留電量方面,更大電池,意味着可以擁有更多的抗衰減的備援容量,對于整個新能源車全生命周期的充電、性能、續航體驗上,也都更好。

不止提升續航,新能源車上“大電池”竟然還有隐藏BUFF?

大電池的好處,就好似一個人住房子。小戶型居住面積不大,雖然通過可以各種極緻的折疊家具輔助,照樣能井井有條,但如果能夠選擇300平方米大平層,相信沒人願意每天收拾屋子去住小戶型,東西随便放不是更香嗎?

而對于電池來說,容量更大的電池,就像大平層的房子一樣,意味着成本的提升。

不過,如果在同價位中,你恰好有幾款新能源車不知道選哪輛,那麼看到這裡,我相信你已經有了新的參考系,幫你完成這次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