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輪胎大王”:從瀕臨倒閉到中國第一,掌舵人身家260億元

山東“輪胎大王”:從瀕臨倒閉到中國第一,掌舵人身家260億元

全球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5億輛。中國首次突破3億輛大關,超過美國(約2.7億輛)成為全球單一國家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作為汽車的重要零部件之一,輪胎産業也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Brand Finance釋出的2022年全球輪胎品牌價值15強(Tyres 15 2022)榜單顯示,法國米其林以77.36億美元,連續五年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輪胎品牌;緊随其後的是日本普利司通(70.99億美元)、德國大陸馬牌(42.53億美元);鄧祿普和固特異品牌價值均超過20億美元,分列第4、5位。

排在第6-10位依次是倍耐力、韓泰、優科豪馬、通伊歐輪胎、佳通;中國有兩個品牌上榜,玲珑輪胎、賽輪分别排在第11、12位;印度阿波羅輪胎、美國固鉑輪胎、印度MRF排名第13、14、15位。

山東“輪胎大王”:從瀕臨倒閉到中國第一,掌舵人身家260億元

簡單介紹一下:玲珑輪胎成立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是一家集輪胎的研發、制造、銷售與服務為一體的技術型輪胎生産企業,總部位于山東招遠。旗下擁有玲珑、阿特拉斯(ATLAS)、EVOLUXX等多個品牌,廣泛應用于乘用車、商用車、工程機械車輛等。2020年營收183.83億元。

在中國市場汽車原配輪胎品牌排行榜中,玲珑輪胎高居國内品牌第一;在純電動新車原配輪胎品牌中同樣位列榜首,包括五菱宏光MINI、比亞迪秦PULS、宋 PRO、一汽紅旗E-HS3、E-HS9等。為全球60多家汽車廠100多個生産基地提供配套服務,涵蓋了奧迪、大衆、通用等知名品牌,配套總量累計超過2億條,連續多年位居中國第一。

山東“輪胎大王”:從瀕臨倒閉到中國第一,掌舵人身家260億元

公司前身“山東招遠制修廠”,主要從事翻新、修補舊輪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言,發展基本是在原地踏步。十二年間換了六任廠長,裝置、技術依舊落後,總資産還沒有50萬元。在市場大潮沖擊下,一度入不敷出、瀕臨倒閉。

直到87年,年近40歲的王希成臨危受命成為第八任廠長。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後,他提出了“路邊到路中,路中力争上遊”發展方針,開始二次創業。他身先士卒沖在第一線,困了就在辦公室打個盹,餓了就啃幾個冷饅頭。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王希成的帶領下,當年便成功生産出9.2萬套輪胎,完成産值650萬元,實作利潤45萬元。

到了90年代初,玲珑輪胎年産值突破1億元。産品逐漸由原來的低檔馬車輪胎發展到轎車、輕卡、工程、載重、農用五大輪胎系列,實作了從輪胎制修向斜交輪胎規模化生産的轉變。

山東“輪胎大王”:從瀕臨倒閉到中國第一,掌舵人身家260億元

01年的時候,玲珑輪胎綜合實力已跻身中國輪胎行業TOP10。王希成提出要帶領企業跨越式發展,由單一的斜交胎生産轉向子午胎生産。打個比方,如果把斜交胎比作黑白電視機,那麼子午胎就相當于彩色電視機。

同年9月份,第一條半鋼子午線輪胎順利下線;11月份,年産30萬套全鋼子午線輪胎項目破土動工。僅僅用了11個月的時間就建成投産,創造了令行業震驚的“玲珑速度”。

與此同時,王希成提出國際化戰略,帶領玲珑輪胎“走出去”。時至今日,其産品遠銷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海外設有近300家一級經銷商網絡。公司在招遠、煙台、北京、上海、濟南、德國、美國設立研發機構,建立起“三國七地”全球化研發機構;

目前,玲珑輪胎在海外擁有泰國、塞爾維亞兩個生産基地;在國内設有招遠、德州、柳州、荊門、長春五個生産基地,并确定在陝西銅川、安徽合肥廬江建設中國第六個、第七個生産基地。

寫在最後

根據《2021胡潤百富榜》顯示,王希成家族财富達到260億元,同比增長21%,排在山東上榜企業家第六位。去年玲珑輪胎預計淨利潤8.8億-11億元,同比減少50%-60%,主要原材料采購成本的上漲,導緻公司産品成本大幅提升。

有業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全球輪胎市場依舊是歐美、日本品牌占據主導地位。從占有率來看,中國企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