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親兄私通的文姜,到底是被強加了惡名,還是真的有才卻放蕩?

作者:話筆閑談

古代出現過許多傳奇女性人物,對于那些長相突出的,人們也喜歡将她們排在一起,比如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這四位算是整個古代美女的代表。

而其他的美人也會進一步細分,比如在兩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還分有春秋四大美女:息妫、夏姬、齊文姜和西施。不過雖說是有名的美女,但有兩位的名聲卻不怎麼好。

對于齊文姜這個人物,我在國中的時候就粗淺地了解過。當時總愛到小書店買些雜志、課外書看,記得有一本曆史類的書,裡面就寫過一段文姜的故事,說她和自己的兄長私通。當時我簡直是大受震撼,以至于對她印象深刻。

和親兄私通的文姜,到底是被強加了惡名,還是真的有才卻放蕩?
齊文姜是齊僖公的女兒,齊襄公同父異母的妹妹,在曆史上,齊文姜非常出名,《左傳》《詩經》《列女傳》等諸多古籍著作中都有提過她。

絕代姿色

齊文姜最引人津津樂道的有三點,一是她美豔動人的容貌,《詩經》中就有一篇如此寫道:

有女同車,顔如舜華。

将翺将翔,佩玉瓊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顔如舜英。

将翺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将其比作木槿花,嬌豔迷人,還稱贊她有良好的淑德。

《東周列國志》描寫的就更天花亂墜了:

生得秋水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真乃絕世佳人,古今國色。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是以号為文姜。

由此可看,文姜不僅生得美貌,才華也極佳。畢竟她是一國之君的女兒,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并且看文姜的名字,姜是她的姓,“文”是她的谥号,可知她的才氣是受到世人肯定的。

和親兄私通的文姜,到底是被強加了惡名,還是真的有才卻放蕩?

文姜之亂

美貌之外,另一個人人皆知的便是“文姜之亂”,也就是她那段被視為‘放蕩’‘淫婦’的情史。

公元前709年,魯桓公迎娶齊國文姜為正妻,立為夫人。不過據諸多史料記載,文姜在出嫁前,以及出嫁後,都和自己的親兄長齊襄公存在不倫關系。

最有名、也是将文姜釘在恥辱柱上的事件,是魯桓公之死。此事史上多有記載,比如一百多年後的、最早表示文姜‘淫亂’的《左傳·桓公十八年》中是這樣描寫的:

公将有行,遂與姜氏如齊。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無相渎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公會齊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車。

公元前694年的春天,魯桓公要去通路齊國,但卻帶上了文姜。

魯大夫申繻知道後很氣憤,因為對齊國兄妹的那點事心知肚明,這次文姜也陪同去齊國,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呢。

申繻表示女(文姜)有夫家,男(齊襄公)有妻室,就不要太過放肆了吧。

申繻憤怒發言。

申繻譴責警告。

申繻……預言成真了。

果然文姜到齊國後,和多年未見的哥哥齊襄公舊情複燃,給魯桓公戴了綠帽子不說,還被魯桓公知道了。

魯桓公發現後怒斥文姜,而文姜轉頭就向齊襄公告狀,結果齊襄公居然就這樣把來訪的一國之君給殺了。

和親兄私通的文姜,到底是被強加了惡名,還是真的有才卻放蕩?

《公羊傳》裡對魯桓公的死記載得更為詳細,還寫出了文姜當時的密語:

夫人谮公于齊侯:“公曰:‘同非吾子,齊侯之子也。’”

齊侯怒。與之飲酒,與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焉,于其乘焉,搚幹而殺之。

當年四月,齊襄公設宴款待魯桓公,并灌醉了他,之後讓公子彭生将其扶上車,等再下車的時候,魯桓公就離奇猝死了。這裡的“搚”是折斷的意思,也就是說,彭生可能‘一不小心’把魯桓公的脊椎給折斷了。

為了妹妹/情人把來訪的一國之君殺了,再輕飄飄地把兇手彭生殺了以做交代,這樣的橋段就算放在小說裡,估計也會被噴到自閉。可曆史有時就是這樣的簡單粗暴。

因為魯桓公之死這件事,文姜的荒淫形象已被認定,她也是以被唾棄千古。

不過關于文姜之亂的真相,到底是不是如《左傳》記載的那樣,其實也有不少學者在重新解讀,比如說記錄魯國曆史的《春秋》并沒有關于文姜‘淫亂’的記載;魯國不僅始終将文姜尊為夫人,死的時候還葬稱‘小君’,絲毫沒有貶損之意。

不說文姜和齊襄公之間是否真的存在不倫關系,單看魯桓公的死,是不是真有文姜的撺掇、齊襄公隻是一時上頭,有沒有其它的目的隐藏其中,就不好說了。

然而畢竟曆史已久,且後世記載也都如此引用,文姜的形象基本已根深蒂固。

和親兄私通的文姜,到底是被強加了惡名,還是真的有才卻放蕩?

女外交家、代兒攝政

在津津樂道于文姜的情史之外,其實我們還可以看到文姜不俗的政治能力。

在魯桓公死後,文姜有一段時間沒有回國,但在兒子魯莊公即位後,文姜又回到了魯國。他的兒子此時隻有十二歲,尚且年幼,而文姜作為魯國先君夫人的地位并沒有改變,是以她就開始管理朝政,助魯國穩根基。

《春秋左傳》中記載了文姜多次以諸侯國君之禮“會”或“享”齊侯和莒國的事,其中對于文姜出使齊國的事,後世仍有人将其定義為是目的不純,是和齊襄公幽會去了,不過那會兒文姜已經五十多歲了,而且不止齊國,她還去了莒國,是以這應該隻是一種單純的外交手段,畢竟當時齊魯争強,而魯國處于劣勢,文姜應該是在協調兩國關系。

和親兄私通的文姜,到底是被強加了惡名,還是真的有才卻放蕩?

雖然曆史上都因文姜和親兄私通而在貶斥她,但也無法掩蓋文姜為保持魯國地位、緩解齊魯沖突所做出的努力。正因為文姜的外交政策有效果,是以才有人說她是中國曆史上,有傳世文獻記載的第一位女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