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作者:專注北交所的安福雙

西安希德電子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以融合感覺、寬帶通信、智能裝備為核心業務,為軍事、應急及能源等領域提供裝置、系統和服務的綜合性企業。公司位于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産業基地,于2015年9月在新三闆挂牌,股票代碼:833477。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公司以融合感覺、寬帶通信、智能裝備為核心業務,掌握了毫米波雷達成像技術、成像毫米波雷達與視訊資訊融合感覺技術,無線寬帶傳輸技術、智能組網技術,自主要制和智能輔助決策等多項核心技術,并成功應用到軍事、應急、能源等領域。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公司主要産品有三塊:

1.雷達與指控系統

公司雷達産品包括雷達發射元件、低空監視雷達、地面單兵雷達、單兵探測雷達等産品。

雷達發射元件類産品包括C波段固态發射元件,C波段固态發射機,多通道雷達接收機以及彈載毫米波接收機。多通道雷達接收機由插頭連接配接的射頻和中頻子產品組成,各通道可獨立接收處理信号。

彈載毫米波接收機主要應用于對體積、重量要求高的領域,如航空、航天,并且其專門針對抗過載能力而設計的結構,可以靈活應用于振動強度較大的嚴苛環境。

低空監視雷達主要應用于低空監視領域(500m-3000m),針對低空環境中各種飛行器有效輻射面積(RCS)小、速度慢、仰角低等特點,應用脈沖壓縮、脈沖多普勒、恒虛警檢測等信号處理方法,可以實作在強雜波背景下對低、小、慢目标的探測、跟蹤,為實作低空領域的管控提供有效資料支撐。

雷達檢測系統有多款雷達目标模拟器、回波模拟器和電子對抗激勵器等産品,滿足不同體制、不同應用場景的雷達及雷達對抗的半實體仿真、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要求,并提供訂制頻綜和固态發射元件、收發信機元件,以滿足不同客戶的應用需求。

公司雷達檢測産品突破傳統外場飛行試驗存在試驗周期長,成本高,環境複雜難以模拟,試驗複現困難,保密性差等等困難。

逐漸實作試驗靶場、試驗基地的數字化程序,提高試驗效率;同時采用雷達目标模拟器産生目标航迹信号,加快雷達系統研制周期,縮短試驗周期;采用射頻存儲轉發技術的雷達目标模拟器,完成對雷達全系統的功能測試。

公司除了軍用雷達,還有民用雷達産品,比如:

HS-R300型4D毫米波點雲成像雷達:4D毫米波點雲雷達的主要功能是為礦區大型運輸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提供前方實時環境感覺資訊,包括車輛人員。車輛及可能造成行駛危險的凸起、凹陷障礙物。通過遠區(低威脅區)目标探測和近區(高威脅區)目标4D毫米波點雲成像,為車輛自動駕駛提供資訊支撐和決策依據。

HS-R500型60G交通資訊檢測雷達:毫米波測速雷達工作頻率24GHz,采用單發多收微帶天線形式,發射調頻連續波(LFMCW)信号,接收車輛目标反射回波信号,測量車輛目标的實時速度和距離,主要實作對運動車輛目标實時測速功能。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HS-R200型77G汽車毫米波雷達:77G車載毫米波雷達采用調頻連續波(FMCW)工作體制,內建的、小型化設計,友善內建于各類轎車、無人車及特種車輛上,可應用于各類車輛的防碰撞保護系統、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遠距離區域監控系統,盲區監測系統等領域,能夠針對各種複雜道路環境實時提供有效的目标距離、方位、速度及預警資訊。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毫米波是指波長在 1 - 10mm 、 頻率約在 30 - 300GHz 之間的電磁波 。毫米波早期應用在 1930 年代的軍事用途 , 例如 :雷達偵測 、 飛彈制導 、 衛星遙感以及電子對抗等 。毫米波雷達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可分為汽車端和道路端 。近年來 , 毫米波雷達廣泛應用于汽車 ADAS 自動駕駛領域 , 主要進行測距。

毫米波雷達技術較為成熟,按照頻率可分為 24GHz 和77GHz。

24GHz——2019 年全球市占率 54.35%,探測距離 60m,稱為短距離雷達。主要應用于盲道檢測(BSD)、車道偏離預警(LDW)、車道保持輔助 (LKA)、泊車輔助 (PA)、變道輔助 (LCA)、倒車輔助(BSD),目前為毫米波雷達中常見産品。

77GHz——2019 年全球市占率 45.52%,探測距離 100-250m,稱為長距離雷達。主要應用于自适應巡航 (ACC)、 自動緊急制動(AEB) 、前向碰撞預警 (FCW) 。AEB 是毫米波雷達的核心功能。

公司24G和77Ghz産品都有。此領域的競争對手有:國睿科技、雷科防務(SZ:002413)、和而泰(SZ:002402)、博世、大陸、海拉、華域汽車、德賽西威、海康威視、 森斯泰克、杭州智波、行易道、隼眼科技、蘇州毫米波、深圳安智傑、湖南納雷等。據 OFweek 統計, 2018 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出貨量 CR5為 68%,分别為:博世(19%)、大陸(16%)、海拉(12%)、富士通天(11%)、電裝(10%)。可見,公司想要在這個集中度很高的市場進行突破,不容易。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由于自動駕駛需求及等級提升, 國内毫米波雷達裝載滲透率不斷提升,整體市場空間高速增長。

根據頭豹研究院, 2015-2018 年大陸毫米波雷達行業市場規模從1.5 億元增長至 23.5 億元, CAGR 150.2%。考慮自動駕駛需求上升以及自動駕駛等級提升對單車毫米波雷達數量需求增長,預計 2023 年中國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将達到 171 億元, 2018-2023 預測 CAGR 48.7%。

毫米波雷達國産化程序不斷繼續,國産替代未來空間較大。24GHz 産業鍊成熟度較高,77GHz 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目前國内市場多數毫米波雷達産品為 24GHz毫米波産品,其主要在 2013 年進入中國試樣, 2018 年已實作大規模量産,供應鍊發展成熟,其市占率為 51.2%。但目前國内 77GHz仍未實作大規模量産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國内的雷科防務2020年開始小批量量産毫米波雷達,德賽西威、華域汽車、森斯泰克等也開始小規模量産,和而泰還在研發中。如果希德電子加快進度,還是有一定機會。

2021 年 12 月 31 日,希德電子釋出公告:拟與江蘇省鹽南高新區下屬鹽城市大資料集團有限公司簽署《項目合作協定書》。

協定約定公司在鹽南高新區投資設立新公司,項目公司未來兩年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币 1 億元,公司主要從事汽車毫米波雷達、智能交通資訊檢測雷達、雷達+視訊交通資訊融合感覺裝置的研發、生産、銷售等業務。

其中,一期固定資産投資 5000 萬元,建立毫米波雷達、雷達+視訊交通資訊融合感覺裝置産線,裝置購置費用約 4300 萬元。項目由子公司恒盛安信負責經營。

2. 導航與控制系統

公司以北鬥導航終端為基礎,專注于特種領域的高精尖端衛星導航技術及關鍵性産品開發,提供全方位、多領域的導航應用解決方案。

依托高精度衛星導航及抗幹擾技術核心技術群,形成了衛星導航抗幹擾技術、高精度定位技術、高靈敏度衛星導航技術、高動态衛星導航技術以及衛星和其他導航技術如慣性導航技術等分支技術叢集,并形成了衛星導航接收子產品、衛星導航接收機、衛星導航抗幹擾天線、衛星導航增強系統等“關鍵器部件-終端-系統”系列化産品。

衛星導航接收機産品包括北鬥/GPS衛星導航接收機、北鬥/GPS抗幹擾接收機、北鬥/GPS快速定位定向儀、高精度衛星導航接收機、三模衛星導航接收機、高動态衛星導航接收機等。

從性能特性角度可以分為多天線高動态接收機,非差分高動态高精度接收機,僞距差分高精度接收機。

從應用場景和載體角度可以分為車載終端、艦載終端、機載終端、彈載終端等。其中,機載終端及彈載終端受速度、高度、體積、重量等應用限制,需具備高精度高動态導航定位、高精度授時的性能,研發難度大、性能要求高。

公司尤其關注彈載平台和機載平台上導航的特殊應用,側重于高動态、高精度、低功耗、體積受限及旋轉平台信号受到遮擋等方向,為使用者提供高可靠、高品質的子產品、終端及系統。

公司導航接收機産品已經進入實際合作的主要領域包括:主力機型、加改裝機型等機載應用,地對地飛彈、空空飛彈、空對地飛彈、地對地飛彈等彈載應用,搜救電台及黑匣子,沖鋒舟,直升機等近20餘個型号。

衛星接收機用來收集處理天線接收到的電磁信号。接收機接收 GPS 或北鬥衛星發射的信号,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高度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的信号,并跟蹤這些衛星的運作,獲得必要的導航和定位資訊及觀測量。

随後對所接收到的 GPS 信号進行變換、放大和處理,以便測量出信号從衛星到接收機天線的傳播時間,解譯出衛星所發送的導航電文。最後實時地計算出測站的三維位置,基至三維速度和時間。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衛星接收機主要可以分為導航型接收機、測地型接收機和授時型接收機:

導航型接收機: 主要用于運動載體的導航,它可以實時給出載體的位置和速度。這類接收機一般采用 C/A 碼僞距測量,單點實時定位精度較低,一般為± 25m,有 SA影響時為± 100m。

測地型接收機: 主要用于精密大地測量和精密工程測量,定位精度高,儀器結構複雜,價格較貴。

授時型接收機: 主要利用衛星提供的高精度時間标準進行授時,常用于天文台及無線電通訊中時間同步。

根據銀河證券估計,國内軍用北鬥導航市場空間每年超 150 億元。根據美國GPS國防預算資料,導航接收機占比大概是1.6%。據此推算,國内軍用衛星導航接收機市場空間約為每年2.4億。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此領域的競争對手有:盟升電子(SH:688311)、雷科防務、華測導航(300627)、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海格通信(SZ:002465)、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航天長征火箭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熊貓漢達科技有限公司、星網宇達(SZ:002829)、 雷科防務(SZ:002413)、晶禾電子(KCB:A05350)、振芯科技(SZ:300101)等。

公司導航産品毛利率(30.77%)遠低于A股同行盟升電子(67.5%)、振芯科技等,營收規模也非常小,說明沒有明顯的競争優勢。

3.無線通信與系統

依托無線電通信及抗幹擾技術核心技術,公司以傳統軍工無線通信類産品為基礎,側重于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與系統的研發,尤其是戰術系統效能增強産品的研發。目前公司無線通信與系統産品可分為通信類産品、資料鍊和無線自組網。

随着戰争形态向資訊化、智能化發展, 飛彈武器全程入網、全時可控的作戰需求, 使得彈載資料鍊成為飛彈武器的基本配置, 加速了飛彈武器裝備發展呈現出“無鍊不成導” 的趨勢。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比如公司的XDCX-03輕型化地空資料鍊,可以用于飛彈資料傳輸。XDCX-03機載端機是适用于中小型巡飛彈群用的綜合資料鍊電台,可令空中節點自組織動态組網,滿足中小型巡飛彈群察打一體作戰任務中典型的後端飛行控制及打擊控制、節點傳感器資訊搜集、前端圖像視訊回傳的作戰功能要求。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資料鍊屬于戰術系統效能增強系統的一種。資料鍊産品由系統設施、通信規程和應用協定組成,通過資料鍊,可以将數字化戰場中的各項傳感器資料,通過加載資訊管道連結企業。

是以資料鍊自身即是連結數字化戰場上的傳感器,是一種指揮中心、武器平台、作戰部隊的一種資訊處理、交換和分發系統。

公司資料鍊産品通過采用網絡通信技術和應用協定,可實作機載、彈載、陸地、艦載戰術資料系統之間的資料資訊交換,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戰術系統效能。

公司緻力于陸地彈載/機載資料鍊,彈彈/無人機資料鍊,無人機測控資料鍊和深空通信測控資料鍊四大平台資料鍊方向的開發和研究。

此領域的競争對手有盟升電子、七一二( 603712)、雷電微力( 301050.SZ)、ST凱樂(SH:600260)等。

盟升電子通信資料鍊毛利率水準較高,超 70%,主要由于該類産品技術難度較大。希德電子無線通信闆塊整體毛利率僅17%,和競争對手差距很大。

此外,2021 年 10 月 8 日,公司公告:拟與陝西省商洛市山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委會簽署《機器人和電磁材料科研生産基地項目》投資建設合同,在山陽高新區未來五年分兩期投資,總額不超過人民币 4.3 億元。、

一期投資 1.3 億元(公司通過固定資産、無形資産以及貨币資金合計投資不低于 1.04 億元;山陽高新區通過貨币投資不超過 2600 萬元),一期計劃于 2022 年年底前建成投産,并租賃标準化廠房 4000 平方米,建設軍用狹窄空間機器人、複合材料生産項目;二期投資 3 億元,主要建設複合材料科技園,二期投資結合一期實際投産情況推進。

可見,公司業務布局很大,涉及多個領域。但是公司目前規模還小,是不是應該先聚焦到某個方向,做深做透做強,然後再逐漸從核心業務進行擴張?

2020年,公司将前期已确認的開發支出調整到研發費用, 緻使開發支出變動較大。公司對研發方向适度調整,對已進入資本化的開發支出項目智能交通系統(雷視一體機、毫米波雷達)、某型飛機綜合電子系統、遊隼項目(直升式無人機)、傳統脈沖雷達、三維雷射雷達、北半Ⅰ代等無法在計劃有效期内形成産值并進行推廣的項目進行終止和調整,這些項目 2020 年未給企業帶來收益,若繼續沿原方向研發,仍需投入費用,公司根據實際營運情況,決定對研發結構進行調整,終止上述資本化項目。

白話翻譯一下:公司前期研發項目太多太亂,原以為能結果開花不料很多打水漂了,是以計提損失了。

是以,公司自己也意識到盲目亂鋪攤子的嚴重問題,開始縮減研發項目,進行聚焦。

另外,公司各個産品線毛利率都是偏低的,原因應該有兩方面:

一是毫米波雷達、衛星導航接收機等産品裡面核心部分都是晶片,公司并無自研能力,都是外購,比如毫米波雷達産業上遊包括 MMIC、 DSP晶片、高頻 PCB 等環節均由海外企業把控,那麼公司更類似一個外購晶片和作業系統的電腦組裝企業,技術含量不高,自己創造的價值量低。

二是公司很多産品型号銷售收入很低,沒有批量規模化生産,缺乏規模效應。

是以,公司可能還需要較長時間來進行業務布局調整,來推進各項業務放量,短期内業績還無法釋放出來。

掘金新三闆之希德電子:軍工雷達、拓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

特别說明:文章中的資料和資料來自于公司财報、券商研報、行業報告、企業官網、公衆号、百度百科等公開資料,本人力求報告文章的内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确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文章中的資訊或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人不對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更多北交所和新三闆投資深度分析,歡迎關注@專注北交所的安福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