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文短情長
圖檔|來自網絡
素材影視|電視劇《婚姻的兩種猜想》
情感類型|親情/倫理

沒有經曆過他人的苦楚,就不要輕易勸慰他人要善良。
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别人容易,而難的是,我們應該如何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場,去為别人思考。
在電視劇《婚姻的兩種猜想》裡,楊铮就是這麼一種人。
楊铮,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在他還小的時候,父親愛上了别人,跟母親離婚,另外組建了家庭。
楊铮的父親,早在二十年前,因為一場國标舞,結識了一個漂亮的舞伴。
于是這個不負責任的父親,放棄了年幼的孩子跟無辜的妻子,奔向自己的所謂的愛情。
在當時那個年代,一個被離婚的女人,她要經受的,不僅僅是外面無孔不入的風言風語與指指點點。
與此同時,她要一邊背負着被丈夫背叛的傷害,一邊要獨自撫養年幼的兒子。
這麼多年以來,李正紅的日子是怎麼過得。别人不清楚,楊铮這個親生兒子,他能不知道嗎?
一個被離婚的女人,帶着個半大小子。一邊帶孩子,還要一邊打工賺錢養家。各中苦楚,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人,很難真正共情。
父母離婚多年,楊铮一直背着母親,偷偷跟父親有往來。
這一點無可厚非,畢竟血濃于水,父母關系的破裂,也阻隔不了骨肉親情。
父親因意外去世,楊铮背着母親跟妻子,去幫父親料理後事。
他回來的時候,不僅帶着父親的骨灰,還帶來了他同父異母的妹妹曼曼。
如果這個妹妹還小,從某種層面來講,楊铮如果有負擔能力,對這個妹妹有撫養的義務。
可是這個年輕漂亮的妹妹已經成年,他沒有這個義務。當然,除非道義上的相助。
在他們都還小的時候,同父異母的妹妹,用自己的零花錢,給楊铮買了一張電影票。
因為這份感動,這份親情,被楊铮記了很多年。
别人偶爾給了他一顆糖,楊铮能夠記很久。可是李正紅放棄自己的青春與年華,獨立撫養兒子成年這份恩情,似乎卻被她抛諸腦後。
面對這個沒有一技之長,沒有能力養活自己的妹妹,楊铮自覺地負擔起照顧她的義務。
把人領回家裡之前,楊铮沒有跟母親商量過。他知道母親李正紅,不會接受這個女孩住到家裡。
無論哪個被辜負的正室,都沒有義務也,沒有理由去照顧小三的孩子。
楊曼曼來到這個家以後,是種種沒教養,低情商,責任心缺失的表現。都無一例外,映射了她的原生家庭的狀況。
兩個成年人,一個不顧幼兒妻子,抛下責任感,一走了之。一個明知道對方有妻兒,仗着自己年輕貌美,仍堅持出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這樣結合的兩個人,在家庭責任意識上,毫無疑問是缺失的。他們也将原始家庭這樣的烙印,烙在了一手養大的女兒身上。
這個被帶回家的小姑娘,雖然已經成年,也該懂事了,卻一點也不讓人省心。
面對李正紅這個被她親生父母傷害過的女人,不喊阿姨,張口閉口都是老太婆。
當着李正紅的面,揭她的傷疤,直言自己的父母才是真愛。
那麼李正紅為了前夫跟兒子付出的那些年是什麼,是笑話嗎?
楊铮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情商低,不會說話,還是一方面。
成天待在家裡追劇,購物,打遊戲,甘心當一個寄生蟲。
作為一個寄人籬下的,曼曼在這家住得跟大爺一樣。一點家務活不幹,把家裡的兩個女人當保姆使喚。
而當這種複雜的關系在家中引起沖突的時候,楊铮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勸說母親要大度,放下過去。
他口口聲聲宣稱,曼曼是自己唯一的親妹妹,他有照顧她的義務。
為了父親,也為了這個妹妹。楊铮在給父親下葬的時候,把那個女人的墓地,也放在了父親的旁邊。
可是他忘了,眼前這個被逼到角落裡的女人,是自己唯一的親媽。是在那個艱難的年代,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
别人送的一張電影票的情誼,就能抵過了媽媽當年所受過的所有傷害?
他在成全别人的時候,可曾考慮過母親一絲一毫的感受。
他對妹妹好,是因為想補償老頭,可是誰來補償含辛茹苦,一手把她養大的親媽。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楊铮有什麼樣的立場,去勸他的母親對往事翻篇,去接納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
如果把你放到楊铮這種境地裡,你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