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橋頭火鍋底料的味道:藏了個“笨配方”

作者:界面重慶

重慶橋頭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遊玉勤 攝影:界面重慶 唐浩

火鍋是重慶這座城市的代表符号。

而作為重慶火鍋底料的代表符号之一,誰都繞不開“橋頭”。

如今的“橋頭”火鍋底料,不僅是異鄉人回鄉必帶的“特産”之一,也是在家燙火鍋的首選底料。

一份匠制了18年的底料,為什麼會從默默無聞到今天的四處飄香?

近日,界面重慶專訪重慶橋頭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遊玉勤後發現,“橋頭”之是以能在小天鵝等品牌之後崛起,實作“彎道超車”,是因為“橋頭”站着一對“笨”夫婦,藏了個“笨配方”。

從“橋頭”起步

他們用了個“笨”方法

1988年,剛剛高中畢業的遊玉勤稚氣未脫,在同齡人仍舊迷茫于未知的前路時,她卻毅然選擇了一條十分大膽的路——創業。

“說是‘創業’,其實那個時候就是擺地攤而已。我從做百貨生意開始,小本生意,一點一點地積累才慢慢有了些本錢和銷售的經驗。”

橋頭火鍋底料的味道:藏了個“笨配方”

遊玉勤在種植基地 受訪者供圖

創業16年後,從地攤生意到幫食品廠做休閑食品,遊玉勤及其丈夫餘洪江開始對機械裝置和調味品行業有了一定了解,并将目光逐漸聚焦到調料行業。

調味品行業種類繁多,讓他們真正瞄準火鍋底料這條賽道的,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

“2004年,我看一檔電視節目。當時,‘小天鵝’火鍋總裁何永智在節目上稱,當時市面上生産的火鍋底料,大部分都是來自小企業的硬闆牛油,口感差,衛生沒有保障。”遊玉勤回憶道。

憑借多年對調味品行業的了解,何永智的這番話讓他們覺得,隻要做到品質與口味并重,“老火鍋”底料行業還有大機會。

有做優質産品的心,也需要具有值得信賴的品牌,怎麼辦?

遊玉勤和丈夫決定借船出海。

曆經近一年時間,他們用誠心打動了在當時火鍋餐飲行業十分出名的橋頭餐飲服務公司,并獲得品牌授權,正式成立了橋頭火鍋調料有限公司。

品牌有了,怎樣才能在品種繁多、競争激烈的底料行業中脫穎而出成了下一個難題。

“這個目标急不得,是以我們從一開始就笃定地堅持一個方向,要不急不躁地慢慢打磨口碑和品質。”遊玉勤回憶道。

這在當時火鍋底料市場上的一些人看來,無疑很“笨”。

雖然設想是不急不躁,但賣不出去就活不下去。于是,兩夫婦又用了另一個“笨”辦法。

起初在工廠裡,所有勞工都是銷售人員,每天除了生産,還要到農貿市場擺攤促銷。

“那個時候我們和勞工們都是早上五點就起床了,到農貿市場天天吆喝,從優惠促銷開始,吸引顧客們從零開始了解我們的産品。”遊玉勤說,過往情景現在都曆曆在目,雖然辛苦,但通過一線市場,讓他們真正了解到顧客們的喜好,如今看來,這對她和團隊來說,卻是一條寶貴的經驗之路。

但是,起步是艱難的。

從2004年成立公司,一直到4年後的2008年,工廠仍然虧損。期間,還遭受了一次嚴重的洪澇災害,虧損近60萬。

“當時遇到洪災的時候是真的想過要放棄的。”遊玉勤說,“但是一想到四年來每天都起早貪黑,為了做出一個優質品牌的努力,我們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在品質上堅守

他們用了個“笨”思維

堅持到了2014年,從一開始在農貿市場半送半賣,到那時候已經開始有了全國經銷商,遊玉勤決心和丈夫一起繼續把橋頭品牌這個名字在重慶打響。

于是,就在這年,橋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在巴南區和江津區相關上司的牽線搭橋下,投産建立了新廠,并實作了1個億的産能目标。

也從這時起,“橋頭火鍋”底料有了資金和市場基礎,而品質換來的口碑,讓“橋頭”實作了“彎道超車”。

橋頭火鍋底料的味道:藏了個“笨配方”

重慶橋頭食品有限公司勞工在工作 受訪者供圖

“擁有這一成就,純靠毅力創業肯定是不行的,我們一直都知道,要在這一行業活下去,品牌自律一定是最重要的。”是以,“品質”二字,一直在遊玉勤心裡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而18年的沉澱,也确實讓他們看到了他們堅守品質的價值。

“品質的基本保障是裝置。創業初期,我丈夫就認識到,底料行業的生産資料都太過于傳統,是以基于多年對機械裝置的研究,他對我們的生産裝置進行了适配改造,通過十幾年的不斷創新,目前我們的裝置條件已經達到了全行業第一。”遊玉勤說。

除了對硬體裝置創新,遊玉勤還對底料的每一項原材料的品質都進行了嚴格的把關。

她表示,橋頭火鍋底料的所有原材料均是和諸如金龍魚等知名品牌合作的,無論材料如何漲價,橋頭從未放棄對品質的精細要求。

遊玉勤回憶說:“前幾年,市場上有的辣椒農藥超标,我們就去貴州遵義辦了農業合作社,和農民合作,從源頭上把關品質。”

2005年的時候,遊玉勤還曾去到山西臨汾,和農民同吃同住,隻為親自對原材料進行把關。

她直言:“原材料的品質來不得半點馬虎。之前有一家和我們合作很多年的大米品牌,從南川拉來了10幾噸米,就因為在裡面發現了米蟲,我們就直接放棄了和他們的合作。雖然有損失,但我們不在意,我們在意的是橋頭品牌的品質受到質疑。”

從深入農貿市場打折促銷,到親曆田地把關食品安全,遊玉勤和橋頭一起從零開始慢慢成長,雖然速度不快,方法看似也是最“笨”的,但卻和橋頭火鍋底料十幾年來所堅守的濃郁的厚重口感不謀而合。

如今的橋頭火鍋底料,已被稱為重慶“老火鍋”的代表品牌之一。對此,遊玉勤坦言,這是她和丈夫當年想要的,某種意義上,也是來自于當年的初心。“我從不做欺騙人的事,我做的品牌更是這樣。”遊玉勤說。

“如今為了迎合年輕市場,很多火鍋餐飲都嘗試在火鍋口味上做創新,但是橋頭作為重慶老火鍋底料的代表之一,不會丢失重慶老火鍋的底蘊。”遊玉勤說,重慶人對口感非常挑剔,而火鍋的味道之是以讓人一年四季都着迷,就源于它内在持久不變的純香魅力。

在愛心上堅守

他們藏了個“笨”初願

做“老火鍋”一絲不苟,源自于遊玉勤身上一直存在着的那股子韌勁和純良。

而這股韌勁和純良,卻不止是18年來投身與火鍋底料的對品質的堅守,還有對愛心的堅守:17年堅持不斷地探望養老院的老人,并為他們送去愛心與溫暖。

在巴南區魚胡路敬老院,每年都會迎來一位被稱為“好人”的“遊老闆”,而這位“遊老闆”就是遊玉勤。

橋頭火鍋底料的味道:藏了個“笨配方”

重慶橋頭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線 受訪者供圖

2005年春節前,剛剛建好的這家敬老院,接入了50多名老人,老人們雖然吃飯看病有保障,但生活品質方面卻無法進一步提升。于是,在當地政府的牽線搭橋下,遊玉勤與敬老院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結就是17年。

“這要感謝巴南區民政局。”遊玉勤說,這讓她的一家,收獲了很多很多無法從日常的忙碌中獲得的滿足和情感。

“一旦有了感情,這就成為了我生活中一種沒辦法忘記的習慣,每年團隊堅持去送溫暖和衣物的目的,其實也是希望更多人能夠獻出力所能及的愛心,這也是我作為一名企業家該做的。”遊玉勤說。

除了敬老院,十幾年來,遊玉勤和丈夫從未停下做公益慈善的腳步。

2008年汶川地震,遊玉勤于5月13日,攜團隊13人前往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漢旺鎮參與援建工作,所有資金花銷均是她個人支付。親身經曆大地震的援助和救援的她,更加明确了自己作為一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

“這一切其實歸根結底都是要對得起自己的心,我先生一直笑稱我是‘江姐’,我想可能也是源于我作為重慶人底子裡就是有那種耿直勁吧。”遊玉勤說。

做人對得起“心”,而且堅守着這顆“心”的初願;這一初願投映到“橋頭”,橋頭的四方飄香,其實,隻是初願的味道。

這,算不算是橋頭獨有的一味“笨配方”呢?

文|龐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