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運遺産助力中國首都高品質發展

奧運遺産助力中國首都高品質發展

這是2020年12月18日拍攝的首鋼滑雪大跳台夜景。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2月,英國體育門戶網站inside the games記者菲利普·巴克前往國家遊泳中心“冰立方”報道北京冬奧會冰壺混合雙人賽揭幕戰。

時隔14年故地重遊,他驚奇地發現這塊當年菲爾普斯奪得8金的泳池竟以“水冰轉換”的方式建出5條冰壺賽道。

“很多西方運動員和記者都有這種感受:我們以為中國會像以前那樣建設很多高檔次的全新體育館,但完全不是這樣。”巴克坦言,同一個場館服務兩屆不同的奧運會,這足以“載入史冊”,中國正在講述全新的發展故事。

奧運遺産助力中國首都高品質發展

2021年1月19日,國家速滑館運作團隊速度滑冰項目競賽主任王北星在首次制冰完成後試滑。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北京對奧運遺産的再次利用讓人耳目一新。“奧運會比賽對場地設施标準要求極高,東道主國家免不了在城市裡‘拆建’一番,這種慣例被北京冬奧會打破。”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處長桂琳表示,冬奧會北京賽區全部7個競賽場館中有5個改造利用夏奧既有設施,全部場館均在規劃建設、改造之初謀劃好長期利用方案。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綠色”“科技”“人文”的辦奧理念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關鍵詞上的微妙變化,折射出中國發展理念的深刻變化。

奧運遺産助力中國首都高品質發展

這是2021年1月19日拍攝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兩屆奧運都将綠色發展置于首位。這說明中國對生态治理、資源保護的态度一以貫之、久久為功。”2008年,劉新平在北京奧組委負責空氣品質保障工作,北京冬奧,她成為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可持續發展處處長。

“北京冬奧會已經成為第一屆全部場館使用綠色清潔能源的奧運會、第一屆實作碳中和的奧運會。中國不僅向世界展示出有能力解決好自身發展問題,同時為全人類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這意味着更大的突破和擔當。”劉新平說。

奧運遺産助力中國首都高品質發展

這是2020年12月21日拍攝的國家遊泳中心奧林匹克比賽大廳的冰壺賽道。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14年間,中國科技實力大幅躍升。科技創新并沒有單獨列為冬奧籌辦關鍵詞,因為它早已成為中國發展的底層邏輯。

“2008年提出的科技奧運,是指中國适應全球資訊化社會,借勢推動首都資訊化高速發展。14年後,科技早已經融進中國的方方面面。”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說。

場館建設是北京冬奧會重中之重,在各場館建設最吃緊的時刻,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計劃。北京冬奧建設者依托數字建造技術,科學規劃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效率,最終一切如期完工。

奧運遺産助力中國首都高品質發展

國家速滑館夜景(2021年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是世界首個采用二氧化碳環保制冷劑的速滑滑冰場館,其創新制冰科技将“體育夢想”融進“建設夢想”,希望用排放更環保、冰溫更均勻、滑行體驗更好的冰,幫助苦練4年的運動員取得更好的成績。

“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開賽後,選手們4天6破奧運紀錄,高亭宇更是一舉打破世界紀錄。”喻紅說,當時感覺整個“朋友圈”都在慶祝,但大家慶賀的不僅是技術成功了,而是科技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

奧運遺産助力中國首都高品質發展

2020年12月21日,從業人員在國家遊泳中心奧林匹克比賽大廳的冰壺冰面測試。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賽場之外,北京城市風貌都變得煥然一新。随着谷愛淩、蘇翊鳴在首鋼滑雪大跳台連續摘金,北京新時代城市複興的發展風貌也一同被世界知曉。

老舊廠房變身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地、發電廠旁建起了冬奧滑雪大跳台。北京城市高品質發展,為冬奧籌辦注入關鍵支撐;乘冬奧會東風,“雙奧之城”北京正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闊步前行。

國際奧委會2014年通過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其核心内容就是降低奧運會申辦和運作成本,做好可持續發展、提高公信力、注重人文關懷。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作為首屆全過程踐行議程的奧運會,北京冬奧會給未來奧運會立下新标杆。

來源 新華社

編輯:謝永利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