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造越野車的企業,沒幾家了。
在這個發現5、衛士放棄承載式車身,本田Pilot斷更很久,大衆途銳變得更科技的時代,能夠堅守越野底線的企業是越來越少了。
當然,我也沒有否認Jeep的專業性、豐田的曆史以及日産的技術儲備,隻是感歎在這個連318都是水泥路的時代,專業的越野車在更多人看來,更像是與城市格格不入。

其實全球領域能夠真正意義上造好越野車的企業并不多,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度考驗産品耐力的細分市場,所有産品更穩定的日系車其實造越野車更有優勢。
但很遺憾,日系似乎真正能把越野派頭推向全球的并不多。玩兒摩托的本田業務群太分散,馬自達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走不出來,而鈴木以及三菱已經在市場被邊緣化。
世界名車,隻有蘭德酷路澤車系以及途樂車系。
豐田毫無疑問是強大的參與者,FJ、霸道、陸巡以及LC系列上古時代産品,都是擺一擺手讓行業虎軀一震的硬茬貨,縱觀整個日系,恐怕隻有日産的Y61以及Y62才能讓豐田的壟斷想法往邊上放一放。
其實日産的硬派越野車同樣強勢無比,Y61的社會地位絲毫不亞于豐田的LC車系,進化到舒适層面,Y62的綜合能力又遠遠比同價位的普拉多強勢。
日産的越野車相對強勢是有原因的。
其一、越野本身拼的就是耐久,誰也不希望看到爬坡的時候斷了後橋、發動機燒機油、變速箱高溫,全身零件稀裡嘩啦的糟糕狀态,當你需要橫穿無人區的時候,一定會知道什麼動力、設計、隔音,遠遠沒有可靠來的讓你驚心。
這一點,日産作為日系車把品質控制做到了極限。
其二、日産本身就是越野世家,曆史能夠追溯到70年前,1951年第一代途樂誕生,就是為了對抗當時的豐田FJ系列,從曆史角度分析,日産要比很多企業都擅長生産越野車,知道每個部件如何設計更安全、更性能,曆史的沉澱會在今天與其它企業拉開巨大的差距,因為經驗遠遠比參數來的更重要。
是以,從技術角度分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途樂,一定是一個集舒适、耐用、可靠于一體擁有強勢脫困能力的越野車。
全新上市的途樂Y62裝備一台馬力279Ps的4.0L發動機,可能對于這樣的大家夥來說排量的确不夠大,但其裝備的四驅系統以及動力架構調試邏輯,注定了很少有路況能夠難得到途樂。
純正硬派越野車領域,面對豐田的LC76日産有Y61,而豐田的霸道與陸巡則有Y62牽制,硬派市場的确難分伯仲。
而到了城市SUV領域,所有産品都丢掉了笨重而影響駕駛體驗的大梁,硬體配置進入到的是一個硬體配置差別不是很大,又特别考驗電子限滑調教能力的階段。
理論上來說,豐田的RAV4和奇駿的四驅結構,硬體方面差距是不大的,就看企業擁有多麼雄厚的調教底蘊,電子系統如何分辨整車的狀态,在不同的路況下做出怎樣的調整,這點很重要。
奇駿的優勢是在交叉軸以及冰雪路面上,電子限滑分析判斷能力要更加精準一些,以這一代奇駿為例,全新配備的4x4-i堪稱城市SUV四驅代表,不僅僅四驅模式更多,而且電子限滑更快、更聰明,更懂得配置設定動力。
如果換上雪地胎,新奇駿是可以跟老大哥走一走荒漠雪原的,前陣子就真正的用奇駿跟着途樂走了一圈雪原叢林,的确四驅系統在發力、調整姿态上非常快速,能夠跟得上途樂的速度。
但我真的不敢保證RAV4能夠跟得上LC200的速度,走一趟雪原,的确在設計結構上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但四驅系統的調試邏輯很重要,豐田RAV4更注重節油、舒适,在脫困性能上四驅系統并沒有非常細緻的優化,這一套四驅系統我認為是為了應對濕滑路面,讓整車更有穩定性而來。
而如果把奇駿的朋友圈放大,本田CR-V、大衆途觀L在四驅系統方面的表現力的确不夠強,尤其是CR-V的四驅能力已經被很多人調侃多年“隻是擺設”,途觀L的四驅系統在冰雪路面以及交叉軸的脫困能力,的确不能算強。
整個城市SUV矩陣中,奇駿的四驅系統脫困能力非常強,源于結構的更先進以及調試的更濃厚,這是基于日産70多年的越野車曆史沉澱。
其實玩越野這件事兒非常好了解,在保證自身越野能力比較強的基礎上,選擇機械素養高、穩定的産品一定沒問題,硬派越野車比較優秀的推薦是,豐田LC車系,日産Y62、Y61、Jeep牧馬人以及三菱帕傑羅。
但豐田LC價格一飛沖天、Jeep品質不夠穩定以及帕傑羅太老的表現力,其實價格很合适的途樂Y62非常合适,而如果隻是輕度越野、穿越用,那麼兼顧城市使用,擁有一定冰雪适應性的奇駿,一定也要比RAV4、途觀L、CR-V等更值得選擇。
越野不同于其它活動,它首先就需要制造越野車的企業擁有非常可靠的生産品質,還需要生産越野車的企業,有濃厚的文化沉澱與技術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