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前言:生而不凡的超級合成材料

如果你是一位科技愛好者,那麼大機率可能不會對“凱芙拉(Kevlar)”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作為近代最具代表性的“超級合成纖維”,凱芙拉的誕生完全可以說是化纖行業的一次“揚眉吐氣”。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我們小時候讀過的一些科普書籍裡,“凱芙拉”甚至成為了人類以科技力量超越自然局限性的代名詞。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那麼,到底什麼是凱芙拉呢?簡單來說,它的化學全名是“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或者也可以用一個更通俗的名字來稱呼它——“芳綸纖維”。這是一種柔性、可任意彎折,能夠像普通化纖那樣進行紡織的材料。

但在其“柔弱”的表象下,凱芙拉又有着非常特殊的“韌”勁,它的強度可以達到同等品質鋼鐵的五倍,但密度卻又僅為鋼鐵的約五分之一。此外,凱芙拉不會被氧氣或水鏽蝕,不易産生靜電,不會對無線信号造成幹擾,還能耐受極高或極低的溫度。

防彈、耐用,讓凱芙拉成為了特種行業寵兒

由于有着這些特性,凱芙拉自誕生以來率先就被用到了軍隊的防護裝備上。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各種防彈背心、防彈頭盔,很多都會用到凱芙拉編織材料。除此之外,在阿波羅16号登月計劃的宇航服裡,也用上了基于凱芙拉材料的強力保護層。它顯著增強了宇航服的強度,同時也有效降低了宇航服裡密密麻麻的電路裝置在工作時,因為摩擦而産生電火花的危險。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除此之外,得益于超高的強度和極輕的重量,凱芙拉也越來越多地被用于航空航天以及特種車輛制造領域。比如當火星探路者号航天器在火星降落時,它所使用的充氣着陸墊内部就有凱芙拉纖維制成的強化層。而這些充氣着陸墊同時也以凱芙拉制成的繩索系留在航天器表面,事實證明,凱芙拉也成功耐受住了火星氣候對其強度的挑戰。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當然,在一些更接“地氣”的領域,也同樣能看到凱芙拉纖維的身影。比如飛機的起落架艙門和輪胎、定制的防彈車輛輪胎,以及F1賽車使用的特殊比賽輪胎内部,往往都有用到凱芙拉進行結構強化。正是得益于凱芙拉的超高強度,這些輪胎不僅超級耐用,而且即便出現爆胎往往也不會立刻變形。

然而,凱芙拉在消費級産品上卻有着種種缺憾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也明白凱芙拉到底有多“猛”了。由于其本身有着高強度、超輕量、防靜電、耐高溫的種種優良特性,近年來它也開始逐漸出現在一些消費級電子産品上。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些消費電子産品上的凱芙拉材料就會發現,它們普遍呈現出一種與機身結合并不緊密的設計。要麼是在機背處開窗,然後加上一層平坦、但并未覆寫機背邊緣的凱芙拉“貼皮”;要麼是做一個額外的保護殼,然後将凱芙拉材質包裹在保護殼表面。

為什麼會這樣?這其實是凱芙拉的兩大固有“軟肋”導緻。首先,凱芙拉纖維通常是以已經編織好的“面料”形式存在,這就意味着它本身是一個柔軟、但平坦的形狀。如果要做成3D立體的造型,那麼在大角度的轉折位置就很難實作無折痕的高度貼合,而這就是為何其通常被做成平面“貼皮”的原因了。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其次凱芙拉的強度很高,但也正因為它的強度太高,很難用一般的裝置對其進行精密切割。事實上,縱觀市面上的各種凱芙拉手機保護殼,我們常常會發現即便是很高價的産品,在邊角處也會有微小的毛刺出現。這其實并不是相關廠商的态度不認真,而是他們實在沒有辦法去掉凱芙拉裁剪後出現的毛刺,隻能就這樣對其“聽之任之”。

挑戰不可能,iQOO 9 Pro賽道版誕生

正因如此,當我們得知iQOO在最新一代的旗艦機型上,用凱芙拉材料實作了全3D包邊後殼設計時,最初還不那麼相信。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直到量産版的iQOO 9 Pro賽道版來到我們三易生活評測室後,這個疑惑可以說是瞬間就被打消了。這典型、略帶柔軟的觸感,以及标志性的編織紋理,的确就是凱芙拉纖維材質無誤。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更不要說在機背與中框的銜接位置,可以看到巨大的3D立體轉折形狀,以及沒有使用銜接框,直接将凱芙拉後蓋與金屬中框拼合的設計。而這些也都說明,iQOO解決了凱芙拉材質的固有限制,掌握了行業裡前所未有的加工精度與加工方法。

那麼問題就來了,iQOO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通過一份資料,我們得知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首先,要讓堅韌的凱芙拉變得更容易被塑造出連續的曲面造型,第一步就要讓材料本身變得更加“精緻”才行。為此,iQOO首先選擇了超細的600D粗細凱芙拉纖維,用它編織成比通常凱芙拉面料更為細膩的結構,再将其浸潤防火塗料之後進行熱壓疊加、真空高溫處理。最終曆經7塗7烤2磨共十六道複雜工序,才完成了一塊重量僅為12.34g、超輕超薄的凱芙拉3D曲面後蓋。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這還不算完,大家還記得前文中提及的毛刺問題嗎?沒錯,為了能夠徹底消除凱芙拉材質在切割後産生的邊緣毛刺,讓後蓋和中框可以完美銜接,iQOO的設計師還創造性地采用了“微包邊”工藝。他們使用極少量的PC樹脂包裹在凱芙拉後蓋的邊緣上,再通過漸變顔料、啞光UV漆面的雙層表面噴塗,讓其後蓋的邊緣變得完全平直、貼合中框的線條。

乍看之下,這些步驟似乎并沒有多複雜。但實際上為了做到這些,iQOO的研發團隊前後投入了百萬元級别的純硬體研發成本,光是用于決定機身手感的試模手闆就造了多達24800個,其中的辛苦與技術上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圓夢or技術積累?兩者或許都有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會問,花了這麼多錢、用了這麼大的研發精力,隻為了造一片手機後蓋,有意義嗎?

首先,從使用體驗的角度來說,使用凱芙拉作為後殼材質能夠讓機身更輕、更薄。同時凱芙拉機背的抗沖擊性相比素皮和玻璃分别提升了4 8倍和9倍,能夠更好地保護電池與機身内構,可以給使用者帶來實際的體驗提升。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初代iQOO Monster

其次,如果大家有關注過iQOO這個品牌可能會知道,他們從第一款機型開始就很注重對于機身外觀“速度感”與科技感的塑造。事實上,即便是在初代iQOO手機上,就曾出現了仿凱芙拉紋理的設計。從這一點來說,由“仿凱芙拉”進化到用“真凱芙拉”,也可以說是iQOO工程師對于品牌元素的一次緻敬與自我挑戰。

從宇航服到手機外殼,凱芙拉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不僅如此,對于目前市場競争愈發激烈的手機行業來說,獨創性的技術永遠是競争力最直接的保障。正因凱芙拉有着各種各樣的現實好處,同時又具備極高的加工難度,是以率先掌握這種高精尖材料在手機外殼設計和運用上的技術,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技術積累。從這一點來說,iQOO 9 Pro賽道版與它所使用的曲面3D凱芙拉後殼,展現的不僅僅是一種炫酷的造型,更是iQOO将“科技感”落到實處的自我追求。

【本文部分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