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聊人的心理

作者:瓢兒那個白

人的心理,聽起來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沒有具體的物質可以直接描述它,但它卻客觀存在。

如何把抽象且客觀存在的心理描述得稍微清楚一些呢?可以考慮一個比喻,比如實體學裡邊的場的概念,如電場,磁場等,客觀存在但卻沒有以具體物質形式展現出來,而是通過觀察其他物質在其場内的作用而表現出來。人的心理是類似的,也是通過語言、行為、生理變化、神經信号等客觀物質表達出來。

在簡述人的心理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心理學相關的知識和概念。

心理學屬于人學範疇,它是研究人的精神活動的科學。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從這以後,心理學脫離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既然是科學,就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它,比如觀察法,實驗法等。而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人的心理活動,同時考察人的行為,探讨和分析心理活動與行為之間的規律性聯系。比如說《微表情心理學》裡邊講述的“眉毛中的喜怒哀樂”;電視劇裡邊的大臣在皇帝面前“察言觀色”;警察根據劫持人質的匪徒的即時動作決定是否擊斃等等。

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是指個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動或發生在個體身上的心理現象。心理學将個體的心理劃分為心理過程,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三個方面。

心理過程

心理過程作為心理活動,可分為認知活動,情緒活動和意志活動。

認知活動是指人從環境中擷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活動,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和思維等心理現象。我們常說在某個問題上認知不足,就是指個體對該問題的知識了解不充分,進而影響個體的感覺覺或者思維判斷力。是以學習知識,是提升認知的有效途徑,也就是能夠提升個體的感覺覺,記憶、想象和思維等能力。利用辯證唯物主義講的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可以闡述為針對某個問題,了解知識越多(量變),認知程度越高,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就會達到更高水準(質變)。

情緒活動是指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時,總抱有一定的态度,産生諸如滿意,不滿意,愉快,不愉快,喜歡或者厭惡等内心體驗,這些體驗就是情緒。比如學習計算機程式設計時,有的學生很喜歡,沉浸其中,有的學生就消極抵觸,認為自己沒天分。

意志活動是指人總是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并力圖按照自己的意識進行活動。在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中,人不僅能認識客觀事物,對客觀事物産生情緒體驗,還經常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客觀現實。比如福特發明流水線技術,提高汽車生産效率,後來流水線技術又被應用于計算機CPU并行任務處理。

人的認知、情緒和意志活動是緊密作用、互相聯系的。人的情緒和意志受認知活動影響,所謂“知之深,愛之切”,說明認知對情緒的影響;而“知識就是力量”,則說明認知對意志的重要影響。人的情緒和意志影響認知活動,積極進取的精神能推動個體的認知活動,消極萎靡不振的情緒會阻礙認知活動,比如人心情愉悅的時候學習知識比心情糟糕的時候學習知識效果要好。人的情緒和意志也密切聯系,互相作用,情緒既可以成為意志行動的動力,也可以成為意志行動的阻力,而人的意志也可以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比如古時“孫子膑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今天熱戀中的男生願意為女朋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而失戀之後走路都提不起精神。

心理傾向

心理傾向是心理活動的态度和動力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發生之前已經産生,它指個體在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中表現出的,并且影響、調節這些心理活動的一種态度趨向和動力調節系統。

心理傾向分為意識與認知指向,态度與動力傾向。

意識與認知指向決定人的意識内容和認知方向,什麼情況下讓什麼資訊進入人的意識加工系統。

态度和動力傾向決定個體對客觀現實的态度和對活動對象的選擇和趨向,追求什麼,拒絕什麼。

态度與動力傾向主要表現為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和價值觀等心理現象。

需要是心理活動的基礎和行為積極的源泉,比如我兒子喜歡吃奶片,如果讓他給我扔垃圾,有無奶片獎勵,對他扔垃圾的積極程度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動機活動是心理活動的推動力,比如小孩要學習騎馬,那麼需要了解他的動機是什麼,是喜歡和馬兒呆在一起還是喜歡速度與激情,這是他後續是否堅持學習騎馬的關鍵。

世界觀是個體意識傾向系統的最高調控者,我們常說學生要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其實就是在培養學生的意識傾向。比如舍身救落水兒童不幸遇難的重慶國小教師王紅旭,他的意識傾向肯定是正能量滿滿,護幼之心懇切,隻要看到這種危機信号,他就會挺身而出;“清澈的愛,隻為中國”折射出18歲的陳祥榕以及其他戍邊英雄強烈的愛國主義傾向,邊疆危機時絕不背棄國家。

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個體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心理特點,集中反映人的精神活動與心理活動的特殊性、個别性、差異性,是人們在心理方面的類型差異和特質差別。

心理特征主要表現在智力和人格方面。

智力是人的心理活動的效率系統,它使得個體表現出活動效率上的差異。比如餘華擅長寫作,周星馳擅長表演,有的員工擅長演講,有的員工擅長PPT。

人格是心理活動的風格系統,影響個體活動的方式、樣式。比如有的人做事雷厲風行,有的人做事唯唯諾諾,有的人勤勞,有的人懶惰。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人的心理内容的粗略總結。

最開始促使我去了解以上内容的原因是,我們經常會說認知不行,認知錯誤,認知水準低下,那麼認知到底是什麼,提高認知水準可以做些什麼。浮于“弄清楚”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對“認知”的認知尚淺薄,以前對它的了解近趨于無知。認知屬于心理學科中一小部分内容,但要全面了解這個概念,還得從個人的心理基礎内容着手,是以好奇心又驅使我進了一步——了解人的心理基礎知識,于是有了這篇文章,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