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尹武平将軍:還我真善美,還我真英雄——《歸途拾光》之十一

作者:拂曉哨位

編發||拂曉哨位(ID:fxsw2021)

作者||尹武平将軍

尹武平将軍:還我真善美,還我真英雄——《歸途拾光》之十一

(3篇)

還我真善美,還我真英雄

尹武平将軍:還我真善美,還我真英雄——《歸途拾光》之十一

一部由美籍華人創作編劇,國内名導大腕精心打造的影片《芳華》終于在一片亂哄哄的鼓噪聲中上演了。一時間在收獲極高票房的同時也收獲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

對于《芳華》,贊揚也好指責也罷,隻要你買票進了電影院,編劇、導演的目的就達到了。

善良的國人透過演員臉蛋美酥胸挺大腿白攝影高的一幅幅畫面,看到真善美了嗎?看到真英雄了嗎?或者扪心自問:還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我看到《芳華》不是一部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的影片!它以對越作戰為背景是噱頭是對正義之師的亵渎;借紅帽徽綠軍裝盜取老軍人的純樸情感;臉蛋美酥胸挺大腿白隐藏着醜惡的靈魂;追求票房醜化軍人攻擊政府制度是導編的目的。為《芳華》點贊無疑是國人的悲哀!

我曾履職的61S就是當年的參戰部隊,我先說說“盤腸大戰”的英雄牛先民同志,他才是真英雄。

1986年7月23日晚上,牛先民和班長冒雨堅守在-17陣地的6号哨位上。那晚,狡猾的越軍利用大雨向我陣地偷襲。21時43分,敵軍一個班,分三路向我陣地摸來。牛先民和班長發現後,先敵投彈,先敵開火。槍聲驚醒了在貓耳洞裡休息的其他戰友,大家迅速占領有利位置抗擊敵人進攻。作戰中,敵人扔出的一顆手榴彈,在牛先民身邊爆炸,他的腹部炸破,一團粘乎乎的腸子流了出來。為了不影響班裡其它同志的情緒,牛先民咬着牙把腸子塞了進去,繼續和大家抗擊敵人的進攻。待全班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後,他昏倒在戰鬥工事内。班長和戰友們得知他已負傷,利用戰鬥間隙把他擡進貓耳洞。借助微弱的燈光,戰友們發現牛先民身上17處受傷。其中最重的傷口是一個9公分長的囗子,腸子就是從這裡流出來,又被塞回去的。鮮血染紅了軍衣,雨水也順着傷口灌進了腹腔裡。

白翎軍醫對牛先民的腹部傷口做了緊急處理,并用電話報告了營團首長。由于通往-17陣地的交通壕裡,有約一米深的泥石流,擔架擡着牛先民,不但行走困難,而且充滿了危險。因為地雷也會随着泥石流滾入交通壕内,8名由共産黨員組成的擔架隊,在楊毅排長的帶領下,冒着大雨和敵人的冷槍冷炮,不顧自已生命安危,在原先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上,整整走了8個多小時,才把牛先民送下山。由于白石崖大橋被洪水沖垮,師團兩級采取接力的辦法,争取時間把他送到師醫院,進行手術。醫生清洗了他腹腔内進去的泥水,切掉40公分腸子,一八三團李團長等戰友現場輸血,才保住了他的生命。牛先民手術後腹腔内感染嚴重,多次出現了腎衰的症狀,還是差點要了他的命。

牛先民盤腸大戰越軍的英雄事迹,在戰區被廣泛傳頌,為了表彰他的英雄事迹,戰後,中央軍委授予他 "戰鬥英雄" 的榮譽稱号。

尹武平将軍:還我真善美,還我真英雄——《歸途拾光》之十一

每一位英雄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是他人品思想覺悟技能長期修煉的結果,絕不是憑一時的感情沖動就能産生出來的。

每一位英雄的身後都有一個英雄的群體。

我再說說真善美。中國軍人最大的真,是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在事關國家安危面對敵人入侵的關鍵時刻,隻要祖國召喚,一定會義無反顧地撲向戰場,哪有時間與盡力去勾心鬥角制造那麼尖銳的沖突?我們師在對越作戰的戰場上,百十号女兵分别組成了“火線女子救護隊”,“火線女子宣傳隊”,“火線女子服務隊”,大家情同手足,親如姐妹,偶然有點小沖突也不至于“打鬥”到如此程度呀!有一位17歲的男戰士,在參戰中身負重傷,他在生命彌留之際,面對搶救他的女戰士喃喃央求:“姐姐,我想讓你吻下我”,女兵毫不猶豫滿懷深情含着眼淚吻别這位小英雄,使他安然地合上了雙眼。這是人性最原始最本真的展露,這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純潔的深情大愛,這一吻,這一情,這一愛,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啊!難道不比片中那男女之間偷偷地扣扣摸摸更高尚更有人情味?不比臉蛋酥胸美腿更真善美?不比《芳華》更芳華?

尹武平将軍:還我真善美,還我真英雄——《歸途拾光》之十一

我還要給名導說幾句,名導啊名導,您畢竟是名導,憑您的才氣與經驗,您就不能再拍一個《高山下的花環》或是中國式的《拯救大兵瑞恩》嗎?即便不能,也不能美國人寫什麼就拍什麼呀!況且您還當過兵,即便部隊曾對您不公,您也要顧及一夥真正軍人的感情呀。

我也為軍人地位不受社會尊重、烈士親屬安撫不周、參戰老兵得不到應有的照顧而心焦,但您把軍隊内部關系渲染的那麼複雜、戰友之間爾虞我詐、英雄人物竟是那般産生的,您讓國人怎麼尊重軍人呀!

冬至看《芳華》,又多了一份徹骨的冷。

(此文作于2017年12月)

品味好話

我從上司崗位上退下來後,應酬性的活動越來越少,耳邊聽到的好話卻越來越多。

這一切都源自近期寫了幾篇拙文,相繼發表在《讀者》《海外文摘》《散文選刊》《西北軍事文學》和《光明日報》《陝西日報》等刊物上,有幾首散文詩甚至挂在西部門戶網站《陝西文化産業網》的首頁上。于是乎,沉默許久的座機電話鈴聲頻頻響起,手機短信提示音叮當不斷,微信上更是點贊連連。贊揚的、鼓勵的、恭維的、感歎的話不絕于耳,總歸聽到的看到的全部是好話。更讓我始料不及的是,失聯幾十年的老戰友依據文中尋覓的點滴資訊從千裡之外來古城看我;遠在江蘇的老戰友見文思人快遞來當地的土特産;夫妻當年的閨蜜來家中索要簽名文集,一時間還真熱鬧非凡。

你說是小有成就感也可,他說是滿足了點小小的虛榮心也行,總之,聽好話總是惬意并愉悅的。

浸潤在衆人說好話的氤氲中,飄飄然邁開雙腿來到小寨什字,湧入到南來北往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忽然耳邊響起一個熟悉的聲音:哎!聽說你現在寫散文了?我擡頭一看,是多年不見的一位老兄。這位老兄在原機關一直自诩為筆杆子,傳說筆頭子硬得很!一般的文稿他是不屑一看的。還沒待我回過神來,隻聽他繼續說道:不要以為寫了幾篇文字就成文章了,更不要以為寫了幾篇文章就是散文了!散文不是那麼容易寫成的!聽到這裡,我隻覺得後背有點發涼,額頭沁出了些細密的汗珠,目光也從他那張鋪滿了傲慢的臉上移到了我的腳尖上,嘴裡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那您說散文該怎樣寫?接着便虔誠地洗耳恭聽這位高人指點,半天卻不見回音,隻有遠處隐約傳來叫賣老鼠藥的吆喝聲。我擡頭一看,此兄早已不見蹤影,急忙轉身循着他去的方向撩開雙腿追趕,卻差點滾落床下——原來是午間一夢。

夢醒睡意已蕩然無存,躺在床上回味起這些所見所聞的好話。

仔細思量,遇人說好話本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傳統。老先人早有古訓:三句好話當錢使;好言相向三冬暖,惡語相加六月寒。這是在講說好話的因果。也有:話有三說,巧說為妙。這是講說話的技巧了,屬于技術層面的東西,但也是奔着說好話而言的。這理念延伸到商品領域,很苦的藥片便裹上了一層糖衣,你吃它時不再皺着眉頭,而是很順暢地吞咽到肚子裡;即便是無色無味的洋芋片,也要裹上糖醋呀、麻辣呀、孜然呀味道各異的汁液,刺激着你的味蕾,誘導着你的鈔票刷刷地從口袋裡蹦出來呢!

人活一世,總是要做一兩篇文章,成就一兩件事情的。一旦做成,它就不僅是你自己的,更應該是屬于社會的,好壞則任由人們去評說。

由此我進一步仔細品味起衆人針對我拙文說的一大堆好話來了。

說你好,可能是真的好。但絕不是就好得不得了。也許是你文章中的一段情景,他曾經曆過,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鳴;也許是你文章中的幾句話,觸摸到了他心中那個最柔軟的部位,才使得他百感交集;也許是你文章中的某一句話,撥動了他沉寂多年的那一根琴弦,進而發出了悅耳的聲音,這聲音便轉化成了一個字:好!這一切,說到底是你文章真的寫得好。

說你好,可能是真的說好。真說好的人,可能是你的老上司,發現了你的新作為新長處。說你好,是肯定、是贊揚,也是鼓勵和鞭策,你的進步使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情不自禁擊節稱賞。也可能是你的老朋友,“情人眼裡出西施”麼!他對你的過去、現在很了解,對你的為人處世很信服,這些朋友,在人格上不會矮化、猥瑣、不健全,在行為上不會做作、虛假,在處事上不會表裡不一、自欺欺人,他看好的東西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來。還有的可能是你的老部下,過去一直對你心存敬佩,甚至對你曾經的幫助有所感恩,看見你的文字自然倍感親切,你曾經的一些講話,撥亮過他靈魂深處的一盞心燈,照亮了他那一片灰暗的天地,此時他肯定會不假思索地為你點贊。

說你好,可能不是真說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世界上比你能的人、比你強的人、比你高的人多得是,他們怎麼會輕易地說你好呢?還有一些人,生來就見不得别人碗裡飯稠,說人一句好話,生怕矮己三分。但礙于面子,或者為不失大雅也會敷衍了事地說句好話,但你可千萬别當真。甚或你平時自以為最熟悉最要好的朋友,也說不定因為你弄出來點他意想不到的動靜,還渾身不舒服呢!我有一日在路上,就碰到一位熟人,見面倒是很客氣,不但點頭哈腰,還努力地擠出了一絲笑容,說道:你的散文我看了,确實寫得好啊!我說:是嗎?你看過?他未作答便揚長而去。我想人家給了咱鼓勵,怎麼也得說聲“謝謝”呀!遂轉過身想補充一聲“謝謝”二字,不料想卻見他此時也正好回過頭來,沖着我的背影正在咬牙切齒呢!我隻好把口中“謝謝”二字連同泛到嗓子眼的酸水一起又強咽進肚子裡。

其實一部作品發表後,說好說壞有時并不重要,往往時間倒成了檢驗作品好壞的金标準。記得1993年賈平凹先生寫了一部小說叫《廢都》,剛出版時贊揚聲辱罵聲并駕齊驅,說好者言其是當代的《紅樓夢》《金瓶梅》,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咒罵者則貶其為淫書壞書,言其是毒蛇猛獸;更有甚者,白天當衆罵其人責其書,晚上卻躲在被窩裡看得愛不釋手。就這樣一部很快被列為禁書的作品,1997年卻獲得了法國著名的費米娜文學獎,而且在被禁16年後,前幾年又再度出版。由此我想,當時說其好或說其壞的評價又有多少意義呢?

魯迅文學獎得主穆濤先生說過:寫散文,會說五句話,差不多就是一流文章。這五句話是:說人話,說實話,說家常話,說中肯的話,說有個性有水準的話。我覺得這個可以作為評判散文優劣的一個标準。一篇文章寫出來發表,人們總會評論的,關鍵是作者自己要有定力,聽到說好話不要就以為好得不得了而忘乎是以,聽到說不好就以為一無是處而妄自菲薄——隻管一步一個腳印前行着。

這就是我從聽到的好話中品出的一點味道。

(本文刊于《美文》2019年第5期)

洞朗啊,我想悄悄告訴你

洞朗啊,你挺住了!

全世界終于為你松了一口氣,國人把懸在嗓子眼的心又放回到了肚子裡,我更為你驕傲,為你點贊!

8月28日下午,新華社釋出了一則消息:中國外交部宣布:8月28 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将越界人員和裝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确認,中方将繼續按照曆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尹武平将軍:還我真善美,還我真英雄——《歸途拾光》之十一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老先人的智慧在2500多年前的理論提煉,可惜地是,數百年來,國人隻能從字面上了解它,而這一次,你是以昆侖為背景以洞朗為舞台,用行動演繹和诠釋了什麼是真正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中國總算挺直了脊梁,外交部也底氣十足地硬氣了一回,洞朗也确實為國人長了臉。如果說洞朗象一個“柿子”,印度這次隻是伸出一個指頭碰了碰,試了試軟硬而已。假如是一個“軟柿子”,順手就捏了。結果發現是一個“硬柿子”,但還是準備伸出拳頭砸個稀巴爛的。後來随着時間的推移,它似乎發現這是一個“鐵柿子”甚或是“鋼柿子”,隻好很無奈地把手指頭縮回去了。

指頭雖然縮回去了,但拳頭還是緊緊握着的。

這個世界上誰都可以松口氣,而你洞朗卻萬萬不可松口氣,非但松不得氣,還得一鼓作氣,一鼓作氣地深入思考,一鼓作氣地紮實備戰。

尹武平将軍:還我真善美,還我真英雄——《歸途拾光》之十一

洞朗事件,印在扼制“中國夢”的實作。阻撓中國經濟的發展,無疑是印度的一個戰略選擇。地球面積就那麼大,不會在增加,資源就那麼多,不會再生長,利益就那麼多份,誰不想多擁有點?不然當年習主席剛剛提出“中國夢”,莫迪随即提出“印度夢”,習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印度針對性推出“香料之路”和“季風計劃”,北京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剛過一個禮拜,印度就主辦非洲開發銀行大會,拉了80多個國家參加。特别是我們主導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位處克什米爾地區,這既觸到了印度的戰略痛點,又極易點燃其民族情緒烈焰,印度豈肯善罷甘休?

洞朗事件,是印度政治上擴張野心的再現。印度脫離殖民統治宣布獨立剛好70年。70年來印度曆屆政府都不斷傳承着其擴張疆土的政治野心,而且屢屢得手,它的國土總面積非但沒有減少,還弄出了幾個附屬國,美其各曰為保護國。這方面我前文已說不再贅述。這次洞朗撤兵,隻能說是它的能力還不足以撐起它的野心。我不敢斷言今後中印必有一戰,但我可以肯定,中印圍繞發展利益的争鬥永遠都不會停歇,這不僅源于兩個國家所處的地緣政治,還源于兩個國家的政治傳統、曆史文化、民族情緒。甚至,洞朗暫時的安甯,蘊含并标示着中印更激烈争鬥的開始。

尹武平将軍:還我真善美,還我真英雄——《歸途拾光》之十一

國防部發言人這次有一句話,“我們提醒印方從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訓”,正是這句話,刺激了我寫此文的神經。平心而論,說是這麼說,印度人聽不聽汲取不汲取教訓那是它的事。不過,洞朗啊,我想悄悄告訴你,你難道就沒有教訓可汲取?

凡事謀全局。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我很難說你那個方向重不重要,重要不重要是會随着時間與條件互相轉換的。就目前來看,台海方向無疑是最最重要的,應該是排在國家戰略關注的第一位,隻要“台獨”敢“越線”,舉傾國之力也得收複;其次是半島,一旦半島生戰生亂,不出手也得出手,絕不會坐視不管;你跟南海差不多,大約在一個檔次上;釣魚島再鬧騰,也得稍往後靠一靠。

這樣想問題,就盡量不要把指頭蛋兒大的事弄大了。

凡事預則立。邊境線上無小事,多數情況下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按國際法也好,按常理說也行,一個國家在自己的領土上修路,建哨所,本來無可厚非,但你得想到鄰國的關切呀。它既然有關切,就得制定應對關切的預案,做好應對關切的準備。草草行事,會造成被動,出現火星不及時捏滅,隻會造成更大的被動。

輿論為先導。我們的媒體别老跟在别人屁股後邊跑。比起十多年前的釣魚島事件,洞朗事件,國人的理性是大大的提高了。想想當年釣魚島事件發生時,一些人遊行呀,抗議呀,除燒了老百姓掏腰包買的幾輛汽車外,損傷了日本國一根毫毛沒?這次洞朗事發,各種聲音都有,有盲目輕敵喊打的,有懼戰主和的,有的竟然對主權領土概念很不屑,還有的甚至舉起“讓它三尺又何妨”的仁義經典,認為不就是個區區洞朗,不就是越界百十米,過來幾十個人麼?何必為此大動幹戈傷及百姓性命,影響穩定發展大局呀?照此觀點,1840年前後的中國政府割土賠銀也是為了群眾福祉了?難怪20年前我們收回香港時,看到香港的一片繁華,極個别人竟認為當年租給英國的地盤小了,出口狂言:當時連廣州也租出去該多好!

準備要紮實。“戰争關乎立國和建國,沒有戰争的勝利,國家就不能生存。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必定是以戰争的勝利做為自身的起點和永恒的基石”。縱觀中外建國史,哪個國家不是打出來的?除非是它沒那個能力,隻能中立或做為強國的附庸。不要說國家,就連神農架,峨眉山裡那些一群一群猴子生存的領地,也是猴王們每年一次打的頭破血流争來的呢。維護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更需要以紮實的作戰準備為後盾。

誠然,印度撤兵,是多種力量綜合運用的結果,如領袖人物精準的戰略判斷,決心,意志,那無疑是一兩撥千斤的,綜合國力運用,外交斡旋轉圜,輿論引導造勢,軍事行動上的紮實應對,才使洞朗事件得到兵不血刃的解決。

我是位退休軍人,在洞朗事件平息之際,隻能側重從我的職業角度給洞朗說上幾句悄悄話。

(本文寫于2017年8月)

尹武平将軍:還我真善美,還我真英雄——《歸途拾光》之十一

尹武平,陝西富平人,長期服役于西部軍營,2012年10月退休,少将軍銜。先後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人生記憶》《歸途拾光》兩部散文集。曾獲“2015年中國散文排行榜”第13名,2016年度中國散文年會“精銳獎”,2017年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榮獲“2017年度《延河》雜志最受讀者歡迎獎”。榮獲全國“第八屆冰心散文獎”。

(未完待續 敬請關注)

相關連結↓↓↓

《歸途拾光》之一:序言(陳曉明、梁曉聲)

《歸途拾光》之二:向生命緻敬(4篇)

尹武平将軍:觸摸理想——《歸途拾光》之三

尹武平将軍:乙未之痛——《歸途拾光》之四

尹武平将軍:走近賈平凹——《歸途拾光》之五

尹武平将軍:懷念密友——《歸途拾光》之六

尹武平将軍:幻想——《歸途拾光》之七

尹武平:軍長到家來吃飯,我給首長吃泡面——《歸途拾光》之八

尹武平:王克軍長臨戰易參謀——《歸途拾光》之九

尹武平将軍:閑聊鄧文迪——《歸途拾光》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