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1年,唐玄宗與楊玉環第一次相見,地點是在骊山的溫泉宮。60多年後,公元806年,大詩人白居易根據民間故事和大膽想象,寫下了一首《長恨歌》,非常露骨地描寫了玄宗與玉環在一起時的場景: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這是白居易在《長恨歌》裡描寫的唐玄宗和楊玉環:“春寒料峭時,玄宗賜她到華清池共同沐浴,溫潤的泉水洗滌着凝脂一般的肌膚。侍女們攙扶她,玉環如出水芙蓉軟弱娉婷,由此開始得到皇帝恩寵。”
是的,楊貴妃與唐太宗年齡相差足足34歲,這個天生麗質的小女人把老皇帝折騰得差點站不起來。
要知道楊玉環在被唐玄宗看上以前,她還有一個身份,她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個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李隆基霸占了自己的兒媳婦。
其實這對于有着胡漢血統的李唐皇室并不奇怪,馬背上的民族是有這個傳統的,他們管這個叫“收繼婚”,此前唐太宗就霸占了弟媳婦,唐高宗李治則收編了父皇的女人武媚娘。
不過,也有差別,太宗和高宗納娶的都是寡婦,二十二歲的楊玉環卻是現任王妃,這讓李瑁情何以堪。
沒錯,這讓李瑁很尴尬,其實李瑁的處境一直很尴尬。

1.壽王李瑁的青春時代
唐玄宗登基稱帝以後,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充實後宮,為此他迎娶了不少妃子,其中他最喜歡的是武惠妃,這位妃子的出身很不一般,她是女皇武則天的侄孫女,恒定王武攸止的女兒。
一開始,武惠妃給唐玄宗生了好幾個孩子,但是都早夭了,後來武惠妃再次懷孕,生下一子,起名叫李清。
由于武惠妃所生子女接二連三夭折,便把孩子送到了甯王李憲的府中,由甯王的元妃撫養成人。
這位甯王的身份也不一般,他是李隆基的大哥,當初是有機會做太子的,但是覺得能力不如李隆基,便把太子的位子讓給了他。
在甯王的撫養下,長大後的李清也是一表人才,得到唐玄宗的喜愛,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封他為壽王,随後又給了他很多官職,比如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什麼的,正式進入朝廷的核心圈子,并改名為李瑁。
也正是在他改名這一年的十二月,他納楊氏為妃,這便是後來的楊玉環。
2.太子之位的争奪
按理說,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個兒子,按照“嫡長子制”,選太子是輪不到他的,隻是李瑁的母親武惠妃,是唐玄宗當時最寵愛的妃子,是以武惠妃想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為自己的兒子争取一下太子的位子。
唐玄宗在即位之前,在做太子時已經娶了三個妃子,分别是趙麗妃、皇甫德儀與劉才人。她們的兒子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
隻是唐玄宗即位後,這三人的母親并不受寵愛,皇帝身邊的紅人是武惠妃。
武惠妃為了扳倒這三兄弟,特别是扳倒當時的太子李瑛,他跟當朝宰相李林甫聯手起來,使用了詭計,騙取這三兄弟身穿甲胄進入皇宮,然後誣陷他們蓄意謀反。把包括李瑛在内的三兄弟都廢為了庶人。
武惠妃機關算盡,隻是最後,她的兒子李瑁還是跟儲君之位無緣。後人分析,這可能跟李瑁特殊的出身有關,畢竟母親武惠妃雖然受到寵愛,可她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唐玄宗對于提防武家勢力的再次崛起還是頗為在意的。而且李瑁是被甯王李憲撫養長大的,甯王那曾經也是有機會繼承皇位的,唐玄宗也不願意看見甯王小集團過于得勢。最後,根據高力士的建議,高力士說立嫡立長,誰年齡大立誰,結果被立為太子的是當時的忠王、後來的唐肅宗李亨。
3.你是王妃我要霸占你的美
雖然與太子之位無緣,對此李瑁也并不太在意。隻是他沒想到的是,父皇不但奪他之位,還要奪他之妻。
在“惠妃亂政”之後不久,武惠妃因為謀害了太子李瑛,整天睡不好覺,患上了疑心病,不久便撒手而寰了。
這讓唐玄宗很不開心,雖然武惠妃做了很多壞事,但是她是自己最寵愛的妃子,如今放眼整個後宮,再也沒有一個能讓他有心動的感覺了!
又是高力士揣摩出了上意,他跟唐玄宗說,壽王李瑁的妃子楊氏頗有姿色,是個美人,唐玄宗在見到楊玉環之後果然一見傾心。此事在《新唐書》中有記載:
“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資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異之。”
在這裡不得不多說一句,身為皇帝,要什麼有什麼,天下都是你的,可是為了懷念一個女人,就要跟自己的兒子搶女人,真不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大約隻能說人一旦有權、有錢,就會很任性!
任性的唐玄宗把楊玉環接到了自己的骊山宮,居住了兩個月。不過唐玄宗一想,畢竟楊玉環是自己的兒媳婦,如果直接納為妃子可能不是太好。
為此唐玄宗又想到了一個辦法,在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正月初二,唐玄宗下敕昭告天下,宣稱為了成全楊玉環對已故太後的孝心,準許她自願度為女道士,還正兒八經給起了個道号叫太真。
釋出這道公告後,楊玉環并沒有真的出家,而是繼續每天和唐玄宗玩耍,在骊山泡溫泉,甚至搬進了興慶宮,兩個人簡直是情投意合如膠似漆。
他們倆一起玩耍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後來幾乎已經算公開同居了,這才有了李白那三首流傳千古的詩。
我們知道李白很想在朝廷建功立業,可是唐玄宗并不重用他,隻讓他在宮裡寫寫詩。李白專門為楊玉環寫了三首詩,總題為《清平調》,由著名的音樂家李龜年譜曲演奏傳唱,我們熟悉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就是出自這裡,創作時間大概在楊玉環被度為女道士的三年後。
事已至此,就沒有必要遮遮掩掩了。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八月初六,剛剛過完61歲生日的唐玄宗,正式冊封27歲的楊玉環為貴妃。因為當時宮中并無皇後,貴妃實際上是六宮之主。
四年的兜兜轉轉,二人終于修成正果。
然而,現在,大家還記得那位壽王李瑁嗎?就是唐玄宗的兒子、楊玉環的前夫。
他的一生确實很尴尬:因為前幾個哥哥都早夭了,他出生後被送給甯王撫養長大;母親是武則天侄孫女,讓他與太子之位無緣;好不容易娶了個媳婦,還被父親看上,成了玄宗的妃子。
可能父親唐玄宗也是看這個兒子慘了點,為了表達歉意,在完成了一系列操作之後,為李瑁迎娶了韋昭訓之女做了新王妃。
至于李瑁,懾于父親的權威,也不敢有所表示,他發揚低調再低調的精神,跟韋氏恩恩愛愛、對于自己的父親依然十分恭敬、見到楊貴妃的場合他也嚴格遵守母子的禮儀,這讓唐玄宗對于他十分滿意,是以他的皇子生涯,看起來似乎也并沒有因為這段不尋常的關系變得更加難堪。
4.李瑁的最後結局
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一起後,用詩裡的話說那就是“從此君王不早朝”,兩個人還一起創作了一首《霓裳羽衣曲》,快活似神仙。
可是就在唐玄宗陷入溫柔鄉的時候,他不知道這個時候整個唐王朝已經出現了危機,後來害得楊玉環死于非命的,正是貴妃娘娘的幹兒子安祿山。
安祿山是粟特人,據說體重有三百多斤,可是很很靈活,會跳胡旋舞,還很有搞笑細胞,能逗得楊貴妃哈哈大笑,于是楊貴妃認了他當幹兒子。要知道,這個安祿山比楊貴妃大了十六歲,真不知道楊貴妃這是什麼操作。後來,也正是這個安祿山,發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安史之亂。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安祿山被封為平盧、範陽以及河東三鎮的節度使。這三鎮的總兵力加起來有将近二十萬人,占全國邊防軍的百分之四十,是中央軍的兩倍有餘。這時的安祿山有了造反的資本。
而且由于多次進京,安祿山早已将帝國的底細打探得一清二楚。皇帝懶惰,官員欺瞞,本應用于通報政務軍情的特快專遞,送來的竟是貴妃娘娘的荔枝。就連楊國忠這種靠裙帶關系上位的小混混,也居然成為首相。如此腐朽不堪的政權,那可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九日,北方三鎮的節度使安祿山在範陽發動叛亂,從範陽起兵,到洛陽淪陷,隻用了短短三十四天,攻勢非常淩厲,随後安祿山在洛陽稱帝。而唐玄宗則在楊國忠的蠱惑下處死了打了敗仗的高仙芝和封常清。
随後安祿山攻下哥舒翰駐守的潼關,下一個目标,便是唐朝的都城長安了。
71歲的唐玄宗眼見無力抵抗,出逃蜀地,而李瑁也在随行的隊伍之中。
在從長安出逃一天半以後,一行人走到了距離京城一百多裡外的馬嵬坡,此時軍中士兵多有怨言,禁衛軍統帥陳玄禮擔心士兵發生嘩變,向唐玄宗請求,處死了宰相楊國忠。之後他們還逼迫唐玄宗賜死楊國忠的妹妹楊貴妃。
唐玄宗迫于無奈隻好順從了他們的要求,說了一句“朕當自處之”。據說後來楊貴妃被絞死在佛堂,皇帝甚至讓陳玄禮等人前往驗屍,結果将士們看到後,山呼萬歲。
而楊貴妃昔日丈夫李瑁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
随着楊玉環的去世,那真就是“讓往事都随風都随風”了,唐玄宗和李瑁父子之間因為楊玉環的尴尬往事也告一段落了。
此後的一段時間,唐玄宗與李瑁,一起南下逃亡,一起在四川生活了一段時間。
與唐玄宗、李瑁的南下逃亡不同,太子李亨在蜀地百姓的要求下,選擇北上平定叛亂。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十三日,也就是跟玄宗分手差不多一個月後,李亨在朔方留守官員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
然後唐肅宗在李泌、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幫助下,帶領唐軍與叛軍作戰,收複了長安和洛陽。在奪回了長安之後,肅宗把父親、弟弟李瑁等人接回了長安生活。
可是,一個是新皇帝,一個是老皇帝,都生活在長安,這讓唐肅宗和玄宗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而玄宗身邊的許多親随也受到了李亨的疏遠。
不過壽王李瑁是個例外,唐肅宗的弟弟李瑁一直都以不問政事的面目出現,李亨對他的印象一直也不錯,是以沒有過多幹涉和排擠他,李瑁一直生活在京城之中直到因病去世,在亂世中獲得了善終。
小結:
壽王李瑁的一生是曲折離奇的,他出生就被送給甯王撫養;長大後母親武惠妃想讓他争太子,又在宮裡鬧得動靜很大;結婚後娶了美人,又被父皇看上,成了父皇的妃子。
但是他非常地懂得知足常樂、随遇而安,出生後送給甯王,那就腳踏實地,出落成一表人才;母親讓他争奪太子結果失敗,那就好好生活,反正自己也沒有這野心;自己的媳婦被父皇搶走,那也不卑不亢,顯出一副無欲無求的樣子,這也讓他在亂世中保全了性命,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大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