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作者:芝芝之文藝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關于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征中“飛奪泸定橋”,詩人是這樣寫的。

“你們有本事就飛過來!”

國軍是這樣叫嚣的。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跨越泸定橋。”

我們的紅軍戰士是這樣做的。

後人的敬仰

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泸定縣城西南的紅軍飛奪泸定橋紀念碑公園。

沿着由紀念碑形成的一條紅色文化遊覽中軸線。一起聽一聽,江水拍岸的聲音。感受一下戰士們的嘶吼聲。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前面是怒吼的滔滔江水,後面是窮追不舍的敵人。究竟該如何選擇,毛澤東同志一時間也犯了難。

面前的那裡是橋啊,不就是明晃晃的幾根鐵鍊,瞧着那随風晃晃悠悠的模樣,也不像是能過人的樣子。

再低頭看看這自北向南的大渡河,就這麼瞧着一副萬馬奔騰之勢,翻濺的水花使勁拍打兩岸陡峭的谷壁,吞雲蔽日的勁頭吓得人背脊發涼。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對面的國軍捧着機槍,就等紅軍爬上鐵鍊。這可是走到絕路上了,國民黨興奮地叫嚣着,這一戰似乎在他們看來已經沒有任何轉機。

就在國名黨的士兵提前為勝利歡呼的時候。紅軍的二十多名戰士,抱着木闆沖上來鐵鍊。

是的,沒錯,他們要用生命把這條路鋪出來。戰士們互相對視一眼,好像是想記住,彼此最後的樣子,苦澀中含着堅定,彼此這麼一笑,幹!

當初沖在前面的到底是二十一個還是二十二個,或者二十三個,已經無從知曉,這些人到底是誰,茫茫人海又該如何尋找。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從羅華生将軍的口中得知,當年的二十二為勇士都是他親自從二連選出來的。當時首先挑出來的是一些連長,書記,排長這樣的幹部。還有就是一些戰鬥英雄,平時作戰勇敢地都挑出來。

相對于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們,這些人的戰鬥經驗更加豐富,面對一些突發情況能夠更加冷靜地處理。

就這樣一場鐵鍊上的戰鬥就由這臨時抽調的二十二個人開始了。

他們頂着槍林彈雨,在鐵索上艱難地鋪着木闆,為後面的戰士們開出一條血路,掩護他們的戰士也非常的給力。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眼看着已經走到鐵索的盡頭,國民黨惱羞成怒,向着橋頭點了一把火。

好不容易搭起來的木闆怎麼能就這麼功虧一篑呢,就在衆人進退兩難之際,一位勇士縱身躍入火海。

衆人都不知道該給什麼樣的反應,咆哮的江水張大嘴巴迎接着好不容易等來的食物,熊熊燃燒的大火和這江水好像是一夥的,當真是一絲生路都不願留。

沒有太多的時間給紅軍戰士們悲傷,他們隻能踏着戰友的屍身繼續把這條路走下去。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因為完成長征,赢得最後的勝利,這是所有戰士們的願望。

紀念館一幕幕的場景,讓看過的人仿佛親臨現場,耳邊的死後,心中的疼痛,一切都來得那樣的真實。

可是這些戰士的名字卻沒有出現在之後的報道中。因為長征任務緊,根本沒有時間去統計,當有時間去統計的時候,這些人的資訊就好像是随着那些江水遠去了,模糊不見蹤迹。

遠方的戰士回家吧

泸定縣的同志們在努力尋找着這些戰士的下落,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一些殘缺的照片上,找到了我們的第一位戰士。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劉梓華,這是唯一一位留下照片的勇士,好的開端給了調查小組希望。

從1975年的5月到9月,将近五個月的時間,翻越大半個中國,終于把這些戰士零零散散地接回了家。

但是能夠确定名字的也僅僅隻有八位,他們分别是廖大珠、王海雲、李友林、劉金山、劉梓華、趙長發、楊田銘和雲貴川。

紀念公園前的22根柱子上,有确切清晰的臉龐和名字的也就隻有五個,兩個隻有一個模糊的頭像。那剩下的人何去何從,卻無人知曉。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就算如今的我們再怎麼呼喚,當初生還的18人已經淹沒在這漫長的七十年之中,七十年對于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長了。

長到有一些勇士連後人都找不到,這樣大海撈針的工程,紅軍長征調查小組還在堅持不懈地尋找着。

而這個由二十二個人作為主角的故事,隻能用聶榮臻元帥在為紅軍飛奪泸定橋紀念碑撰寫碑文時的“奇絕驚險”來形容。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而這些人的精神卻永遠地活在我們的心裡,一代代相傳的紅軍精神教育着每一代中華後人,勇士們的這份特殊的愛,一直陪伴着無數後輩成長。

回家的呼喚也是對我們最真摯的愛。

當年那個故事

關于盧溝橋戰役的真正情景,學術上是有兩種說法的。第一種是有1936年攜程并發表的《飛奪泸定橋》記載的。

根據記載,這二十二位勇士是紅一軍團的紅四團下的二連連長廖大珠率領22名突擊隊隊員。

而這本資料也成為了後來的“正史。”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第二種說法是覃應機帶領12名勇士奪下泸定橋。

這兩種說法不論那種是真實的,能夠肯定的是飛奪泸定橋是曆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消失的那十八位勇士也一定會被一一找回。

飛奪泸定橋打破了蔣介石的美夢,在紅軍長征中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這一份來之不易的裡程碑要格外惦念的還是,魏小三,劉大貴,王洪山和李富人。

因為他們的生命,随着這個故事永遠地留在了那條冰冷的江水裡。

結語

七十年的等待,或許遠去的戰士們早就沒有了回家的希望。我們很幸運,沒有生在那個年代。但是他們應該要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

如果生活是一座金字塔,遠去的這些戰士們就是鑲嵌在塔基上的粘合劑,他們用生命和意志牢牢地守住塔基,幫塔頂一層又一層的石塊撐起一個大展身手的舞台。

22名戰士勇奪泸定橋,4人犧牲,18人神秘消失,他們到底去哪了?

當江上風起的時候,站在江邊的人是不是也會不自覺地看看江水奔騰的樣子,是否還是那樣的氣勢恢宏,還是又老成了些,也會開始講述一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