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部釋出:31個新專業列入大學專業目錄,新增1961個專業點

作者:我是左小咩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1961個專業點、撤銷804個專業點,31種新專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目錄》。

教育部釋出:31個新專業列入大學專業目錄,新增1961個專業點

教育部在大學專業設定調整工作中,支援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和産業發展需要,設定符合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專業;引導高校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增設文理、理工、醫工等交叉融合的新專業。

為確定專業設定品質,教育部要求,高校增設專業應滿足《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類教學品質國家标準》基本要求。同時,加強了線上評議環節,組織4300餘名專家審讀專業申報材料,對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高校根據評議意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師資配備,改進教學和實習實踐條件等。

據了解,2012年以來,教育部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核心點,主動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支援全國高校增設1.7萬個大學專業點,撤銷和停招近1萬個專業點,推動高等教育專業結構不斷優化。

答記者問:針對《關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Q1:請簡要介紹此次專業備案和審批工作的基本情況。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設定管理規定》,教育部組織開展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設定和調整工作。經申報、公示、稽核等程式,新增備案專業1773個、審批專業188個(含145個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43個目錄外新專業),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點48個,撤銷專業點804個。碳儲科學與工程、空天智能電推進技術、生物育種科學、資源環境大資料工程、濕地保護與恢複、智慧林業、勞動教育、科學史等31種新專業正式納入大學專業目錄。本次備案、審批和調整的專業點,将列入相關高校2022年大學招生計劃。

Q2:專業設定和調整工作,總體是如何考慮的?

專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平台和基本單元,專業的品質和結構,直接關系高等教育支撐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在專業設定和調整工作中,一是服務需求,高校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和産業發展需要,設定符合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專業。二是重視品質,高校增設專業應滿足《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類教學品質國家标準》基本要求,要具有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具備師資條件、教學資源、實驗實習條件等。三是優化結構,我們支援和鼓勵高校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不斷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增設交叉融合的新專業;推動高校積極開展專業優化、調整、更新、換代和建立工作,在不同類型高校中培育特色優勢專業叢集,更新改造傳統專業,淘汰不适應社會需求、不符合學校辦學定位的專業,加快培養緊缺人才。

Q3:通過專業設定工作,在優化調整專業結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此次專業增、撤工作共涉及2765個專業布點,占目前大學專業布點總數的4.6%。支援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和民生急需,設定了儲能科學與工程、內建電路設計與內建系統、密碼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養老服務管理、預防醫學、護理學、健康服務與管理、應急技術與管理等一批專業布點。經統計,2012年以來,教育部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主動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支援全國高校增設1.7萬個大學專業點,占專業布點總數的28%,撤銷和停招近1萬個專業點。經過不懈努力,我們推進了一場數量足夠多、力度足夠大、頻度足夠高的專業結構改革。

Q4:在專業設定工作中,如何保障新設專業建設品質?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政策引導、專家咨詢和資訊服務等,推動高校加強新設專業的品質保障。從程式上,要求高校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本校專業發展規劃和師資情況、辦學條件等,對照《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類教學品質國家标準》,嚴格論證拟新設專業必要性和可行性,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校内審議和公示後方可進行網絡申報。在專業申報材料集中公示期間,專門組織4300餘名專家開展線上評議,對申報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等提出了3萬8千餘條意見和建議,并通過平台實時回報相應高校,指導高校在新設專業科學性、合理性、規範性上持續改進,保障專業建設的基本品質。

Q5:在專業設定工作中,是如何突出就業導向的?

在突出就業導向方面,明确要求高校在申報增設專業時,要充分調研社會需求,以詳實的人才需求調研資料作為增設專業的理由和基礎,要加強與用人機關溝通,明确社會對新設專業的具體要求。此次共撤銷804個專業布點,主要是一些不能适應社會變化需求和就業率過低的專業。此外,為防止部分專業設定“過熱”,對藝術類等專業加大調控力度,明确要求高校申請增設藝術類專業,應符合辦學定位,并已列入正式釋出的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同時,将新增列入目錄的部分藝術類專業納入國家控制布點專業進行管理。

成考報名需不需要找機構?

這個因人而異。自己報名成考的話,相對來說比較麻煩,耗時耗力,因為報成人聯考的大部分都是在職考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自己報名入學,過程會比較複雜,你要随時關注招生考試院跟學校的資訊,不然就有可能耽誤你的入學跟畢業。

在我處報名就自己可以不用花太多心思去跟進整個成考的流程,從備考、到報考、到考試、到錄取、到入學、再到畢業,都有老師lmyy0512跟進。而且有相關的輔導課程,自己學起來也沒那麼難。

教育部釋出:31個新專業列入大學專業目錄,新增1961個專業點

成人聯考的入學考試難不難

不難,成人聯考面對的考生大多數都是在職一族,相比高中生,這部分人員對教材知識的掌握程度一般,是以考生水準相近,每位考生幾乎都是從零開始,水準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是以,成人聯考入學考試内容基本上都是以教材知識為主,深度延伸的題目并不多。

并且大部分成人高校的錄取分數線都和最低錄取分數線持平,少部分名校和好專業會比最低錄取分數線高一些,但也高不了太多,大概20分左右,隻要考生在填志願時合理填報報考院校,隻要考試成績達到最低分數線,就可以被學校錄取。

成考有必要報名嗎

成考學曆在公務員、事業機關、職稱評定、執業資格證考取、積分入戶等方面與普通高等學曆具有同等效力,對于我們學曆層次不高的人來說,很有必要參加成人聯考。

在目前的用工市場上,越是優質的招聘企業和用工機關,對于求職者的學曆規定門檻就越高,尤其是當不少企業已經将招聘要求中的學曆規定為大學及以上時,如果我們沒有大學學曆,在履歷篩選階段我們就被淘汰掉了,更别說後期的面試機會了,而一份大學學曆卻能讓這些企業向我們打開大門,成考大學學曆最起碼我們有了競聘崗位的機會,而不是連企業的大門都進不去。

我們為什麼要提升學曆?

學曆的用處有以下幾種:

1、考取大學,需要有大專。

2、讀取研究所學生,需要有大學。

3、考一級建造師,需要最少大專相應建築類的專業以上。

4、考取護士、執業藥師需要最少大專及以上相關學曆。

5、考會計中級職稱,需要最少大專文憑。

6、國小教師資格證需要最少大專文憑,國中高中需要最少大學文憑才可以。

7、應聘工作時,大部分地方需要最少大專文憑。

8、考公務員需要至少大專學曆。

9、晉級職稱大學比大專要快5年,大專比中專又快5年。

10、大城市現在辦個居住證最少要大專學曆,沒有居住證,小孩學都上不了。

看了這麼多的用途,你還覺得學曆沒有用嗎?

為什麼大家這麼看重學曆?

當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沒有資源可用,拿得出手隻有學曆的時候。

學曆對于你,是立足的唯一指望。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它就是你的核心競争力所在。

因為除了學曆,我們父母普普通通,我們閱曆一張白紙,我們的救命稻草,就是那張學曆。

賈平凹的女兒,大專出身,能混到211副教授。

任正非的女兒,天資平平,剛入娛樂圈,就可以享用頂級資源。

王健林的兒子,拿來練手就是5個億。

學曆對于這些人,隻是錦上添花,當然不重要。甚至他們的學曆,很大程度來源于他們所擁有的資源本身。

學習需要過程,拿學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切記不要“兩天打魚三天曬網”。有的同學可能學習一個下午,看起來很認真,又努力。其實看書的時間不到五分鐘,不是拍個照發朋友圈,就是在刷抖音,微網誌。

很多人心存僥幸,不斷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是考生最大的弊病。下班看電視、刷抖音、打遊戲的時候精神抖擻。想到考試時,卻總是拿平時工作太累當作借口,心情好的時候就翻翻,不好的時候就丢到一邊,不願意花心思研讀,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不願意下筆,到真正考試時面對試卷,這也沒把握,那也拿不準,那麼考試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學曆就像人民币,沒有時候還是努力得到。等掙夠了才有資格說錢(學曆)其實用處真的不大,你認為呢。

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備考複習的同學也不用擔心,成考本身的通過率就很高。大家隻要刷題保持手感,通過考試不成問題。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隻有你付出了實際行動,才會得到想要的收獲。而在學曆提升中,即便你下定決心去拿證,真正用上的可能也不過80%,而這80%也隻夠到80分而已,努力了結果可能都不盡如人意,更何況不努力呢。

希望同學們都能考出自己滿意的成績。天道酬勤,百萬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