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俄烏關系”筆記摘要——俄羅斯同烏克蘭的愛恨情仇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授權對烏克蘭進行特别軍事行動。普京告訴烏克蘭軍人:你們是向人民作出的宣誓,而不是國家政變後執政的政府,我呼籲立即放下武器回家。

烏克蘭和俄羅斯今天的撥刀相向是昨日烽火硝煙的延續。

★ 昨日的烽火硝煙

兄弟的愛恨情仇

◆基輔羅斯時期

▲公元482年,東斯拉夫人建立基輔城,接觸到拜占庭帝國和基督教;

▲公元882年,東斯拉夫人羅斯部落南下占領基輔,建立由一群“羅斯邦國”組成的松散聯盟式國家——基輔羅斯公國;

▲鼎盛時期,基輔羅斯的版圖北到波羅的海、南到黑海,西面到波蘭邊境,東到伏爾加河,是當時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基輔羅斯公國大公弗拉基米爾選擇了東正教,這時期經濟、宗教和文學語言發展迅速,教堂400座,最美聖索菲亞大教堂;

▲基輔羅斯人頒布了《羅斯法典》,羅斯人進入了法制社會;

▲基輔羅斯是後來三個羅斯國家(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共同的精神财富。

◆立陶宛—波蘭時期

▲13世紀蒙古人入侵,基輔羅斯公國不複存在。東北羅斯被蒙古人占領,形成俄羅斯民族。西南羅斯歸附立陶宛大公國,形成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民族。

▲羅斯人開始向莫斯科遷移,建立莫斯科公國,1480年脫離蒙古獨立。1547年,莫斯科公國君主自稱“沙皇”,俄羅斯帝國誕生,開啟了尋找海岸線和收複羅斯各公國的程序。

▲1569年,立陶宛聯合波蘭對抗俄羅斯帝國,将烏克蘭地區并入波蘭版圖。

▲波蘭掠奪走大量烏克蘭農民的土地,農民農奴化,強迫烏克蘭人信奉天主教。

▲1648年,烏克蘭地區爆發了反抗波蘭統治的起義,但沒有得到完全獨立,不得不尋求俄羅斯的庇護。

◆俄羅斯帝國時期

▲1654年1月,烏俄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協定》,3月訂立《三月條例》,烏克蘭對俄羅斯沙皇稱臣,沙皇伊凡雷帝命名其為烏克蘭。

▲俄國同波蘭為争奪烏克蘭土地,進行了長達13年的戰争。

▲1667年、1686年俄國兩次與波蘭簽訂條約,将基輔與第聶伯河以東的土地并入了俄國,烏克蘭人在莫斯科統治下的日子開始了。“俄羅斯化”代替了“波蘭化”。

▲17世紀中期,烏西部被分割成兩部分,“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土地歸屬俄國,“烏克蘭第聶伯河右岸”土地歸屬波蘭。

▲17至19世紀,波蘭和烏克蘭一直處于歐洲國家和俄羅斯帝國争奪土地的中心地區。

▲18世紀中葉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把中央烏克蘭肢解為3個省,并三次參與了瓜分波蘭,烏克蘭全境歸屬俄國。

▲19世紀60、70年代,沙俄政府進一步打擊摧毀烏克蘭文化,關閉烏克蘭學校,禁用烏克蘭語,禁止出版關于烏克蘭的書籍。

▲1914年一戰爆發時,烏克蘭大部分土地屬于俄羅斯帝國,西部加利西亞地區屬于奧匈帝國。在俄軍中作戰的烏克蘭人先後多達350萬,在奧匈軍隊裡烏克蘭人也有25萬。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時期

▲1917年,二月革命宣告沙皇政體崩潰,烏克蘭西部被劃給了波蘭,而烏克蘭以獨立國家的名義與蘇維埃俄羅斯、波蘭第二共和國簽訂協定。

▲1922年,烏克蘭加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中央将其他國家占領的烏克蘭人聚居地區劃為烏克蘭勢力範圍,包括俄羅斯族已經居住了二百多年的哈爾科夫、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地區。

▲在列甯民族政策指導下,烏克蘭獲得了較大發展機會,但在列甯去世後,斯大林采取了将烏克蘭俄羅斯化的政策。

▲1931-1933年,暴雨驟雨般的全盤集體化運動嚴重摧殘了農村生産力,烏克蘭發生大饑荒;1932年餓死14.4萬人,1933年餓死323.8萬人。

▲1937-1938年對烏克蘭知識分子和政治人士大清洗。

▲二戰期間,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者斯捷潘班德拉與納粹德國合作。二戰結束後,蘇聯流放了協助過德軍的20萬烏克蘭民族主義者。

▲蘇聯時期,烏克蘭是僅次于俄羅斯的二哥,科技工業教育十分發達。蘇聯高層上司人裡有許多是烏克蘭人。

▲1954年,烏克蘭地區成長起來的赫魯曉夫,将原屬俄羅斯的克裡米亞地區贈與了烏克蘭。

◆俄羅斯聯邦時期

▲1991年“8·19事件”後的第三天,8月24日,烏克蘭正式宣布脫離蘇聯。

▲12月,全民公投支援獨立總得票率為90%,克裡米亞隻有54%。

▲烏克蘭東南部的俄羅斯族很少把自己當作烏克蘭人,中西部地區則出現了大批民族主義政黨,提出了強烈反俄訴求。

▲2003,烏克蘭時任總統庫奇馬在58屆聯合國大會上呼籲譴責,斯大林當局有意識制造“大饑荒”這一“種族滅絕行為”。

▲獨聯體中,烏克蘭不加入安全體系,經濟建設應付推脫。卻先後與美國簽署《烏美合作、友誼和夥伴原則憲章》,與北約簽訂《特殊關系憲章》。

▲1991年,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力挺戈爾巴喬夫,反對烏克蘭獨立。

▲1992年,俄羅斯議會單方面廢除1954年将克裡米亞劃歸烏克蘭的決議。1993年通過關于收回克裡米亞重要海軍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爾市的法令。

▲2014年,克裡米亞全民公投,97%人贊成脫烏入俄,随後加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沖突逐漸加劇,截至目前,持續八年。

★ 想說兩句話

◆第一句,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

亨廷頓在《文明沖突論》裡說,文明圈交界之處,常是政治沖突高發地區,就像地震活躍帶。烏克蘭的悲劇也在于此,雖然對獨立自主有着強烈的渴望,但周圍環境和自身實力卻讓你無法實作夢想。錯誤地選擇了去擺明政治立場,實為招來之禍。既然夾在歐洲與俄羅斯兩座大山之間,難以完全擺脫區域和政治的羁絆,何不選擇保持中立,複蘇經濟,造福人民,韬光養晦,靜靜的等待呢。

◆另一句,毛澤東萬歲,抗美援朝萬歲。

世界博弈,強國大國是棋手,中等國家是棋子,小國弱國是棋盤。1840年鴉片戰争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期間的中華大地和現在的烏克蘭又有什麼差別?但是,中國出了一個毛澤東。在偉大的毛澤東軍事和政治思想指引下,中華民族共同覺醒,連續赢得了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三場勝利,特别是抗美援朝戰争,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克服着難以想象的困難,戰勝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實作了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中國已不是棋子和棋盤。

★ 總之,時光不停,争鬥不斷,博弈不止。“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中國共産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中華民族隻有共同追尋自己的苦難,共同追尋自己怎麼獲得的輝煌,我們才能共同走向未來,永遠不做棋子和棋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