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忽然之間,香港金牌作曲人林健華已經在廣州紮根8年了

忽然之間,香港金牌作曲人林健華已經在廣州紮根8年了
忽然之間,香港金牌作曲人林健華已經在廣州紮根8年了
忽然之間,香港金牌作曲人林健華已經在廣州紮根8年了

林建華和莫文偉。已經流傳了20多年的《突然間》依然處于虧損狀态。

忽然之間,香港金牌作曲人林健華已經在廣州紮根8年了

對于陳維迅的《我的快樂時光》《和我在一起》,林建華說,聽完00的歌後,是很快樂的事情。

咖喱25号

很多人都聽過莫文偉的《突然》,陳維勳的《我和我的快樂時光》,杜德偉的《情人》,顧菊姬的《必殺科技》,其中《突然》已經上映20多年,可以繼續變紅。這些熟悉的旋律來自一個人,林建華。

很多人不知道,至今創作和制作歌曲350餘首,專輯制作50餘張,聯合主演100多組香港資深音樂人,紮根廣州已有近10年,近年來一直緻力于探索和提拔有才華的年輕音樂人,弘揚廣東, 港澳大灣區音樂文化融合。近日,林建華對南都進行了專訪,他表示紮根廣州,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有效融合粵語歌曲重返樂壇他更有信心。

A 與廣州同在

聽過林建華歌曲的人數不勝數,知道他第一次以黑匣子樂隊的身份出道,從1995年到現在,林建華在中國樂壇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更多的是作為幕後的創作者和制作人。自2013年以來,很少有人知道他一直住在廣州。

南都:你為什麼選擇在廣州定居?

林建華:自2010年以來,我一直擔任Goldied大中華區的音樂和藝術家發展顧問,經常來廣州、北京和上海,從那時起,我就接觸到了大陸市場。當時看到流行音樂的發展,在港台地區空間越來越小,回報也越來越低,因為音樂家當然希望創作的音樂能被更多的歌迷聽到,開始慢慢意識到向内地發展,在内地和香港兩邊奔波, 巧合的是,我終于決定在2013年定居廣州。

南都:在香港還有自己的公司嗎?

林建華:是的,我的音樂工廠品牌是接手音樂J10音樂,從2003年開始打造周國賢和張繼忠,幫助他們走歌唱之路,也發掘小可、梁百建、張家成等創作者,直到2013年我把香港的企業音樂和演藝事業暫停, 并搬到廣州生活。

南都:那你為什麼突然想停止做音樂呢?

林建華:我做音樂已經十多年了,創作和制作了上百首歌,經常日夜颠倒過來,每天睡三四個小時,考慮到歌手經紀人的工作,我其實是透支了。2012年左右,正好趕上一個放松的機會,我決心嘗試改變我的生活方式。

南都:那麼你在廣州的新嘗試是什麼?

林建華:我嘗試過其他行業,我開過餐館,開過酒吧,我在這裡擴大了我的社交圈。直到2016年,我才慢慢回到音樂演藝領域,在中國代表世界演藝錦标賽,2020年,J10音樂娛樂在珠江開業,單台700多平方米,做自己擅長的音樂制作和内容創作,也成為了一名音樂和創意文化顧問, 正式回歸音樂圈。

南都:很多港台音樂人會選擇去北京或上海,但你紮根于廣州,怎麼看他們的決定?

林建華:我當過金牌的風老闆也希望我留在北京,但我對人體比較敏感,不太适應北京的氣候。廣州畢竟是粵文化的發源地,語言和飲食都比較近,當沒有大灣區的概念時,我覺得廣州應該是華南粵文化的中心。我的歌有一半是粵語,一半是中文,我可以在廣州過得舒适,努力做好粵語歌曲,同時面向整個大陸,一步一步輻射到其他省市,我覺得這個定位很合适。

南都:有些香港音樂家也在廣州做過錄音室,你應該是廣州時間最長的一個,對吧?

林建華:估計我的狀态不一樣,我選擇在這裡紮根,生活,并決心面對大陸音樂表演市場,而且,要做好文化産業,必須過上好日子,了解當地文化,經過時間的沉澱,慢慢融合江南北的不同文化基因, 為了充分發揮創作好歌作品。

南都:是什麼吸引你來廣州生活?

林建華:大陸地方大,居住空間大,我以前住的複式單元400多平方米,生活不會像香港那樣成為很重的負擔,而且廣州的美食,也是我喜歡這裡的原因,選擇吃得節儉的人,可以去五星級酒店, 也可以去順德吃農家菜,我開車四處找菜,很多味道在香港找不到。

B樂隊夢想

林建華曾與張家田、陳偉剛組成黑匣子樂隊,1995年推出首張專輯《This Place》,随後又推出《三個願望》《尋找黑匣子》兩張唱片,獲得香港音樂新秀獎,1997年赴台北加入滾石樂隊擔任音樂制作人,中國音樂界擁有金牌作曲家林建華, 但樂隊的發展并不順利。

南都:你是把一個樂隊打入音樂舞台的,這幾年對内地樂隊文化,有沒有留下什麼回憶?

林建華:在《樂隊的夏天》節目中表彰了内地樂隊,總想起當年自己的樂隊;我從小玩音樂長大,在1980年代像Duran Duran,像Tyars For Fears,個人歌手像George Michael,然後想組建一個英俊的樂隊,沒有獨立樂隊的概念,Blackbox在成立後組建了很多節目,幫助商業廣播電台做伴奏,給了很多歌手。然後,在當時獨立唱片公司老闆托馬斯·鐘(Thomas Chung)的欽佩下,他發行了Blackbox的第一張專輯《This Place》。

南都:樂隊也去台灣發展,對吧,簽約滾石樂隊?

林建華:黑匣子次年與台灣滾石簽約,原定赴台灣發行中文專輯。1997年,我搬到台北,以滾石樂隊内部制作人的身份生活,試圖幫助許多歌手創作和制作歌曲,更重要的是,悄悄地制作黑匣子中文專輯,但由于許多原因,中文專輯并沒有被忽視。在台灣做音樂的時刻,絕對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而且,特别感謝見到賈敏軒老師對我音樂的肯定和支援,記得他邀請我來《順子》MV用自己的吉布森335電吉他拍攝,回想一下,時光可以進入滾石廳級音樂廠品牌做音樂, 這是非常幸運的一天。

南都:走在舞台前,還是覺得幕後更适合自己?

林建華:那時候,屬于很内向,不習慣被人注意,不想引起轟動,不想炫耀自己;

南都:當樂隊簽約滾石樂隊的時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為什麼專輯沒有出來?

林建華:還有一些故事,你知道樂隊演奏的人相當有個性和毅力,但是因為當時我們對中文專輯的定位和調音有不同的看法,是以專輯發行是如此不知不覺地被擱置了,我們随後在香港給公司制作了幾首新歌, 拖拽,大家的熱度降溫了。

南都:現在回想一下,會有遺憾嗎?

林建華:還是可惜的。其實,黑匣子的作品讓我創作和演奏了更多的音樂風格和想法,做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而在2010年,感謝陳慧紅先生邀請我們加入黑匣子金牌之風,也支援我們在九大展覽中做了一場黑匣子"My Wrold"演唱會,就是為了讓樂隊有一個舞台來完成總結。

南都:在香港做一支獨立樂隊會更難嗎?

林建華:坦率地說,香港市場比較狹窄,做流行音樂的空間還不是很廣,做一個樂隊當然比較困難,一般演奏樂隊都是為了理想感情,如果真的想謀生,應該很辛苦。當時,我也在白天工作,晚上做音樂,假期宣傳和參觀等工作,日夜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直到有一天,我從音樂中賺的錢比白天賺的還多,證明了音樂可以養活自己,我終于進入了我的音樂生涯,去台北生活。

C旋律是人臉的價值

無論是《突然》還是《情人》、《必殺》還是《眼不能不含淚》,林建華的作品旋律線條更加深情,尤其是配歌部分優美流暢,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短視訊平台上有很多傳播。

南都:你能寫出這麼多經典動人的流行歌曲嗎,你能分享哪些創意?

林建華:其實我覺得那優美的旋律,值得一直傳播下去,也是每個音樂人的夢想。就像披頭士樂隊的"昨天"一樣,經典歌曲是沒有年齡的,這些優美的旋律在任何時候都令人感動。旋律就像一個人的價值,好看的輪廓像奧黛麗赫本這樣的美女,總是那麼抗拒照顧;歌詞就像人的内涵,内涵是你有沒有故事,演講是否合格,等等,一個人的内涵也能夠觸動感染人的非常重要的魔力。我寫歌的習慣是,它們齊頭并進,每首歌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我堅持認為我的歌是一種靈魂,一種價值,一種意義,進而成就了我的一首好歌。

南都:你有沒有發現你的歌又變紅了?

林建華:是的,很多電視綜藝節目經常聽到不同版本的《突然》,也看到杜德偉在央視春節晚會等場合演唱《情人》,《必殺》《和我經常》等歌曲,能繼續給新歌迷留下深刻印象,真心開心,我最近還去了陝西、東北、廣東等大學校園擔任評委的演唱活動, 還受邀上台即興"唱"突然,很震撼的是所有00之後大學生和我一起唱。這首歌于1999年發行,他們還沒有出生,這對我來說特别有趣,也意味着讓我繼續做音樂。

南都:你經曆過唱片時代、網際網路時代,現在短視訊火爆,營運商的變化對你的創作不會有影響嗎?

林建華:這是一個非常包容的時代,但也沒有時代,現在我們可以獨立上傳作品到平台分享,可以說每個人都可以毫無門檻地進入音樂圈。但快餐式的歌曲創作,甚至有的甚至可能連吉他弦都沒有調音的歌曲制作,突然火上天,這種現象對我來說,似乎不合理,但确實在殘酷的增長中得到了真正的發展。

南都:你認為過去的傳統唱片業與内地新媒體時代的歌曲發行有什麼差別?

林建華:傳統唱片業,一首歌的發行是經過很多障礙,要滿足不同部門關鍵人物的審美和标準,才會進入聽衆和歌迷的耳朵。但現在的時代,決定你歌曲的受歡迎程度是大衆的流行口味,是以流量歌曲,流量歌手都是在新媒體平台上獲得大衆支援和分享最真實的資料王,流量歌曲不一定是專業唱歌能力的歌手,不一定是制作精良的歌曲,反正能給大衆留下深刻印象,獲得流量就是市場的赢家, 分發過程和規則非常不同。

D 使用音樂進行混合

經曆了香港樂壇的輝煌與失落,見證了台灣音樂壇的快速發展和放緩,在廣州也見證了數字音樂平台和短視訊平台對流行音樂的沖擊和滲透,林建華或回歸音樂,推動粵港澳融合大灣區文化工作, 以流行音樂專業能力促進融合。

南都:回到音樂舞台,看到你做《廣東潮乾》,做《灣區夜廣東潮好生活》,你會多做粵語歌曲相關活動嗎?

林建華:從去年開始,我就一直在回歸音樂部分,我發現粵語歌曲的魅力還是很強的,畢竟廣東地區靠的是香港TVB電視劇,也是受到了香港流行歌曲的沖擊,是以我在這裡做的粵語歌曲在灣區特别有共鳴, 每個人的音樂、影視娛樂文化其實都是一樣的。去年還創作了《粵潮美好生活》作為活動主題曲,特别邀請梁漢文、朱邁奈、詹瑞文等J10歌手演唱。另外,說到"灣區之夜,廣東潮好生活",也就是在海珠濕地音樂節上,我安排了公司歌手重新演繹了很多經典的粵語歌曲,也有自己的歌曲,比如弦樂燃燒,氣氛非常好。今年,我們會繼續舉辦多項以廣東話為主題的活動或音樂節。

南都:在你看來,粵語歌曲如何才能發揚光大?

林先生:我認為推動有幾個方面,一個是像我這樣的香港歌手和音樂家有望一個接一個地來到大灣區,一起創作和演唱更多優秀的新作品。其次,我們會繼續歌唱、傳遞香港經典金歌,繼續燃燒廣東歌曲的情緒,第三是更多人應該盡最大努力在大灣區定居音樂公司,加上政府的一些政策支援,培養新一代的音樂家和歌手, 開創粵語歌曲新時代,開拓灣區流行音樂新未來。

南都:你還想如何促進來自粵港澳台和大灣區的音樂家之間的交流和聯系?

林建華:我有幾十位來自香港演藝、音樂等一線朋友的朋友,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我們一直到灣區發展,經常聚在一起洽談項目合作。近日,在政府的支援和引導下,我們成立了粵港澳青少年演藝創意聯盟,由演藝界各行各業的工作者組成,包括音樂、影視、人才教育、廣告等,希望能幫助更多在大灣區發展起來的朋友更有效地融入社會。在五月中旬,還将有一個最新的節目,包括一些電影計劃和歌曲MV拍攝。我認為現在是難得的機會,大灣區市場才剛剛起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有政府要推動,我們應該好好利用這個黃金時刻,用他們的專業精神和才華,在這裡作為新篇章的開始,希望更多的港澳青年能到灣區邊去了解, 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撰稿:南都記者 丁惠峰實習生 楊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