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故事:男子登船時,見婦人朝他潑泔水蹊跷,婦人說這是在幫你

作者:小樹講故事

明朝時期,在修水縣城的東大街上有間福來酒樓生意很紅火,天天座無虛席,雖不能日進鬥金,可也讓東家賺的盆滿缽滿。

福來酒樓的東家叫徐福來,膝下隻有一個女兒叫徐小慧,從小體弱多病,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養成柔弱的性格。

民間故事:男子登船時,見婦人朝他潑泔水蹊跷,婦人說這是在幫你

徐福來怕女兒懦弱受夫家的欺負,想找一個老實本分的夫婿。挑來挑去,最終看中了酒樓的跑堂夥計張道才。

張道才的父親和徐福來是結拜兄弟,張父因病去世後,徐福來為人仗義,就開始照料張家母子,等到張道才長大後,就讓他來酒樓幹活養家糊口。

徐張兩家知根知底,徐福來又是看着張道才長大的,覺得他為人老實本分,是以有意把女兒許配給他為妻。

徐小慧深居閨中,見過的男子屈指可數,又是個沒主見的女子。見張道才是父親挑中的女婿,她就答應了這門婚事。

婚後,張道才對徐小慧言聽計從,做事又勤快。旁人見了都要誇徐福來慧眼識人,挑了一個好女婿。

過了幾年,徐福來覺得年紀大了,實在有心無力經營酒樓,就開始培養張道才當接班人。張道才為人機靈,能說會道,靠着嶽父的人脈,将生意做得越來越好。

不久之後,徐小慧誕下一女叫張月如。孩子百日宴那日,徐福來喝到盡興的時候,對外宣稱金盆洗手,将酒樓交給張道才夫婦經營。

隻是福來酒樓的生意越好,家中仆役對張道才的嘲諷聲音也很多。

說他出身貧寒,靠着吃軟飯上位。張道才這個人很看中顔面,為了走出嶽父的陰影,他不辭辛苦,沒日沒夜在後廚鑽研菜品。

倚靠着推陳出新的菜肴,讓福來酒樓在方圓百裡遠近聞名。

最終,張道才的努力得到客人的認可,再加上徐福來因病去世,從此福來酒樓裡,再也沒有人敢說張道才的壞話。

徐福來的病故,讓張道才再也沒有拘束。行為舉止越發跋扈,看到病恹恹的妻子,他也變得越發嫌棄,兩人經常為瑣事吵架,他後來結識了一些狐朋狗友,經常往返在青樓裡買醉。

這時候,他癡迷上了一個叫做秦娘子的憐人,不僅替她贖身,還在城裡買了一間小院供兩人厮混,更是揚言要娶她進門為妾。

徐小慧知道後,帶着仆役去小院興師問罪。張道才不僅護着秦娘子還對徐小慧一通臭罵。為此氣得徐小慧舊疾複發,沒過幾日就病故了,隻留下還在襁褓中的女兒張月如。

在妻子屍骨未寒時,張道才廣發喜帖娶了秦娘子進門,讓她做了正室。

随着徐家父女的相繼去世,張道才有意将原先徐福來的親信心腹以各種借口趕出去,隻餘下徐小慧的貼身丫鬟翠玉。

張道才本想連她一起趕走,隻是女兒月如離不開她。正所謂虎毒不食子,雖然張道才對妻子有諸多怨言,可是對女兒月如還是真心疼愛的。

由于月如離開翠玉的身邊就會哭鬧,張道才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法止哭,隻得将翠玉留下來,讓其繼續伺候女兒。

一年後,秦娘子也誕下一個女兒叫做張星兒。秦娘子是正妻,星兒就是嫡女。正因如此,張月如的身份就變得尴尬了。

雖說月如是原配夫人的女兒,可是徐家已成過往雲煙。如今府上的仆役都是在張道才手裡提拔的,加上秦娘子對月如的院子縮減開支遞減仆役後,隻留下一個翠玉伺候。

明眼人都明白,沒有張道才的授意,秦娘子敢對原配夫人的孩子這樣嗎?

這都是張道才故意擡高秦娘子在張家的地位,讓那些心懷故主的人明白,如今張家的正妻是秦娘子。

于是,仆役對秦娘子越發順從,對其女兒張星兒越發巴結,月如倒成了在張家可有可無的存在,過得連仆役都不如。

在月如十二歲的那年,身邊伺候的翠玉就被秦娘子叫去後廚幫忙。沒過幾天,府上就傳翠玉瘋了,整天胡言亂語說些讓人毛骨悚然的話。

按道理發瘋的人不能留在府上,以免傷人,可是張道才親自出面,說翠玉是原配夫人的貼身丫鬟,不忍心她流落街頭。于是,命人将她趕去給徐家守墓。

從此,月如就一個人生活,也就養成了堅毅的性格,并不像别的閨房女子弱不禁風,反而做事果斷有主見。

民間故事:男子登船時,見婦人朝他潑泔水蹊跷,婦人說這是在幫你

月如每個月的例錢是二百文錢,除了購買書籍以外,她幾乎很少花錢。她癡迷讀書,就連家中請來的西席先生都誇月如文采斐然。

月如越發優秀,秦娘子就越視月如為眼中釘肉中刺,深怕她的風頭蓋過親生女兒星兒,于是找各種理由刁難月如。

月如在困境中成長,她心中一直在盼望着及笄的日子,這樣才能離開張家。

原來,外祖父徐福來在臨終前替孫女月如定了一門親事。等到月如及笄後,男方就會上門提親。

張道才也知道這件事,隻是十年前男方舉家搬遷至京城,至今杳無音信,這件婚事在就淡忘了。

說者無意,聽則有心。月如一直盼望着男方能夠履約,她對張家沒有一絲認同感。

常年不在家的父親,蛇蠍心腸的後母,毫無尊卑之分的仆役,這個家讓月如一刻都不想待了。

古時,對于家族觀念看得很重。輕易不能說離家,月如是個知禮法的女子,就因為父親和後母待她不好就想離家嗎?

顯然事情并沒有那麼簡單,其實是月如知道父親和後母的一個秘密,讓她擔驚受怕,感覺到了危險,是以她才迫不及待想離開張家,以免有性命之憂。

這件事,月如從何得知的呢?正是已經瘋了的“翠玉”親口告訴她的。

原來,徐小慧彌留之際,對丈夫張道才失望至極,曉得日後女兒的處境很艱難。于是偷偷交給翠玉一把鑰匙,是一把開啟徐家府庫的鑰匙,這個府庫裡存放着徐福來一生積攢的财富。

徐小慧叮囑翠玉,等月如出嫁的時候交給她。

如果男方失約不來娶月如,就讓月如帶着這些錢離開張家,到一個誰也不認識的地方開始新生活。

正所謂懷璧其罪,翠玉守着這個秘密。人有打盹,馬有失前蹄的時候,她有次睡覺說夢話,被丈夫楊大青聽到了關于府庫的秘密。

楊大青是個好吃懶做之人,他見徐家府庫的鑰匙在妻子手裡,費盡心機打聽下落,可是翠玉就是不承認。惱羞成怒之下向張道才揭發此事。

張道才知道後大吃一驚,一邊是心裡暗罵徐小慧連丈夫都不信,卻相信一個仆役。

另一邊是驚喜若狂。他當年在福來酒樓當跑堂夥計的時候,就聽别人說起徐福來有個存财寶的府庫。後來,徐福來死後,張道才翻遍徐家上下都沒有找到府庫,隻當是謠言了。

沒想到從楊大青嘴裡得知徐家真有府庫,那把鑰匙還被徐小慧交給了翠玉。

于是,他一邊拿出一百兩銀子讓楊大青保密。另一邊在他的默許下,秦娘子向翠玉逼問鑰匙的下落。

張道才給自己搶鑰匙編排了借口,對翠玉說是徐小慧想把這筆錢留給女兒月如無可厚非,可他是月如的父親,理應有權利替女兒看護這筆财富,以免被宵小奪走。

其實,張道才沉迷聲色犬馬以後,福來酒樓的生意一落千丈,甚至是入不敷出。找到府庫,他就可以繼續過上揮金如土的生活。

翠玉早就看清了張道才表裡不一的嘴臉,不相信他的一派胡言。她說自己并沒有什麼府庫鑰匙,都是丈夫楊大青為騙錢胡編亂造的。

張道才聞言勃然大怒,對翠玉就是一頓闆子,打到面目全非,破開肉綻,翠玉依舊一口咬定不知道鑰匙的下落。

連續幾天的拷問,翠玉已經是強弩之末。她靈機一動,趁看守不注意,一頭撞向牆壁,頓時頭破血流。

郎中将翠玉救醒後,她逢人就說想喝泔水,郎中說她是頭部受傷,得了癫狂症,已經瘋了。

張道才起初不信,讓人擡了一個泔水桶來。

民間故事:男子登船時,見婦人朝他潑泔水蹊跷,婦人說這是在幫你

接下裡一幕讓衆人驚愕,隻見翠玉抱着泔水桶大快朵頤起來,嘴裡還含糊不清的說着好吃,直到這時候,張道才才信她瘋了。

雖然翠玉瘋了,張道才也不敢讓她走出府邸,深怕翠玉那天想起鑰匙的下落,讓别人知曉這個秘密可怎麼得了。

這才讓翠玉去給徐家守墓,同時讓人一邊盯着她的一舉一動。

就這樣,月如一直等着未婚夫來提親,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見有人來,正當她打算帶着翠玉離開張家的時候,終于有人上門提親了。

其實,就連張道才都不清楚,當年徐福來給月如定親的是哪家人?當時,嶽父徐福來在世,張道才對他言聽計從,很多事情并不知情。

從徐福來的隻言片語中,隻知親家是書香門第。後來,不知何事舉家遷往京師,兩家人就斷了來往。

這些年,張道才都忘記了這件事。可就在月如過完生辰的半年後,一個俊朗少年登門拜訪,他拿着婚書找到張道才說是遵從母命,迎娶張家嫡女為妻。

少年郎叫王海,父親在京師為官。他告訴張道才,當年徐福來在世的時候,一直提攜王父供他讀書科舉。十年前,王父進士及第去往京師為官。

京師離此修水縣路途遙遠,為此兩家人沒了往來。可是王父一直記得這門婚事,算着日子待張家嫡女及笄的日子,派王海親自上門提親。

張道才見王海豐神俊朗,越看越滿意,想到王家已經在朝為官,以後可以仰仗的地方有很多,說不定可以把福來酒樓開到京師去。

當即,張道才就同意了這門婚事,這時候,在一旁的秦娘子突然說道:“王公子,舟車勞頓先行休息,提親一事稍後在論也不遲。”

王海走後,張道才責怪秦娘子多事,應當趁熱打鐵早些把親事定下才對。

秦娘子冷不丁說道:“必須讓星兒嫁給王海。”

這番話讓張道才語塞,月如和星兒都是他的女兒,手心手背都是肉,竟然難以抉擇。

秦娘子知道張道才的心思,對他說道:“月如心氣高,從小就疏于管教,對長輩不恭敬,她嫁到王家,指不定給張家穿小鞋。反觀星兒,對你我都是真心孝順,她要是嫁到王家,一定會想辦法報答張家的恩德。”

張道才心裡嘀咕:這些年,他和月如之間總有一道隔閡,讓父女倆說不上幾句話,就會吵起來。

想到這裡,張道才決定将星兒嫁給王海。隻是有所顧及,徐福來對王家有恩,王家是想娶徐小慧的女兒為妻的。

秦娘子想了一個瞞天過海的辦法,如今徐家的老人都已經去世,隻要張道才夫婦隐瞞張月如的身份,讓星兒代替她嫁給王海,到時候生米煮成熟飯,王家也沒辦法了。

于是,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張道才對王海說,同意這門婚事,他将星兒的四柱交給王海,讓其帶回拜帖。

民間故事:男子登船時,見婦人朝他潑泔水蹊跷,婦人說這是在幫你

酒過三巡,王海突然提出想要代替父親去祭拜一下徐福來。張道才欣然同意,挑了一個機靈的仆役帶路。

第二天,拂曉時分,王海就跟着仆役踏上去郊外徐家墓地。早年間,徐家在當地也曾經風光過,祖上也出過京官,為此徐家後人就修了墓園,世代都埋在此處。

如今,墓園早已荒廢,遍地雜草叢生,門口有間破敗的茅草屋是守墓人居住的地方。

王海來到徐福來的墓前,代替父親叩首,以答謝當年資助之恩。禮畢,王海原路傳回,他來到茅草屋門前見屋内有人影晃動,他出于好奇推門而入。

隻見,屋内漆黑一片,他适應許久才看清裡面的模樣,隻見一個老婦人正蹲在地上,她抱着一個泔水桶正在大快朵頤,屋子内充滿食物腐爛的惡臭味。

王海問仆役老婦人是誰?仆役回禀道:“她是先夫人的貼身丫鬟翠玉,幾年前得了癫狂症,整日風言風語,老爺見她可憐就打發來此當守墓人。”

王海見老婦人破衣爛衫很是可憐,心生恻隐之心,他走上前想将翠玉扶起來。可是,翠玉說什麼也不願意起來,還朝着王海身上吐唾沫。

仆役見到後大怒,上前就要捶打翠玉,被王海出聲喝止。仆役心有不甘對翠玉說道:“有眼無珠的老貨,膽敢沖撞姑爺怕是想挨闆子了!”

翠玉聞言一驚,她含糊不清的說道:“哪位小姐的姑爺?”

“當然是張家嫡女星兒小姐的姑爺!”,仆役高傲的說道。

王海讓仆役不要說話了,他對翠玉說道:“老人家,我是王家子弟,奉父命來張家提親的。當年,徐老太爺對我父親有提攜之恩,如今徐家後人都已作古,您是伺候徐姑姑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願意帶你離開此地,随我進京可好?”

翠玉聞言渾身顫抖,她已經淚流滿面,這些年她裝瘋賣傻就是想等到王家上門提親。

盼星星盼月亮,等來的卻是王家迎娶秦娘子所生的女兒張星兒為妻,這真是開了天大的玩笑。

翠玉曉得這其中一定是張道才和秦娘子從中作梗,王海被蒙在鼓裡。正當她想告訴王海真相的時候,門口突然來了三個兇神惡煞的壯漢。

這三個人都是張道才派來監視翠玉的,王海身邊的仆役對三人介紹王海的身份後,三人為首的大漢對王海說:“姑爺,翠玉已經神志不清了,此地肮髒還是先行離開吧。”

說完這番話,他有意無意的看向翠玉。翠玉曉得此刻無法繼續說出真相,隻能繼續裝瘋賣傻,重新抱起泔水桶吃起來。

王海見翠玉蹲在地上不說話,他見此模樣實在覺得心酸。于是,想拿些銀子給翠玉,讓她可以買些吃食和衣裳,可惜出門換了衣裳,身上隻有一枚玉佩,隻好将其贈送給翠玉了。

“這本是徐家之物,也算是物歸原主了。”

翠玉接過玉佩後,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這枚玉佩,她曾經在徐小慧的梳妝盒裡見到過,這是徐福來在世的時候,給家中子弟每人贈送了一塊玉佩以作紀念。

雖然不是價值連城可也能賣個五六百兩銀子,沒想王海他為了幫助一個陌生人,竟然願意将此玉佩送人,真是個善良的好人。

就在王海離開茅草屋時,翠玉突然從屋子裡跑出來,對着王海瘋癫的唱起歌謠來。

翠玉來來回回唱着:“此妻非你妻,落花歸無期。”

三個看守翠玉的家丁,連拖帶拽的将翠玉拉開,王海才得以離開徐家墓園。

民間故事:男子登船時,見婦人朝他潑泔水蹊跷,婦人說這是在幫你

王海從小飽讀詩書,聞聽翠玉剛才唱的小曲,頓時覺得詞句很有意思。

他向仆役問道:“你可知,翠玉唱的是何歌調?”

仆役是個大老粗根本聽不懂唱的是什麼,隻能搖了搖頭,回禀說不知道。

王海回頭望向茅草屋,心中有些失落。

第二日,王海向張道才夫婦辭行,他帶着張家的回帖回京。一行人,行至碼頭,人群變得擁擠,都是排隊等候上船的人。

就在王海一個人分神的時候,耳邊突然響起一個嗓音,“公子小心。”

話音剛落,王海隻覺得一股腥臭味撲面而來,身上淋的到處都是菜葉泔水。

他睜開眼睛,看到一個鼻青臉腫的老婦人提着泔水桶正沖他喊道:“此妻非你妻,落花歸無期。”

“翠玉姑姑,你為何要往我身上潑泔水?”,王海長那麼大,第一次受到這種侮辱!

此時,翠玉已經被王海帶來的扈從按倒在地上,引來百姓圍觀。

翠玉冷笑道:“你被豬油蒙心,我用泔水讓你醒一醒。”

扈從見少主被羞辱,頓時氣不大一出來,對着翠玉就是一頓拳打腳踢。

“都給我住手!”,王海厲聲喝道。

他站在一旁,怒視着翠玉,突然說道:“你思路清晰根本就沒有瘋!你到底意欲何為!”

王海聰慧,從剛才的一番對話,和此刻翠玉眼中充滿仇恨的眼神中看出來,翠玉一定是裝瘋,隻是他不曉得翠玉裝瘋的目的。

“我這是在幫你!當年徐老太爺對你們王家有提攜之恩,如今徐家蒙難,你們還幫着仇人落井下石,正是一群白眼狼。”

翠玉不顧身上的疼痛,對着王海冷嘲熱諷。

王海眉頭緊皺,說道:“我問過張老爺,徐家可有後人在世,他親口告訴我已經沒有了。我是奉父命來完成兩家訂立的婚約,王家當娶張家嫡女為妻,是以我向星兒小姐提親,到底有何過錯?”

這時,翠玉在人群中看到一個熟悉的人影,她上前幾步将人拽出來。

“誰說徐家沒有後人?這位就是徐老太爺的外孫女月如小姐。”

王海的跟前站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正是張月如。

原來,昨日翠玉見過王海以後,就偷偷把這件事告訴了月如。這些年翠玉看慣了人情冷暖,對王海雪中送炭的行為很是稱贊。

“王海對我有贈玉之恩,我不想看到他跌入張道才和秦娘子設下的陷阱,毀掉後半生的幸福。”,翠玉實話實說。

前些日子,月如得知妹妹星兒将代替她嫁給王海一事,心中很是不滿。

民間故事:男子登船時,見婦人朝他潑泔水蹊跷,婦人說這是在幫你

隻是 ,她手裡握着徐家金庫鑰匙,她和未婚素未謀面,擔心他像父親張道才一樣是個道貌岸然觊觎财富的人,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把事情真相告訴王海。

翠玉的一番話,讓月如打消了這個顧慮,于是兩人在碼頭上演了一出戲碼,想再一次考驗一下王海的人品。

翠玉當衆潑王海一身泔水,如果他不分青紅皂白就責打翠玉,說明王海是一個分不清是非對錯的人,這樣的人不能做丈夫。

如今,王海不但沒有責打翠玉,還一眼看出她是裝瘋賣傻。可見,王海是個懂得克制脾氣,不被憤怒沖昏頭腦的人。

月如向王海盈盈一拜,她柔聲說道:“翠玉向您潑泔水是我的主意,此舉屬實無奈,請聽我解釋。”

于是,月如将事情經過一五一十的向王海說了出來,王海越聽越吃驚。

突然,張道才和秦娘子帶着一夥兇神惡煞的家丁過來了。

“王賢侄,不要聽這個女人的一派胡言,她是冒充的徐家後人。”,秦娘子為了女兒星兒的婚事,光天化日撒謊,人不紅心不跳。

翠玉冷哼一聲,她指着秦娘子說道:“就是因為你和張道才厮混,害得我家夫人舊疾複發撒手人寰,如今又想用這種卑劣的辦法騙婚,真是不知羞恥。”

月如向前一步,從懷裡拿出兩個玉佩。一個是王海贈送給翠玉的,另一枚是徐小慧留給月如的。

“這枚玉佩上刻着一個徐字,是當年外祖父給家中子弟打造的,如果我不是徐家子弟怎麼會有這塊玉呢?”

王海看到玉佩後已經全然相信了月如的話,這時候,他才明白"此妻非你妻,落花歸無期。”的意思。

“這些年讓月如小姐在張家受委屈了,是我偏聽偏信,差點就上了張道才的當。此事已經真相大白,我和星兒小姐的婚約不作數,你才是張家嫡女,我當娶你為妻才是。”

張道才想出言阻止,可是被王海一道狠辣的眼神憋回去了。

“徐家與我王家有恩,與你張家有何幹?輪到你指手畫腳?看在你是月如生父的面子上,騙婚一事我不予追究。今日,我便帶月如小姐回京師。”

說完,他不顧衆人詫異的眼神,牽着月如的手,帶着翠玉登上前往京師的船。

張道才和秦娘子氣得直跺腳又無計可施,隻能眼睜睜看着船駛離碼頭。

民間故事:男子登船時,見婦人朝他潑泔水蹊跷,婦人說這是在幫你

回到京師,王父見月如模樣,一眼就看出他是徐小慧的女兒,兩人的模樣太像了。王父憶起過往淚流滿面,王海将一路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父親。

“月如,你放心好了。今後王家就是你的家。”

幾個月之後,王海和月如拜堂成親喜結連理。洞房夜,月如将徐家府庫的鑰匙交給王海,王海這才知道張道才迫害翠玉是為了得到徐家财富。

王海沒有收下這鑰匙,“娘子,謝謝你能信任我,雖然我們是夫妻,但這是徐家的财富,應當由你自己保管才是。”

月如聽了很感動,她決定拿着這筆錢行善積德,替鄉鄰修路搭橋。

幾年後,王海進士及第,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受百姓愛戴。不久後,月如誕下一子,一家三口平安順遂。

反觀,張道才和秦娘子,他們騙婚一事被人傳出去。張星兒受這件事影響,當地人都不願意娶她。福來酒樓的生意越來越差,張道才隻好關門大吉,帶着妻女離開此地。

幾年之後,月如再度盤下福來酒樓,每逢旱災或水災,她都會在福來酒樓接濟窮苦百姓。

事後,張道才一個人灰溜溜回到修水縣城。旁人得知,秦娘子見張道才落魄了,就不願意和他過苦日子,趁夜卷走細軟帶着張星兒遠走高飛了。

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張道才得知張星兒并非是他的親生女兒,而是秦娘子和青梅竹馬所生,這讓張道才醒悟過來悔恨不已。

月如為人善良,知道此事後,不忍心看張道才流落街頭,給其買了一個小院贍養他到終老,張道才的晚年,一改年輕時的跋扈,變得樂善好施,他誠心想做個好人。

(故事完)

小樹說:張道才和秦娘子為了謀私,不顧月如的感受,以騙婚的方式讓星兒出嫁,這樣的行為終究是紙包住火,真相大白之後,張道才最終落得如此凄慘下場真是唏噓不已。

正所謂:天知、地知,何謂無知;善報、惡報,終須有報。

我一直相信“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壞人一定會得到懲罰,善惡臨終總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罷了。

在罪惡中遊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入深淵,最終落得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