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中,這篇文章來自虎撲網友z俊星,我剛剛轉載,已經得到了z俊興的同意。
不知道當遼甯宣布14-15賽季的外援人選為哈德森時,趙繼偉是怎麼想的。遼甯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實有點固化,20歲之前的球員基本不給他背負太大的負擔,基本上都是飲水機管家,當然郭艾倫李小旭除外。但一旦你20歲,這意味着你将很榮幸加入球隊的正常輪換,如果你做得很好,你将成為球隊的焦點。但如果你表現不佳,你就不會成為輪換的一部分。

是以可以想像當19歲的趙繼偉聽到遼甯尋找後衛外援的時候心情:腦袋是21歲的天才,而30歲的隊長,還有一名後衛外援,雖然上賽季替補受傷的郭艾倫表現特别在季後賽中表現很好,但明年我還是沒有機會進入輪換?
當然,哈德森的到來在一系列精彩的逆轉中,讓球員們很快忘記了未來是怎樣的,轉過身來,心中充滿了興奮。遼甯也是所謂的超級對外援助的一瞥。哈德森和喬希那一年的差距...深圳布克和北京吉布森之間的差距與今天大緻相同。哈德森要麼是進球,要麼是球隊的頭号得分手。
哈漢絲引爆CBA,而韓德鈞進攻端爆發,減輕了李小旭進攻端的壓力,第二位大師終于可以穩住反彈,而反彈收益就像推回了郭艾倫的功績,郭艾倫推了反擊,讓何天舉起李小旭迅速受益,可以說是從哈德森的到來提升了南韓人的開局, 一個接一個的戒指,所有的玩家都被激活。再加上最後的單一對外援助政策,讓全隊突然達到了争奪冠軍的競争水準。
如果你回過頭來看看當時遼甯球員的資料,你會驚訝地發現14-15的郭艾倫,作為當時中國頂級控衛隻有13.5分,場上隻有2.2個進球。
但郭艾倫是聯盟本土助攻王,有5.6次助攻和1.8次搶斷(是的,這裡的頭把交椅并不意味着第一)。
和趙睿這兩個賽季大緻一樣的性質,是球隊的防守犀利和二手的組織者和反擊箭。那一年郭艾倫投中三分球,反擊上籃,創下突破比分,立足三分。
當然,這并不是說之前的郭艾倫也有這三招,他的陣地戰一對一突破,而突破的終結一直是他最強的武器,但是當球隊有哈德森這種外援的時候,你隻需要站在三分線外,接球就要做一個投籃假動作,對着相反的重心來震撼, 或者看着對方沖過刹車太晚,抓住定點突破就能完成,比一對一的位置戰容易得多。那個賽季郭世強在戰術上也帶來了很多新東西。遼甯成為Cba心目中西班牙隊中出場次數最多的球隊。雖然球迷們開玩笑地叫xjbd,但遼甯确實是最具戰術執行力的頂級球隊,畢竟球隊的配置太完整了,有頂級投手,投射型内線,高品質的掩護,頂級球員。大家都陷入了逆勢打得好三分的狂潮中,卻沒有人回應,郭艾倫這麼一手,合适嗎?
郭艾倫因傷缺席了整個13-14賽季,在14-15賽季,為了球隊的成就,他犧牲了在聯賽中提升的機會。反擊鋒利的刀子對别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綽号,但對于郭艾倫來說,再說一句是否合适。雖然14-15賽季末國内球員的戰術執行力不足,即使真的讓郭艾倫持球也不是一個好的戰術,但畢竟這是一個上升球期的賽季,不浪費真的是值得商榷的。不過,由于總冠軍屬于北京隊,因為郭艾倫第四次在最後時刻反擊上籃,他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評,正是這種批評,讓郭艾倫沒有浪費一個賽季的問題被遺忘了。然後呢?這是個人特殊訓練和國家隊訓練之間的沖突。一時間,狼煙熏天,郭艾倫再次進入輿論風。
當然,此時對方趙繼偉是因為被帶入15年亞運會12人而興奮不已,他可能做夢也想不到,隻要拿球過半場,居然能進入國家隊12人。從國奧一開始終于抓住了機會,趙繼偉就堅信,隻要在國家隊表現好,遼甯隊下賽季就不能不讓自己成為主力隊。雖然球隊在20年代注重訓練是常态,但在冠名球隊中郭艾倫沒有機會舉球,更不用說自己,進入國家隊,至少對于球隊确定訓練重點的自己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砝碼。
郭艾倫還是趕上了亞運會,随後又寫了一封道歉信。宮茹導遊為了展現自己的宏偉,給了郭艾倫最好的觀景座位。除了遼甯球迷之外,沒有人對郭艾倫抱有希望,因為他們目睹了這個組合是多麼的不協調和災難性。
宮芋铠以一個來者的角度勸說郭艾倫多練習組織和投籃,其用意是要高高在上的指導指導和不談,但完全忘記了郭艾倫一直是聯盟的國内助攻王,也忘記了郭艾倫不能忍受太多的投籃訓練手腕。當郭艾倫站起來拯救全隊時,沒有人發現這是郭艾倫難得的擋拆機會——哈德森這邊今年沒有白費,搶斷半功半功——人們隻看到郭艾倫突破殺傷能力,選擇傳給周偉的冷靜。
15-16賽季,賽季初郭世強對球迷表示,一定會重用趙繼偉,趙繼偉郭郭艾倫雙星專場訓練回來,人們滿懷希望,然後季前賽趙繼偉不小心被他最好的哥哥甩掉了。雖然粉絲醫生千條指令要再養好,但郭世強的不信邪導緻了繼發性脫臼的發生,為了不成像孫月那樣造成習慣性脫臼的悲劇,趙繼偉很難做出手術、季報帳。
15勝16負的正常賽對遼甯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成功,郭艾倫告訴米亞路明:"你說我怎麼聽的,然後那個賽季的正常賽,場均6.2次助攻,包括外援聯盟助攻王,場均三分球1.7/4.2,命中率40.7%是職業生涯最佳。與此同時,平均罰球也上升了...0.9,罰球命中率達到3.1次,"驚人數量"。好吧,我們不應該期待這一點。當然,進攻方式還是一樣的,在哈德森這邊,他仍然沒有機會成為擋拆手,他隻能默默地交出球,以犧牲又一年的大球機會為代價。
至于季後賽的表現不用說,大家心裡有一個尺度,認為總決賽上三後衛的球并不酷。那一季趙繼偉如果這一季不報帳能否赢得系列賽不得而知,但我敢打賭,如果他在,打的時候他會比劉志軒更無情。
裡約奧運會的慘敗讓郭艾倫場均得到10.2分,似乎隻是個人的安慰,米亞·魯明說自己是負責任的,說到做即時上課,我驚呆了(咳咳咳),也給籃球協會提出了一個大問題。中國籃球教練中,十分之八是被廣大球迷逼出課堂的,剩下的兩人都是由籃球協會自己上課的。以目前男籃的實力,無論哪位主教練接手肯定不是終點。
裡約奧運會後,郭艾倫在球隊中的地位突然變得特别,一方面,他成為球隊本土頂級球星,另一方面,哈德森開始被球隊研究,郭世強給哈德森設計的幾種戰術已經開始被破解,他需要一個新的戰術起點來改變球隊。同時郭艾倫對球權的要求已經基本完全顯露出來,國際賽場上有郭艾倫的權利表現還行!于是郭世強做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讓郭艾倫開始逐漸接手哈德森的任務。
迫使郭世強下定決心加快轉投權的原因是李小旭和何天章的受傷,遼甯隊本質上是郭世強通過搭建磚的方式巧妙地建造了摩天大樓,雖然看起來不錯,但缺少任何部分都會導緻摩天大樓的倒塌。
球隊的前鋒線真空使得郭世強的鋒線戰術設計被徹底摧毀,而從球隊配置缺失的何天舉起無球三分和鋒線兩空切進攻禁區,使得進攻不再立體。而能夠執行大量無球三分球和空切進攻框的球員,那麼遼甯隻有一個,叫哈德森。從此遼甯開始了哈德森的無球化,并增加了郭艾倫的球力比。
16勝17負也是趙繼偉首次作為球隊核心主力參加CBA賽季,場均8.8加4.1的資料并不好看,但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答案,他在防守、投射、配置設定球這三個方面都展現了他勝過郭艾倫的優勢。郭磊在哪裡?他以場均19.1加4.4,缺席兩場大滿貫,他增加了自己的得分,減少了助攻,他被釋放開始了很多蓋帽,證明了自己的真正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