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作者:行走的洛陽鏟曆史視訊

1982年7月30日,“八一”建軍節前夕,一架由上海起飛的外事專機正在飛往北京的航程中。

客艙裡,受邀參加建軍節活動的非洲某國少将與我方陪同人員相談甚歡。

但他們誰也不知道的是,此時在這架飛機的駕駛艙,正有人拿着手槍抵在駕駛員的腦袋上,要求他調轉航向。

是的,這架飛機被劫持了。

除了手槍之外,劫機者還準備了汽油和打火機,他威脅駕駛員,如果不按照自己說的做,就要點燃汽油,引爆飛機。

那麼,劫機者究竟是誰?他為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劫持一家專機呢?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子爵”号機組成員

1982年7月30日,空軍某師“子爵号”專機受命接待非洲某國的一位少将去北京參加“8.1”建軍節活動。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機艙内部

當天早上,執行此次機組任務的人員先後到位,為了保障安全,還特意安排了一名叫做鄭延武的警衛人員全程陪同。

由于鄭延武是安保人員,有配槍的權力,随機攜帶的行李也是被特殊對待的,沒有經過安檢,本來這都是比較正常的事情,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卻為後來劫機事件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随後飛機起飛,護送着這名非洲少将帶領的代表團飛往北京。

子爵号飛機是建國以後大陸專門從國外進口來的,主要用來執行重要的外交接待任務。

而作為一架執行過多次外事任務的專機,子爵号上除了鄭延武,其它機組人員也全部來自于空軍某航空兵部隊。

對于執行這樣的專機任務,他們已經很熟悉了。是以在飛機升空以後,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執行着任務。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專機

而鄭延武作為内部人員,對整個機組運作的狀态是非常熟悉的。他知道飛機正常起飛以後的所有流程,知道什麼時候駕駛艙内人員最少以友善他實作自己的陰謀。

很快,鄭延武看到機械師和領航員都離開了駕駛艙,他知道自己等待的機會來了。于是他閃身進入了駕駛艙,并且随手關上了艙門。

此時在駕駛飛機的兩位飛行員分别是機長藍丁壽和駕駛員張景海。

聽到有人進了駕駛艙并關上了艙門,起初二人并沒有在意,因為這架飛機上除了外賓就是來自部隊的機組成員,而能夠進入駕駛艙的也隻有自己的同僚。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但很快,藍丁壽就發覺了不對勁。雖然駕駛飛機的他不能分散注意力轉過頭看究竟是誰進入了駕駛艙,但竄入鼻腔的一股子嗆人的汽油味讓他知道事情不對頭。于是他連忙回頭去看,這才發現了鄭延武的異常。

此時的鄭延武正表情猙獰地看着兩名飛行員,隻見他一手拿着槍指着藍丁壽,另一手則拿着一個打火機,地上是他帶進來的汽油,。

四目相對,不等藍丁壽開口詢問,鄭延武自己就吼道:

“快,改變航向,飛往台灣,否則大家就一起同歸于盡。”

得知行此不軌之事的人竟是鄭延武後,藍丁壽和張景海都快氣死了。誰能想到,一個負責保衛外賓安全的警衛人員竟然會喪心病狂的劫機呢?

但再生氣,也得想辦法穩住鄭延武的情緒。雖然他們不怕死,但這飛機上還有來自烏幹達的外賓,要是真出了事,那就成了外交醜聞,是會嚴重損害大陸國家形象的。

好在藍丁壽和張景海都是軍人出身,二人雖然緊張,但心理素質夠強,于是一邊繼續操縱着飛機正常行駛,一邊試圖與鄭延武交流拖延時間以尋得破局之機。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藍丁壽

在這緊張的環境中,二位飛行員注意到鄭延武這個人的個人能力雖然很強,但他的行為畢竟是劫機,牽扯實在是太大了,是以他此刻十分的緊張。

是以,雖然是鄭延武拿着槍在威脅兩名機組人員,但看上去反而是藍丁壽和張景海更淡定一點,鄭延武自己倒是滿頭大汗。

其實,藍丁壽在意識到鄭延武想要劫機以後,第一念頭是站起來制服他,畢竟自己是空軍飛行員,軍人的榮譽感不允許他向一個劫機犯低頭。

但鄭延武看到了藍丁壽的動作後,立刻點燃了打火機,作勢就要點燃汽油,并且大喊:“快轉向,去台灣!”

看到這種情況,藍丁壽沒辦法,隻好給張景海一個眼神,示意他見機行事。另一邊自己則試圖與鄭延武溝通。他對鄭延武說:

“專機是從上海飛往北京的,以現在的燃油根本飛到台灣,就算調轉方向,飛到一半也得墜落,到那時大家都是死路一條,是以你不要沖動……”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機組成員

不等藍丁壽話說完,鄭延武就大聲反駁:

“别騙我了,這飛機什麼情況我很了解,早上起飛的時候,我看到你們加滿了油,足以飛到台灣。别耍花樣,不然大家一起死!”

這下子,藍丁壽和張景海一時間也沒辦法了。他們隻能一邊駕駛飛機轉向穩住鄭延武,一邊趁着轉向時發動機産生的噪音向地面報告:

“我們的飛機被劫持了……”

盡管飛機的駕駛艙内劍拔弩張,可飛機客艙裡,烏幹達代表團還與大陸陪同人員愉快地聊着天,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

但幾千米之下的地面指揮台卻已經收到了藍丁壽在駕駛艙發出的求助信号。于是迅速地把消息傳給了飛機上其它機組成員。同時要求他們盡最大可能協助機艙内的兩位飛行員制服劫機犯,無論如何都要保障外賓的安全。

起初,駕駛艙外的其它機組成員在接到地面資訊的時候甚至還不知道是誰在劫機。最後還是領航員通過清點機組成員人數才發現鄭延武不在客艙,至此他們才知道鄭延武就是劫機者。

于是,他們一邊商量如何制服鄭延武,一邊則讓乘務員郭靈暗中通知我方負責陪同外賓的總參外事局副局長。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因為這事畢竟事關國家榮譽,在局勢徹底失控之前,自然是不能讓烏幹達代表團察覺的。但與此同時,我方人員卻必須有所準備。

是以,郭靈給我方陪同人員寫了一張小紙條,通知他飛機被劫持了。

當時,陪同烏幹達少将的上司是個老紅軍,雖然在看到紙條的那一霎,殘酷的現實讓他頓時臉色蒼白,但他很快意識到有外賓在場,萬萬不能失儀。

于是他迅速穩定情緒,在微不可察間也在紙條上寫道:一定要盡快穩定局勢,制服劫機者,外賓這邊由我負責。

之後悄悄把紙條交給郭靈以後,他繼續跟烏幹達代表團談笑風生,仿佛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

期間,他還配合郭靈把距離駕駛艙最近的烏幹達代表團成員的座位換到了機艙的後方,避免歹徒如果沖出來可能給外賓造成的傷害。

而駕駛艙裡,藍丁壽則趁着跟鄭延武交流的機會,悄悄地把飛機的駕駛權交給了旁邊的張景海。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由于藍丁壽是機長,鄭延武的注意力一直在他身上,但藍丁壽為了對付鄭延武早已經把飛機駕駛權交給了張景海。而不知情的鄭延武隻看到藍丁壽前面的羅盤上訓示的是飛行方向仍是台灣,便還以為局勢都在自己的掌控中。

其實此時張景海已經暗中把飛機的航向回調了一部分,本來在鄭延武威脅下,飛機是沖着台灣的方向飛的。可當飛機的駕駛權被他擷取後,他就調整了方向,使飛機沖着南京方向飛過去了,隻是鄭延武沒發現而已。

但這個緩兵之計并沒有延續多久就被鄭延武察覺了。

因為随着飛機繼續往前行駛,他發現下面全是陸地,沒有看見海。這下子鄭延武就算再傻也明白出了問題,從上海出發的飛機向台灣方向飛,怎麼可能看不到海呢?

于是他厲聲威脅,要求飛機調轉航向。

藍丁壽一看此舉被識破了,隻能另想辦法。他騙鄭延武說,自己和張景海此前一直在大陸飛,沒飛過台灣航線,得研究一下路徑。

于是拿出了一副地圖,像模像樣地研究起“航線”,實際上兩人是在想辦法,怎麼把鄭延武引到自己身後,然後制服他。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表彰

正在二人一籌莫展之時,飛機正好飛到了太湖上空。此時藍丁壽靈機一動,騙鄭延武說:現在終于飛到海上了,你快來看,台灣是不是地圖這個點。

鄭延武此前雖然十分警惕,也擔心中了二人的計策,是以一直遙遙站立,并不與二人相距過近。而此時看到外面一片水面,以為真的到了海上,于是臉色一喜,竟然放松警惕地湊了上去看地圖。

而藍丁壽和張景海早有準備,趁着他湊近看地圖的機會,藍丁壽反身就抱住了他的腦袋,而張景海則立刻去摟住他的身體。

鄭延武發現上當,立刻開槍了。但因為身體受制,除了一槍打中了張景海大腿外,其它的子彈全部楔入了飛機的駕駛艙儀器,并沒能造成有效傷害。

而三人在争鬥中直接撞開了駕駛艙的第一道艙門,早就守在外面的其它機組人員沖上來想要制服鄭延武,但鄭延武手中有槍,而且一直不肯束手就擒,無奈之下,他們隻能用早就準備号的安全斧向他砍去,直至鄭延武徹底喪失了反抗能力後,全機組的人員才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航線

至此,這次匪夷所思的劫機事件在機組人員的互相配合之下被有驚無險地解決了。雖然整個劫機事件整整耗時33分鐘,可從始至終坐在後艙裡的烏幹達代表團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乘坐的專機居然被劫持了。

後來,在鄭延武伏誅以後,因為張景海大腿中槍,必須及時治療,再加上駕駛艙遭遇了槍擊,各種儀器也急需檢修,是以飛機不得不迫降在南京機場。

而為了不讓飛機上的貴賓擔憂,我方人員告訴烏幹達代表團,因為前方有雷雨,是以得在南京迫降,然後我們會派遣另一架飛機送他們去北京。

當時烏幹達代表團還好奇,怎麼飛機從上海起飛一個小時才飛到南京,另外飛機是往北京飛的,怎麼還能到南京呢?

這些小問題自然有辦法遮掩。隻是他們不知道的事,就在過去的一個小時内,發生了一起危險的劫機事件,可因為我方機組人員的超高素質,很快解決了這個問題而已。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故事講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好奇,鄭延武作為一個前途光明的警衛人員,為何要劫機呢?其實,鄭延武出身在一個部隊大院裡,父親是部隊中的中進階幹部,妻子也是軍人家庭出身,算得上是根正苗紅,是以他才成為了外事專機的安保人員。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樣的出身卻成了鄭延武劫機的有利條件。

原來,在執行此次任務之前,鄭延武家庭發生了變故。準确地說是他在個人的生活作風方面出了問題。

由于鄭延武出身高幹家庭,家裡條件比較好,是以在那個年代就請了保姆幫忙做飯和照顧一家人的生活。

但這卻成為他犯錯的根源,因為跟家裡的保姆通奸又被妻子發現,是以家庭沖突激化。一開始鄭延武百般的遮掩,但沒想到的是其嶽父知道此事後怒不可遏,一氣之下竟直接把事情報告給了總政治部。

盡管鄭延武的父母也是部隊幹部,但事情既然已經捅到總政治部了,那麼顯然沒辦法再私下了結。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塔台

而且那個年代,整個社會對這種事情是非常敏感的。這麼一來,雖然當時的鄭延武還沒有被處罰,依舊在執行安保任務。

但沒有被處罰的原因是相關的流程還沒走完,而他十厘清楚上級對他的處理結果絕對是從嚴從重的。基本上就是輕則記入檔案,以後升遷無望;重則脫下軍裝,直接被機關開除。

本來這樣的事情對鄭延武的打擊雖大,但由于家世較好,即便被處罰也不是沒有機會。可是,令鄭延武沒有想到的是,此事發生以後,他的口碑徹底敗壞了,周圍人異樣的眼光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于是在種種因素疊加之下,鄭延武心中有了背叛國家的想法,而這直接導緻了後來劫機事件的發生。

毫無疑問,鄭延武的行為從頭到尾都是錯誤的。他原本并非無藥可救,可狹隘的心胸和無窮的貪欲使他無可避免的滑向了深淵。他有如此的結局,可以說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

而事件發生以後,由于出色的避免了劫機事件帶來的惡劣影響,保障了外賓的安全也維護了大陸國家和軍隊的形象。“子爵”号機組成員都受到了表彰,整個機組被中央軍委授予“反劫機英雄機組”的榮譽稱号。

但這件事情因為種種原因并未進行大規模宣傳,是以除了當事人之外,很少有知道此次劫機事件真相的人。

1982年“子爵”号專機被劫:劫機者駕駛艙内澆汽油,要飛機去台灣

結語:

“子爵”号的劫機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此事給與我們的教訓卻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我們要有正确的價值觀和堅定地信仰。否則,一旦頭腦中的信仰被心中的欲望籠罩,那麼就會像鄭延武一樣漸漸的滑入罪惡的深淵,永無翻身的可能!